觖望鄣南怼

出自:清代·陈文騄《渐西观察提点山右中江父老咸怀怨思献诗三十韵以志惓怀》

拼音:[jué][wàng][zhāng][nán,nā][duì]

平仄:平仄平平仄

兰蕙与蓬蒿,同生不同类。
庭芷共江蓠,隔山扇馨懿。
植物有本性,斯人洽气谊。
譬如浑与淄,源分味一致。
方寸契合微,名言无可志。
下走滞京洛,时俊红尘萃。
尤推彦伯贤,一见惊小异。
既入季野室,气概四时备。
盎然饮太和,不醪亦自醉。
何期后十年,移官戏下吏。
文宴纵清谈,往往抒宏议。
怀抱郁青霞,渊雅而纯粹。
恍遇祖约谈,次日如失睡。
有时涉文囿,洸洸罗满笥。
河东记委箧,崇山识简坠。
怜我呰窳才,赖公琢成器。
明月照人影,高云托广庇。
不图好风吹,新纶忽迁地。
休景知边情,盛绩御屏记。
郑白千顷沃,欢呼迎新使。
美意汉京洽,觖望鄣南怼
持靴念旧恩,攀辕洒新泪。
我心益戚戚,欲言无一字。
公方鬯远猷,岂为私情累。
惟祝蚩蚩心,上感羲轩意。
牙纛锡专征,江海重膺寄。
白发旧部僚,老马伤憔悴。
草亭筑四休,轩盖行抛弃。
傥报我公来,重理出山辔。
短歌寄离愁,烟波荡淮泗。

查看原文

注释

【觖望】〈书〉因不满意而怨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觖】

觖【酉集上】【角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古穴切,音決。《玉篇》觖望,猶怨望也。《史記·荆燕世家》獨此尚觖望。《註》薛瓚曰:謂相觖而怨望。如淳曰:觖與辭別之訣同。臣謂觖者,缺也。觖望,不滿所望而怨耳。《淮南子·繆稱訓》禹無廢功,無廢財,自視猶觖如也。《註》觖,不滿也。《增韻》與訣通。

摘觖,挑發也。《前漢·孫寶傳》故欲摘觖以揚我惡。《韻會》與抉通。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窺瑞切,窺去聲。義同。

《廣韻》望也。《後漢·李通傳論》以觖一切之功。《註》觖,望也。李賢讀。

《集韻》遣爾切,音企。《史記·盧綰傳》爲羣臣觖望。《註》韋昭曰:觖猶冀也。索隱音企。

涓惠切,音桂。舌頭語也。

【望】

望【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詩·邶風》瞻望弗及。

《詩·大雅》令聞令望。《疏》爲人所觀望。

《孟子》望望然去之。《趙岐註》慚愧之貌也。《朱傳》去而不顧之貌。

《博雅》覗也。《韻會》爲人所仰曰望。

責望。

怨望。

祭名。《書·舜典》望于山川。《傳》皆一時望祭之。《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

《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義同。《詩·小雅》萬夫所望。《釋文》協韻音亡。

《釋名》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在望也。《易·小畜》月幾望。《左傳·桓三年疏》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卽爲弦,全照乃成望。《韻會》从壬,譌从王。《說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

【鄣】

鄣【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章。《說文》紀邑也。《春秋·莊十三年》齊人降鄣。《註》鄣,紀附庸國。東平無鹽縣東北有鄣城。

莒邑。《左傳·昭十九年》齊伐莒,莒子奔紀鄣。《註》紀鄣,莒邑也。

《等韻》之亮切。與障同。《禮·祭法》鯀鄣洪水而殛死。《前漢·張湯傳》居一鄣閒。《註》謂塞上要險處,築城以爲鄣蔽。

【南】

南【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那含切,音男。《說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前漢·律歷志》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南呂何。南者,任也。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

樂名。《詩·小雅》以雅以南。《韻會》南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樂名。

姓。《韻會》魯大夫南遺。《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南齊轡。

雙南,金也。《范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南之價彌高。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

《翻譯名義》合掌作禮曰和南。《淳化帖衞夫人書》衞和南。

《韻補》叶尼心切,音寧。《詩·邶風》遠送于南。沈重讀。《陸雲·喜霽賦》朱明啓,凱風自南,復火正之舊司,黜后土于重隂。

【怼】

懟【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直類切,音墜。《說文》怨也。从心對聲。或从言。

《集韻》徒對切,音隊。本作憝,或作懟,義同。《詩·大雅》彊禦多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