银台畔

出自:清代·阮恩滦《庆清朝慢 除夕听爆竹声》

拼音:[yín][tái,tāi][pàn]

平仄:平平仄

蛇壑年华,凤城灯火,东风催动春声。
神弦乍歌迎送,上烛霄明。
听向南邻北舍,流光电挚总心惊。
才一瞥,蝶衣碎迸,翻讶飞霙。
岁已尽,漏正永,试问夜何许,夜转三更。
最是铜街叠鼓,依约雷鸣。
犹记椒筵散后,千门歌吹杂箫笙。
银台畔,腊花送喜,还缀琼英。

查看原文

注释

【银台】1.传说中王母所居处。 2.见"银台门"。 3.见"银台司"。 4.银质或银色的烛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银】

銀【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語巾切《集韻》《韻會》《正韻》魚巾切,音誾。《說文》白金也。《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銀一流直千。《註》朱提,縣名,出善銀。

黃銀。《山海經·臯塗之山註》黃銀出蜀中,與金無異,但上石則色白。

《唐書·房齡黃銀帶。

《寶藏論》銀有十七種,天生牙出銀坑內石縫中,狀如亂絲,色紅者上,入火紫白,如草根者次之。銜黑石者最奇,生樂平鄱陽產鉛之山,一名龍牙,一名龍鬚。生銀出石精好。

水銀。《前漢·劉向傳》水銀爲江海。《桂海虞衡志》邕州丹砂盛處,椎鑿有水銀自然流出。

烏銀。《本草綱目》藏器曰:今人用硫黃熏銀,再宿瀉之,則色黑。工人用爲器,養生家以器煑藥,可辟惡。

姓。《正字通》漢銀木。明正德雞澤知縣銀鏡。

地名。《公羊傳·昭十一年》會于屈銀。《左傳》《穀梁》作厥憖。

《集韻》州名。陝西白狄地,北周立銀州。

《字彙》上聲。《黃香·九宮賦》眄旭歷而銳銀。《註》猶鑽硏。

《同文鐸》與垠同。《荀子·成相篇》守其銀。

《字彙補》廉鍔也。《大戴禮》銀手如斷,是卜商之行也。

《韻補》叶音沿。《楊方·合歡詩》修途曲且險,秋艸生兩邊。黃華如沓金,白華如散銀。

【台】

台【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怡。《爾雅·釋詁》台,我也。《又》予也。《書·禹貢》祇台德先。《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

《說文》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

《揚子·方言》養也,晉衞燕魏曰台。

失也,宋魯之閒曰台。

《唐韻》土來切《集韻》《韻會》湯來切,音胎。《廣韻》三台星。亦作能。《周禮·春官·大宗伯司中註》司中三能,三階也。《疏》武陵太守星傳云:三台一名天柱,上台司命爲太尉,中台司中爲司徒,下台司祿爲司空,史漢皆作三能。

姓。北史有台氏。

天台,山名,在會稽。

州名。《韻會》本漢冶縣,宋爲赤城郡,唐攺台州。

《春秋·襄十二年》莒人伐我東鄙,圍台。《註》琅邪費縣南有台亭。《釋文》台,敕才反,又音臺,一音翼之反,三音皆可讀。

《集韻》堂來切,音臺。台背,大老也,通作鮐。《詩·大雅》黃耇台背。《箋》台之言鮐也,大老則背有鮐文。《釋文》台亦讀湯來反。

縣名。《前漢·地理志》元菟郡上殷台縣。《又》樂浪郡蠶台縣。

《集韻》台谷,地名。

《集韻》祥吏切,音寺。嗣古作台。《書·舜典》舜讓于德,弗嗣。《今文尚書》作不台。

【畔】

畔【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正韻》薄半切,音叛。《說文》田界也。《左傳·襄二十五年》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史記·周本紀》耕者皆讓畔。

《博雅》畔,離也。《書·胤征》畔官離次。

倍也。《禮·王制》革制度衣服者爲畔,畔者君討。《前漢·高帝紀》漢王幷關中而齊梁畔之。

《詩·大雅》無然畔援。《箋》畔援,猶跋扈也。《釋文》韓詩云:畔援,武强也。

《韻補》叶皮變切,音卞。《杜篤·論都賦》昔在彊秦,爰初開畔。霸自岐雍,國富人衍。衍,音宴。

《轉注古音》畔,讀作盤。《漢》引易屯卦畔桓居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