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未扣、杏子单衫

出自:清代·李符《澡兰香 浴》

拼音:[qiě,jū][wèi][kòu][xìng][zǐ][dān,shàn,chán][shān]

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鬓拢凤插,胸褪猩罗,解到麝裙綵结。
兰波浅掬,蔷露微倾,几度怕深嫌热。
着鲜肤、频溜柔荑,浑如搓琼捏雪。
金斛钿装,水雾轻笼娇怯。
屏角郎窥怎避,渐背窗灯,又憎帘月。
春涡薄粉,宫额轻黄,半被汗珠流脱。
拭橦巾、倦倚檀床,便整纤钩迫袜。
且未扣、杏子单衫,一双犀蝶。

查看原文

注释

【杏子】杏树的果实。
【单衫】单衣。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且】

且【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跙。借曰之辭。《論語》且予之類是也。

未定之辭。《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

又也。《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

此也。《詩·周頌》匪且有且。《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

姑且也。《詩·唐風》且以喜樂。

將也。《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

苟且也。《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

姓。宋且謹修,明且。俗誤讀苴。

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

《集韻》《韻會》《正韻》子余切,音疽。《說文》薦也。

同趄。行不進也。《易·夬卦》其行次且。別作趦趄。

多貌。《詩·大雅》籩豆有且。

蝍蛆亦曰卽且。《史記·龜筴傳》騰蛇之神,而殆於卽且。

《爾雅·釋天》六月爲且。《郭註》闕詁。或云:一作焦月。六月盛熱,故曰焦。

巴且,見《司馬相如賦》。《史記》作猼且,卽巴焦。

語餘聲。《詩·鄭風》士曰旣且。《朱傳》音疽。語辭,與乃見狂且,其樂只且,匪我思且,椒聊且,曰父母且,諸且字皆語餘聲。

《集韻》《韻會》《正韻》叢租切。與徂同,往也。

《韻會》七序切,徐去聲。恭敬貌。《詩·周頌》有萋有且。《正字通》《說文》且从几,足有二橫。一,地也。象藉於地形。音阻。阻詛諧且爲聲,餘義皆假借。孫愐譌用子余切。《韻會》馬韻且引《說文》義同俎,譌轉魚韻,爲孫切所蔽,音同疽,音義相矛盾。

俎本作且,且字借義旣廣,故別加半肉作俎以別之。

【未】

未【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

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扣】

扣【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苦。擊也。《晉書·張華傳》吳郡臨平岸,出一石鼓,華曰:可取蜀中桐材,刻爲魚形,扣之則鳴矣。

《廣韻》《正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后切,音口。義同。

《說文》牽馬也。本作。通作叩。

【杏】

杏【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正韻》何梗切《集韻》《韻會》下梗切,音荇。《說文》果名。《格物叢話》杏實,味香於梅,而酸不及,核與肉自相離。《盧諶·祭法》夏祀用杏。《管子·地員篇》五沃之土,其木宜杏。《文獻通考》杏多實不蟲,來年秋禾善。

《周禮·司爟註》夏取棗杏之火。

《左思·吳都賦·李善註》平仲果,其實如銀。一名銀杏。

北杏,地名。《春秋·莊十三年》齊侯會於北杏。

《神仙傳》廬山有杏林,董奉故里。

【子】

子【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㜽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卿之妻曰內子。《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

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國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姓。《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複姓。《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子細,猶分別。《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去聲,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與慈通。《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叶濟口切,音走。《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叶子德切,音則。《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单】

單【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音丹。《說文》大也。

《書·洛誥》乃單文祖德。《傳》單,盡也。《詩·小雅》俾爾單厚。《箋》單,盡也。《禮·郊特牲》惟爲社事單出里。《鄭語》夏禹能單平水土。《晉語》單善而內辱之。

《揚雄·甘泉賦》單埢垣兮。《註》單,周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母單縣。

《廣韻》單複也。《正字通》單者,複之對也。《杜甫詩》歲暮衣裳單。

《玉篇》一也,隻也。《詩·大雅》其軍三單。《箋》大國之制,三軍以其餘卒爲羨,單者無羨卒也。《禮·禮器》鬼神之祭單席。《史記·信陵君傳》今單車來代之。《後漢·耿恭傳》以單兵固守孤城。

《高彪傳》家傳單寒。

姓。《廣韻》可單氏,後攺爲單氏。

《集韻》唐干切,音壇。亦姓也。鄭有櫟邑大夫單伯。通作檀。

《廣韻》市連切《集韻》《韻會》時連切,音蟬。《廣韻》單于。《前漢·匈奴傳》單于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單于然也。

《爾雅·釋天》太歲在卯曰單閼。《釋文》單音蟬,又音丹,或音善。

《廣韻》《韻會》常演切《集韻》《正韻》上演切,音善。《玉篇》大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山陽郡單父縣。《註》師古曰:音善甫。

姓。《廣韻》單襄公之後。《史記·儒林傳》桓生單次。《註》單音善,單姓,次名。

人名。《書序》咎單作明居。《傳》咎單,臣名,主土地之官。《註》單音善。

《集韻》齒善切,音闡。與嘽同。詳後嘽字註。

《集韻》黨旱切《正韻》多簡切,音狚。《集韻》本作亶,多穀也。一曰誠也,厚也。《書·洛誥》乃單文祖德。《釋文》單音丹,又丁但反,信也。《詩·小雅》俾爾單厚。《傳》單,信也,或曰厚也。《釋文》單,毛音都但反,鄭音丹。

《周頌》單厥心。《傳》單,厚也。《釋文》都但反。

通亶。《史記·歷書》端蒙單閼二年。《註》單閼,一作亶安。

《集韻》徒案切,音憚。與狐,邑名。

《集韻》《正韻》之膳切,音戰。單至,輕發之貌。

《集韻》《韻會》時戰切,音繕。單父,邑名。亦姓。

【衫】

衫【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所銜切《集韻》《韻會》師銜切,。

衣之通稱。《唐書·車服志》士人以枲紵襴衫爲上服,馬周請加襴袖褾襈,開骻者名缺骻衫。《集韻》通作襂。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