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逦入东南

出自:清代·缪沅《王孝子诗》

拼音:[yǐ,yí][lǐ][rù][dōng][nán,nā]

平仄:平仄仄平平

丁徭日繁重,闾户多逃亡。
文安王氏子,飘泊辞故乡。
弃我旧井灶,舍我旧耕桑。
甘心杂匹耦,各自东西翔。
故乡不能归,涕泣泪如雨。
一灯何荧荧,健妇耆门户。
生儿在襁褓,日夜尚须乳。
儿生未十期,儿志如成人。
上堂见阿母,儿有平生亲。
儿生不如父,儿不如鲜民。
阿母为儿言,汝父久埃尘。
上天与入地,欲见愁无因。
孝子闻母言,含泪声酸辛。
团圞复团圞,为儿授家室。
登堂见花烛,吞声哭不得。
儿生未识爷,何以安枕席。
誓辞连理枝,永远事行役。
再拜阿母旁,泣血涴颜色。
出门何所之?惘惘别里门。
长号感行路,天地为之昏。
日则望云驰,夜则戴星奔。
飞篷罥天末,何处寻本根。
行行大壑旁,僵卧荒祠外。
精诚动木石,魂魄交冥昧。
开门撮老叟,梦中与神会。
午食见指南,莎羹未粗粝。
当归乃隐语,不闻附子脍。
迤逦入东南,山泽形神枯。
黄沙蚀颜面,疮痍生肌肤。
果然带山下,梦觉逢精庐。
佛香飘院落,有客苍髯须。
询知旧乡里,惊喜立坐隅。
寻声犹识得,精神相感孚。
父子抱持哭,泪落千僧徒。
殷勤劝还乡,缁林戒行李。
入门见老妻,毁颜已暮齿。
新妇洁盘餐,为翁具甘旨。
至行格天地,和气浃乡里。
高曾遗矩矱,子孙遍朱紫。
至今道旁人,齐歌王孝子。

查看原文

注释

【迤逦】迤逦(yǐ-) : 曲折延绵;缓行:迤逦不断的青山|沿河迤逦而行。1.亦作"迤"。亦作"迤里"。亦作"迤逦"。亦作"迤"。 2.曲折连绵貌。 3.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 4.斜延貌;延伸貌。 5.缓行貌。 6.渐次;逐渐。
【东南】1.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2.(Dōngnán)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市。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迤】

迤【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韻會》演爾切《正韻》養里切,音以。與迆同。《爾雅》註:迤邐,旁行連延也。

《集韻》余支切《正韻》延知切,音移。委迤,自得貌。

《集韻》《正韻》唐何切,音駝。逶迤,行貌。本作迱。

【逦】

邐【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26画部外筆画:19画

《唐韻》力紙切《集韻》《韻會》輦尒切《正韻》良以切,音里。《說文》行邐邐也。《集韻》邐迆,旁行連延也。

【入】

入【子集下】【入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廣韻》納也,得也。

《增韻》沒也。

《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

《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

【东】

東【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

《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

《詩·大雅》東有啓明。

《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

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

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

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按《說文》東自爲部,今倂入。

【南】

南【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那含切,音男。《說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前漢·律歷志》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南呂何。南者,任也。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

樂名。《詩·小雅》以雅以南。《韻會》南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樂名。

姓。《韻會》魯大夫南遺。《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南齊轡。

雙南,金也。《范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南之價彌高。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

《翻譯名義》合掌作禮曰和南。《淳化帖衞夫人書》衞和南。

《韻補》叶尼心切,音寧。《詩·邶風》遠送于南。沈重讀。《陸雲·喜霽賦》朱明啓,凱風自南,復火正之舊司,黜后土于重隂。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