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济伊洛徒

出自:清代·张尚瑗《谒韩文公祠》

拼音:[jì,jǐ][jì,jǐ][yī][luò][tú]

平仄:仄仄平仄平

总角诵公文,不啻编三绝。
半世味公道,无能剑一吷。
维公不朽姿,薄云贯虹蜺。
谤伤与夸眩,两者均蠓蠛。
氛氲一瓣香,万古应同爇。
举举何未生,敢云景行切。
潮阳谪宦区,偶然鸿爪雪。
借此涤炎陬,海滨斗杓揭。
湖流漾清派,峰势环飞岊。
江山衔明德,临眺心神澈。
白云飘檐楹,恍忆灵旗掣。
史公识尊圣,世家表弟子。
后虽未敢例,义在可窃比。
济济伊洛徒,游扬复罗李。
韩门数入室,若籍湜服喜。
唐宋两朝史,附传共编记。
匹夫百世师,坡言得之矣。
配禹尚非夸,传轲又何訾。
荒荒海水南,明珠孕天水。
过化遂成材,庙食芳蘋芷。
虬枝侍郎木,桧楷同薿薿。

查看原文

注释

【济济】形容人多:人才~ㄧ~一堂。
【伊洛】1.亦作"伊雒"。伊水与洛水。两水汇流,多连称。亦指伊洛流域。 2.指二程理学。参见"伊洛之学"。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济】

濟【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泲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禮切,音秭。水名。《說文》水出常山郡房子縣贊皇山。《釋名》濟,濟也,源出河北濟河而南也。《風俗通·山澤篇》濟者齊,齊其度量也。《書·禹貢》導沇水,東流爲濟。《傳》泉源爲沇,流去爲濟。

水名,出酈縣。《山海經》支離之山,濟水出焉。

濟南,郡名。《廣輿記》漢初爲濟南國,景帝時分郡。

濟濟,衆盛之貌。一曰多威儀也。《詩·大雅》濟濟多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計切,音霽。渡也。《揚子·方言》過渡謂之涉濟。《詩·邶風》濟有深涉。

止也。《詩·鄘風》旣不我嘉,不能旋濟。

與霽通。亦止也。《爾雅·釋天》濟,謂之霽。《疏》濟,止也。今南陽人呼雨止爲霽。

成也。《左傳·僖二十年》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

利用也。《易·繫辭》臼杵之利,萬民以濟。

益也。《左傳·桓十一年》莫敖曰:盍請濟師于王。

賙救也。《易·繫辭》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相助也。《易·謙卦》天道下濟而光明。

《揚子·方言》濟,憂也。陳楚或曰溼,或曰濟。

讀作擠,滅也。《晉語》二帝用師,以相濟也。《註》濟,當讀爲擠。

《集韻》前西切,音齊。濟濟,祭祀容。

在禮切,音薺。與霽同。

【伊】

伊【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蛜。彼也。《詩·秦風》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發語辭。《詩·邶風》伊余來墍。

《小雅》伊誰云從。

維也。《儀禮·士冠禮》嘉薦伊脯。《揚雄·河東賦》伊年暮春,將瘞后土,禮靈祇。《註》師古曰:伊,是也。

鬰伊,不舒貌。《後漢·崔寔傳》智士鬰伊於下。與噫通。

吾伊,讀書聲。《黃庭堅詩》北窻讀書聲吾伊。俗作吚。

伊威,委黍也。《詩·豳風》伊威在室。《陸璣疏》伊威一名委黍,一名鼠婦,在壁根下甕底土中生,如白魚者是也。

姓。

州名。本伊吾盧,地在燉煌大磧外,唐初內附,置伊州。

木名。《山海經》熊耳之山,伊水出焉,南入于洛。與洢同。

《周禮·秋官》伊耆氏。《註》伊耆,古王者號。後王識伊耆氏之舊德,而以名官。今姓有伊耆氏。

【洛】

洛【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洜《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力各切,音落。《春秋·說題辭》洛之爲言繹也。言水繹繹光耀也。

水名。《書·禹貢》伊洛瀍澗。《前漢·地理志》洛水,出弘農上洛縣冢嶺山,東北至鞏縣入河。《山海經》讙舉之山,洛水出焉。

雍州之浸。《詩·小雅》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周禮·夏官·職方氏》正西曰雍州,其浸渭洛。《註》洛出懷德。

蜀有洛水。《山海經》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洛水出焉。《水經注》洛水,出廣漢郡洛縣漳山。

東海郡有洛水。《水經注》水出太山南武陽縣之冠石山。

洛陽,地名。《一統志》洛陽,成周之地。漢爲郡。宋初洛陽,河南二縣置。明屬河南府。

洛南縣,屬西安府,本漢上洛。洛川縣,屬延安府,本漢鄜延。俱見《廣輿記》。

洛洛,水溜下之貌。《山海經》爰有淫水,其淸洛洛。《註》淫與瑤同。

與絡同。《莊子·大宗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註》誦,通也。苞絡無所不通也。

《韻補》叶盧谷切,音祿。《馬融·廣成頌》面據衡隂,箕背王屋。浸以波溠,濥以滎洛。《類篇》通作雒。○按《周禮註》,漢以火德,王忌水,攺爲雒。魏復攺雒爲洛。

【徒】

徒【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步行也。《易·賁卦》舍車而徒。

步卒也。《詩·魯頌》公徒三萬。

《爾雅·釋訓》徒輦者也。《疏》會同田獵,人挽輦以徒行也。《詩·小雅》徒御不驚。

《玉篇》衆也。《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前漢·東方朔傳》人至察,則無徒。

《廣韻》空也。《爾雅·釋訓》暴虎,徒搏也。《註》空手執也。

《廣雅》徒,袒也。《史記·張儀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

《正韻》但也。《孟子》徒善不足以爲政。

《廣韻》黨也。《張衡·思賦》朋精粹而爲徒。

弟子曰徒。《論語》非吾徒也。《後漢·鄭康成傳》扶風馬融,門徒四百餘人。

《廣韻》徒隷也。《周禮·天官》冢宰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疏》胥有才智爲什長,徒給使役,故一胥十徒。

司徒,官名。《書·舜典》汝作司徒。《周禮·地官·司徒疏》司徒,主衆徒也。

丹徒,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有丹徒縣。《註》卽春秋云朱方也。《地志》秦望氣者言其地有王氣,始皇使赭衣徒三千鑿京峴山,以敗其勢,因名丹徒。

罪名。《唐書·有五,其三曰徒。徒者,奴也。蓋奴辱之,量其罪之輕重,有年數而捨。

申徒,登徒,司徒,複姓。《風俗通》申屠氏,隨音改爲申徒氏,夏有申徒狄。《宋玉·好色賦序》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註》登徒,姓也。《姓譜》舜嘗爲堯司徒,支孫氏焉。

叶唐何切,音駝。《道藏歌》運役自然氣,於是息三徒。一暢萬劫感,慶賀西王那。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