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琴转莺蝉递嬗

出自:清代·吴重憙《一萼红 悱庵书来,极言崇效牡丹之胜。予自人日后卧病,残春易过,长夏又更,转眼新秋,支离益甚,遥忆故人,京华盛赏,时移物换,感叹成篇》

拼音:[xūn][qín][zhuǎn,zhuàn,zhuǎi][yīng][chán][dì][shàn]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忆春城牡丹花谢了,红紫正相争。
北胜方矜南强,又诩蜗角,各斗峥嵘。
薰琴转莺蝉递嬗,倏昨宵凉树见流萤。
如海花光,玉仙洪福,都付飘蘦。
伤我残枝断梗。
念沈香亭北,幻梦全醒。
水皱池塘,阶堆梧叶,忍言何事干卿。
转眼便黄花烂漫,竹帘卷人,瘦减风情。
安得遥从坡仙,水调重赓。

查看原文

注释

【递嬗】渐次变化交替:分合递嬗|新旧递嬗。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薰】

薰【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云切,音勲。《說文》香草也。《本草註》古人祓除,以此草薰之,故謂之薰。《山海經》浮山有草焉,名曰薰草,佩之巳厲。《左傳·僖四年》一薰一蕕。《前漢·兩龔傳》薰以香自燒。

《南方草木狀》薰陸香出大秦。

灼也。《易·艮卦》厲薰心。《爾雅·釋訓》爞爞炎炎,薰也。《註》皆旱熱薰炙人。

與獯通。《史記·周本紀》薰育戎狄攻之。

與勳通。《漢·夏承碑》策薰著于王室。

《韻補》音萱。《黃庭經》沐浴盛潔棄肥薰,入室東向誦玉篇。

許運切,音訓。義同。

【琴】

琴【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也。上圓下方,法天地也。五絃象五行,大絃爲君,小絃爲臣,文武加二絃,以合君臣之恩。《三禮圖》琴第一絃爲宮,次商角羽徵,次少宮,次少商。琴有絃有徽,有首有尾,有脣有足,有腹有背,有腰有肩有越。脣名龍唇,足名鳳足,背名仙人,腰名美女。越長者龍池,短者鳳沼。臨岳琴首,絚絃者也。岳山琴尾高起,絚絃者也。城路,岳山下路也。鴈足支肩下,繫絃者也。軫支足下,轉扭調絃者也。《正字通》琴名奇雅者,如伏羲,嬰䃌貢梓。帝命下相柏皇爲琴,曰丹維,曰祖牀。帝俊琴曰電母。俊之子晏龍琴曰菌首,曰白民。伊陟琴曰國阿。周宣王琴曰嚮風,銘曰情有耳,伏寇在。是祝琴曰太古。楚玉子無虧撫琴爲洞庭木秋之歌琴曰靑翻。崔駰琴曰臥冰。戴逵琴曰黑鵠。逵之子仲若琴曰躍魴。兄勃琴曰應谷。柳文暢琴曰春風。此數名可與號鍾,露越,綠綺,焦尾同備藻繪也。

地名。《公羊傳·定八年》甲起於琴如。《註》琴如,地名。

《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冬夏播琴。《註》郭曰:播琴猶播殖,方俗言耳。

姓。琴張,孔子弟子,字子開。見《左傳·昭二十年》。

人名。《山海經》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

蟲名。《山海經》肅愼氏之國有蟲,獸首蛇身,名曰琴蟲。《註》郭曰:亦蛇類也。

琴城,冢名。《水經注》楚人謂冢爲琴,六安縣都陂中有大冢。民曰公琴,世傳卽臯陶之冢。

簷前鐵馬曰風琴。《王半山詩》風鐵相敲固可鳴,朔兵行夜響行營。如何淸世容高枕,翻作幽窻枕上聲。

【转】

轉【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陟兗切《正韻》止兗切,專上聲。《說文》轉運也。《前漢·韓安國傳》轉粟輓輸以爲之備。

《廣韻》動也,旋也。《詩·周南》輾轉反側。《註》輾者轉之半,轉者輾之周。

《韻會》軫轉,無窮也。《揚子·太經》軫轉其道。

《廣韻》知戀切《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凡物自轉則上聲,以力轉物則去聲。

車上衣裝曰轉。《左傳·襄二十四年》踞轉而鼓琴。

【莺】

鶯【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烏莖切《集韻》於莖切《韻會》幺莖切,有鶯賦。

鳥羽文。《詩·小雅》交交桑扈,有鶯其羽。《毛傳》鶯然有文章也。俗作鸎,非。

【蝉】

蟬【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市連切《集韻》《韻會》時連切,音禪。《揚子·方言》蟬,楚謂之蜩。《古今注》齊王后忿死,尸變爲蟬。登庭時嘒唳而鳴,王悔恨,故世名蟬曰齊女也。《大戴禮》蟬飮而不食。《酉陽雜俎》蟬未蛻時名復育。《蠡海集》蟬近陽,依于木,以隂而爲聲。

《後漢·輿服志》侍中中常侍黃金璫,附蟬爲文,貂尾爲飾。《古今注》貂者,取其有文采而不炳煥。蟬,取其淸虛識變也。

蟬嫣,連也。《前漢·揚雄傳》有周氏之蟬嫣兮,或鼻祖于汾隅。

《揚子·方言》蟬,毒也。

車名。《鹽鐵論》推車之蟬攫,負子之敎也。《註》許愼曰:蟬攫,車類也。

人名。《大戴禮》顓頊產窮蟬。

與嬋通。《成公綏·嘯賦》蔭脩竹之蟬蜎。

《集韻》財仙切,音錢。同,蟲名。

田黎切,音提。地名。《前漢·地理志》樂浪郡黏蟬。

《正韻》上演切,音善。蜿蟬,舞盤曲貌。《王逸·九思》乗六蛟兮蜿蟬。《註》羣蛟之形也。或作蟺。

【递】

递【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正字通》俗遞字。(遞)《廣韻》徒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待禮切,音悌。《說文》更易也。《廣韻》遞,代也。《正韻》更迭也。《爾雅·釋詁》遞,迭也。《註》更迭,閒厠相代之義也。《前漢·郊祀歌》四興遞代八風生。

《正韻》迢遞,遠也。

《增韻》傳遞,驛遞也。

遞鐘,琴名。《前漢·王褒傳》伯牙操遞鐘。

《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第。義同。

當蓋切,音帶。繞也。《前漢·王莽傳》絳侯依諸將之遞,據相扶之勢。《註》言諸將同心,圍繞扶翼也。

叶徒結切,音迭。《王儉褚淵碑銘》德猷靡嗣,儀型長遞。怊悵餘,鏘洋遺烈。《註》長遞,猶言長往不返。亦迢遞之意。《集韻》或作递。俗作逓。(遞)

【嬗】

嬗【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3画

《集韻》同禪。《史記·秦楚之際月表》五年之間,號令三嬗。

《廣韻》《集韻》他干切,音灘。緩也,婢也。

《廣韻》多旱切《集韻》黨旱切,音亶。

《集韻》儻旱切,音坦。

蕩旱切,音但。義同。

上演切。同善。《說文》吉也。

與禪通。《賈誼·服賦》斡流而遷,或推而還。形氣轉續,變化而嬗。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