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倕旋指弃规矩

出自:清代·梁成楠《答王友竹兼呈香谷主政毓臣上舍》

拼音:[gōng][chuí][xuán,xuàn][zhǐ][qì][guī][jǔ]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诗骚出自秦火馀,毋乃古文奇字书。
汉造魏制五言盛,八分小篆当无殊。
七言歌行势奔放,何异草书誇雄壮。
六朝初唐束声律,干禄字书下愈况。
能者不随俗点画,宁费黄金买断石。
要令体势入古妙,斯邕虽死神不隔。
诗家操翰尚摹拟,康乐文通颇屈指。
譬如欧褚写兰亭,纵未夺真亦得似。
兴酣落笔声摩空,我与古人何必同。
天马飞驰脱羁靮,岂外初时行步工。
工倕旋指弃规矩,蛇珠荆玉群相诩。
祇知紫色眩儿童,试问宗门谁父祖。
笔纵字大我犹笑,临池水黑人称妙。
愧余白首志不衰,况汝黑头年尚少。
王郎诗思卓不群,弄笔颇知书八分。
投我四香楼近集,欲令迂拙张其军。
我不知诗仅识字,笔势词源法不二。
颂不忘规学赠言,古来良医三折臂。

查看原文

注释

【工倕】倕,古巧匠名。相传尧时被召,主理百工,故称工倕。
【规矩】1.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老~丨立~丨守~丨按~办事。 2.(行为)端正老实;合乎标准或常理:~人丨字写得很~。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工】

工【寅集中】【工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公。《說文》巧飾也,象人有䂓榘也。《廣韻》巧也。《玉篇》善其事也。《詩·小雅》工祝致告。《傳》善其事曰工。《疏》工者巧於所能。

《玉篇》官也。《書·堯典》允釐百工。

共工,官名。《書·堯典》共工方鳩僝功。

《韻會》匠也。《禮·曲禮》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周禮·冬官考工記》審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

《正韻》事任也。《書·臯陶謨》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集傳》庶官所治,無非天事。

射工,蟲名。《博物志》射工蟲口中有弩形,氣射人影,隨所著處發瘡。

通作功。《魏志·管輅傳註》輅弟辰曰:與輅辨人物,析臧否,說近義,彈曲直,拙而不功也。

【倕】

倕【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是爲切《正韻》直追切,音垂。重也。

《正韻》殊僞切,音瑞。黃帝時巧人名。

唐虞共工名。《書·舜典》作垂。

【旋】

旋【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正韻》旬緣切,音璿。《說文》周旋旌旗之指麾也。从㫃从疋。疋,足也。《註》徐鍇曰:人足隨旌旗以周旋也。《左傳·僖二十三年》以與君周旋。《註》相追逐也。

《易·履卦》其旋元吉。《疏》旋,反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鐘縣謂之旋。《註》旋屬鍾柄所以縣之也。《釋文》旋如字。李音信犬反。

《左傳·定三年》夷射姑旋焉。《註》旋,小便也。

《莊子·達生篇》工倕旋而蓋規矩,指與物化,而不以心稽。《註》旋,圓也。蓋,過也。

與璇同。《前漢·律歷志》佐助旋璣。

《廣韻》辭戀切《集韻》《韻會》《正韻》隨戀切,音㳬。遶也。

通作還。《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釋文》還,本亦作旋。

《韻補》叶松倫切《李尤德陽殿賦》上䗶蟠其無際兮,狀行回以周旋。開三階而參會兮,錯金銀於兩楹。

【指】

指【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旨。《說文》手指也。《易·說卦》艮爲指。《疏》取其執止物也。《左傳·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動。《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將指,四無名指,五小指。

《定十四年》以戈擊闔廬傷將指。《註》足,大指也。言其將領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爲長。故足以大指爲將,手以中指爲將。

《廣韻》斥也。《易·繫辭》辭也者,各指其所之。《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適也。

示也。《禮·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前漢·蕭何傳》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註》指示者,以手指示之。

《增韻》指麾也。《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註》指事使人也。《前漢·賈誼傳》頤指如意。《註》但動頤指麾,則所欲皆如意。

直指,官名。《前漢·武帝紀》遣直指使者暴勝之等,衣繡衣,杖斧,分部,逐捕羣盜。

與旨恉通。意向也。《書·盤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前漢·孔光傳》不希指苟合。《註》希望天子之旨意也。

歸趣也。《孟子》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前漢·河閒獻王傳》文約指明。《註》指,謂義之所趨,若人以手指物也。

美也。《荀子·大略篇》不時宜,不敬交,不驩欣,雖指非禮也。《集韻》或从月作脂。

【弃】

弃【寅集下】【廾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說文》古文棄字。《左傳·襄四年》是弃音器。《說文》捐也。《爾雅·釋言》忘也。《詩·周南》不我遐棄。《禮·冠禮·祝辭》棄爾幼志,順爾成德。(棄)

【规】

規【酉集上】【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居追切《集韻》《韻會》均窺切《正韻》居爲切,。《說文》有法度也。《玉篇》正圜之器也。《禮·經解》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前漢·律歷志》衡運生規,規圜生矩。《莊子·馬蹄篇》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時則訓》規者所以圜萬物也。

以法正人曰規。《書·征》官師相規。《傳》規,正也。《詩·衞風·淇奥序》武公能聽其規諫。《疏》正圜以規使依度,猶正君以禮使人德,故謂之規諫。

規,求計也。《左傳·昭二十六年》規求無度。

規避違法,以方爲圜也。《正字通》引唐書:規影徭賦。

謀度也。《禮·儒行》其規爲有如此者。《疏》但自規度所爲之事而行。《戰國策》齊無天下之規。《註》規猶謀也,謂無謀齊者。後漢書凡謀皆作規。

畫也。《周語》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

日月圓曰規。《謝靈運·遊南亭詩》密林含餘淸,遠峰影半規。《註》日落峰外,隱其半也。《韓愈·翫月詩》前夕雖十五,月長未滿規。《文苑英華·海日初出賦》赫赫光滿,規規質圓。

規田。《禮·王制·百畝之分疏》偃豬之地,九夫爲規,四規而當一井。

官名。《金史·百官志》規措官,正七品,掌灌漑民田。

魚名。《沈括·補筆談》浙東人呼河豚爲規魚。

有生海中者,腹上有刺,名海規吹肚魚。

鳥名。《埤雅》杜鵑,一名子規。或作鳺巂。

規矩,獸名。詳矩字註。

姓。明規恂,弘治中敎授,夏邑人。

《韻會小補》惠圭切,音攜。車輪一周爲一規。通作巂。《禮·曲禮》立視五巂。《註》巂,猶規也。謂輪轉之度。《音釋》巂,本又作規。

《集韻》規恚切,去聲。規規,驚視自失貌。《莊子·秋水篇》規規然自失也。

《集韻》呼役切,音狊。本作瞁。驚視貌。

《音學五書》居何切,古音歌。《淮南子·主術訓》若(缺一欲字)規之,乃是離之。《揚子·法言》問蕭何、曹參,曰:蕭也規,曹也隨。《說文》从夫从見。《字統》丈夫識用必合規矩,故字从夫。《正字通》按因夫立解未詳,考䂓與矩从矢也。當作䂓。古文作槼。

《字彙補》䂓音吸。字辨訓驚視,與規不同。《字彙總略》以規字音吸,䂓字爲規矩之規,非是。錄備考。

【矩】

矩【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俱雨切《集韻》《韻會》果羽切,音踽。正方之則也。《爾雅·釋詁》常也。《疏》度方有常也。《玉篇》圓曰規,方曰矩。《禮·經解》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前漢·律歷志》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失其形也。《管子·輕重已篇》心生規,規生矩,矩生方。

《爾雅·釋詁》法也。《論語》不踰矩。《前漢·敘傳》濞之受吳,疆土踰矩。《註》矩,法制也。

《增韻》儀也,廉隅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輸人》凡斬轂之道,必矩其隂陽。《註》矩,謂刻識之也。

《揚子·太經》天道成規,地道成矩,規動周營,矩靜安物。《陸倕石闕銘》製模下矩。《註》地也。

《周算經》智出於句,句出於矩。《註》矩,謂之表,表不移亦爲句,爲句將正,故曰句出於矩焉。

規矩,戎名。《汲冢周書》規矩以麟者,獸也。

通作萭。《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輪,可規可萭。

通作句。《莊子·田子方》履句屨者知地形。《說文》本作巨,从工,象手持之形。重文作榘,从木矢。矢者,其中正也。《六書正譌》巨从工,中象方形,亦會意。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