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衣就渡双跏趺

出自:清代·唐鉴《巢县漫滩围盆渡》

拼音:[jiē,qì][yī][jiù][dù][shuāng][jiā][fū]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盆高二尺围丈余,数人环坐中心虚。
篙师持篙撑徐徐,前仰后俯波中凫。
平时积贮供仓储,此盆本是田家须。
兹逢大水盈沟渠,沿山之下浸为湖。
以盆当作中流壶,我本砥砺希廉隅。
斲方为圆觚不觚,济人无术胡为乎。
依然一样画芦葫,今年奔走穷长涂。
先驱楚粤后齐吴,朅来水澨舟楫无。
揭衣就渡双跏趺,有如鸱夷逃陶朱。
又如木罂斩龙且,坳堂一芥差相殊。
冰床水马都不如,何妨缩瑟同侏儒。
荡漾中央小似盂,逦迤登岸理我裾。
欲挽河伯与之书,毋使赤子化为鱼。

查看原文

注释

【跏趺】1.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两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称"全跏坐"。或单以左足押在右股上,或单以右足押在左股上,叫"半跏坐"。据佛经说,跏趺可以减少妄念,集中思想。 2.泛指静坐,端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揭】

揭【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

《唐韻》基竭切《集韻》《韻會》丘傑切,音朅。義同。或作担。

作拮。

與偈通。車疾貌。《王應麟·詩攷》韓詩,匪車揭兮,見漢書王吉傳。

《唐韻》渠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列切,項傳贊》揭竿爲旗。《張衡·西京賦》豫章珍館,揭焉中峙。

擔也,負也。《戰國策》馮煖于是乗其車,揭其劒。《史記·東方朔傳》數賜縑帛,擔揭而去。

姓。《前漢·功臣表》安道侯揭陽定。

《唐韻》《集韻》《韻會》其謁切,音碣。亦擔也。

長也。《詩·衞風》葭菼揭揭。

《集韻》《韻會》語訐切,音钀。義同。

《唐韻》居列切,音孑。揭起也。《詩·小雅》維北有斗,西柄之揭。

《大雅》顛沛之揭。《傳》揭,見根貌。《疏》樹倒故根見。《戰國策》唇揭者,其齒寒。《註》揭,猶反也。

啓事。今日揭帖。

《唐韻》《集韻》《韻會》去例切,音憩。亦高舉也。

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詩·邶風》淺則揭。《爾雅·釋水》揭者,揭衣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涉冰揭河。

《集韻》其例切,音偈。揭陽,縣名。《前漢·地理志》南海郡揭陽縣。

丘言切。與攑同。亦舉也。

【衣】

衣【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絲衣,祭服也。《詩·周額》絲衣其紑。

《博雅》寢衣,衾,服也。

《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面衣。《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耳衣。《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綴衣,掌衣服官名。《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白衣,未仕之稱。《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垣衣,苔也。《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姓。《通志·氏族略》見《姓苑》。《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人名。《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靑衣,地名。《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註》今爲臨卭。

借服膺意。《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玉篇》以衣被人也。《增韻》著衣也。《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一作㐆。《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就】

就【寅集上】【尢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疾僦切,音鷲。《說文》就,高也。从京,从尤。《徐曰》尤,異也。尤高人所就之處,語曰:就之如日。會意。《廣韻》成也,迎也。《詩·邶風》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周頌》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

卽也。《齊語》聖王之處士也,使就閒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

《增韻》從也。《禮·檀弓》先王之制,禮也。過之者俯而就之。

帀也。《禮·禮器》大路繁纓一就。《註》五采一帀曰就。

能也。《左傳·哀十一年》郊之戰,季孫曰:須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註》雖少年,能用命也。

終也。《郭璞曰》凡事物成就亦終也。

姓。《後漢書》菟賴氏,改爲就氏。

【渡】

渡【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徒故切《正韻》獨故切,音度。《說文》濟也。《廣雅》去也,通也。

通作度。《前漢·賈誼傳》度江河亡維楫。《集韻》或作。

【双】

双【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韻會》雙,俗作双,非。(雙)《唐韻》所江切《集韻》《韻會》疎江切,音䉶。《說文》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後漢·王喬傳》有雙鳧,從東南飛來。

《玉篇》兩也。《儀禮·聘禮》凡獻執一雙。

《玉篇》偶也。《詩·齊風》冠綏雙止。《箋》五人爲奇,而襄公往從而雙之。

獸名。《山海經》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三靑獸相幷,名雙雙。《註》郭璞曰:言體合爲一也。公羊傳所云雙雙而俱至者,蓋謂此也。吳任臣云:獸經曰:文文善呼,雙雙善行。駢志云:雙雙合體,蛩蛩假足。麟書曰:雙雙俱來,孟極是覆。

鳥名。《公羊傳·宣五年》其諸爲其雙雙而俱至者與。《疏》舊說云:雙雙之鳥,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隨便而偶,常不離散,故以喩焉。○按公羊傳疏與山海經註異。

《正字通》溫庭筠詩:招客先開四十雙。王弇州註云:雙,五畝也。四十雙,二百畝也。或曰唐書南詔傳:官給田,四雙爲二百畝。

雲南雜志:俗耕田,三人使二牛,前牽,中壓,後驅,犂一曰爲一雙。

陶九成輟耕錄,謂一雙爲四畝,佛地以二畝爲一雙,蓋各從其方俗而名之,非有成數也。

姓。《正字通》南北朝孝子雙泰貞。

《集韻》朔降切,音淙。偶也。

叶所終反。《謝惠連·七夕詩》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

【跏】

跏【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古牙切《集韻》《韻會》居牙切,音嘉。跏趺,坐也。《玉篇》結跏坐。《類篇》屈曲坐也。互詳趺字註。

【趺】

趺【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甫無切《集韻》風無切,》螭首龜趺。

《釋名》拜于丈夫爲趺,趺然屈折下視地也。

《廣韻》跏趺,大坐也。《婆娑論》:結跏趺坐,是相員滿。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