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髦何日戴尧天

出自:清代·陈文騄《赋示诸将 其三》

拼音:[biàn][máo][hé,hē,hè][rì][dài][yáo][tiān]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郑氏归仁二百年,王师渡海扫锋烟。
廛无夫布宽征市,户有丁男尽力田。
黔首终身成异俗,弁髦何日戴尧天
漫云殊域无知识,纵叩重阍亦枉然。

查看原文

注释

【弁髦】1.弁﹐黑色布帽;髦﹐童子眉际垂发。古代男子行冠礼﹐先加缁布冠﹐次加皮弁﹐后加爵弁﹐三加后﹐即弃缁布冠不用﹐并剃去垂髦﹐理发为髻。因以"弁髦"喻弃置无用之物。 2.引申为鄙视。 3.谓刚成年。
【何日】哪一天;什么时候。
【尧天】《论语.泰伯》:"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谓尧能法天而行教化。后因以"尧天"称颂帝王盛德和太平盛世。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弁】

弁【寅集下】【廾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皮變切《正韻》毗面切,韋爲之也。《詩·衞風》會弁如星。

急也。《禮·玉藻》弁行剡剡起屨。《疏》弁,急也。剡剡,身起貌。急行欲速,而身屨恆起也。

戰懼狀。《前漢·嚴延年傳》吏皆股弁。《註》股戰若弁。弁謂撫手也。

《王莽傳》予甚弁焉。《註》弁,疾也。一曰撫手也,言驚懼也。

手搏也。《前漢·甘延壽傳》試弁爲期門。《註》弁,手搏。

星名。《星經》天弁九星,在建近河,爲市官之長。

地名。《禮·檀弓》弁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

姓,與卞通。《前漢·東方朔傳》弁嚴子爲衞尉。

山名。《廣輿記》卞山,一名弁山。山石瑩然如玉。在今湖州府城北。

《集韻》薄官切,音盤。與般同。樂也。《詩·小雅》弁彼鸒斯。《傳》弁,樂也。

【髦】

髦【亥集上】【髟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音毛。《說文》髮也。《釋名》髦,冒也。覆冒頭頸也。《詩·鄘風》髧彼兩髦。《傳》髦者,髮至眉,子事父母之飾。《儀禮·旣夕》主人說髦。《註》兒生三月,翦髮爲鬌,男角女羈,否則男左女右,長大猶爲飾存之,謂之髦。所以順父母幼小之心。《左傳·昭九年》豈如弁髦,而因以敝之。《小爾雅》弁髦,太古冠冠而敝者也。

《詩·小雅》烝我髦士。《傳》髦,俊也。《爾雅·釋言》髦,選也。《疏》毛中之長毫曰髦,士之俊選者也。

馬鬣。《儀禮·旣夕》馬不齊髦。《註》齊翦也。《禮·曲禮》乗髦馬。《疏》不鬄落鬃鬣。

《正字通》牛長髦者爲髦牛。《史記·西南夷傳》取其筰馬,僮,髦牛。

丘名。《釋名》前高曰髦丘,如馬舉頭垂髦也。

《揚子·方言》螳蜋謂之髦。

《集韻》迷浮切,音謀。《詩·小雅》如蠻如髦。《箋》髦,西夷別名。武王伐紂,八國從焉。《疏》牧誓曰: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彼髳此髦,音義同也。《釋文》髦,舊音毛。尋毛鄭之意,當與尚書同,音莫侯反。《集韻》本作。或作髳。

【何】

何【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日】

日【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

《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

《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註》日,往日也。

《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註》皆典歷數者。

《史記·日者傳註》卜筮占時日,通名日者。

《集韻》而力切,音眲。義同。

《韻補》叶而至切。《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類篇》唐武后作。

【戴】

戴【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去聲。《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一曰首戴也。《廣韻》荷戴也。《書·大禹謨》衆非元后何戴。《孟子》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爾雅·釋地》途出其前戴丘。《疏》道過丘南,若爲道負戴。

値也。《禮·喪大記》君纁戴六。《註》戴之言値也。《爾雅·釋地》戴日爲丹穴。《註》値也。《疏》値日之下,其處名丹穴。

《諡法》典禮無愆曰戴。《左傳·隱三年》其娣戴嬀生桓公。《註》戴謂諡。

姓。出濟北,本宋戴穆公後。

或作載。《禮·月令》載靑旂。《詩·周頌》載弁俅俅。《音義》如字。

與戴同。

《韻會》作代切,音再。地名。《春秋·隱十年》宋人,蔡人,衞人伐戴。《註》戴國,今留外黃縣東南有戴城。《釋文》戴音再。

【尧】

堯【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僥。《說文》高也。从垚,在兀上。高遠也。《白虎通》堯猶嶢也。嶢嶢,至高貌。古唐帝。《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

姓。魏堯暄,上黨人,以武功著。

《諡法》翼善傳聖,善行德義,皆曰堯。

人名。《前漢·高帝紀》帝擢趙堯爲御史大夫,曰無以易堯。《宋史》氏三堯。

山名。《山海經》美山東北百里曰大堯山,今直隸眞定唐山,縣亦名堯山以堯始封得名。或作㚁。本作垚,小篆加兀,作堯。兀,會高意。一曰从三土積累而上,象高形。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