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四顾无纤翳

出自:宋代·罗?《快阁》

拼音:[píng][lán][sì][gù][wú][xiān,qiàn][yì]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阁巍巍映此心,水馀叠叠翠峰横。
凭栏四顾无纤翳,只有渔歌向晚声。

查看原文

注释

【凭栏】1.亦作"凭阑"。 2.靠着栏杆。
【四顾】1.环视四周。 2.指四面。
【纤翳】1.微小的障蔽。多指浮云。 2.指事情的障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凭】

凭【子集下】【几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平。《說文》依几也。从几从任。《增韻》倚也。《正韻》隱几也。《山海經》西王母梯几而戴勝。《註》梯几,凭几也。

《唐韻》《集韻》《韻會》皮孕切《正韻》皮命切,音凭。依也,託也。《書·顧命》憑玉几。

姓。

叶蒲蒙切,音蓬。《華覈·自責文》越從朽壤,蟬脫朝中。熙光紫闥,靑瑣是憑。俗作慿,非。

【栏】

欄【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7画

《唐韻》落干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干切,音攔。《玉篇》木欄也。謂階際木句欄。《段國沙州記》吐谷渾於河上作橋,句欄甚嚴飾。句欄之名始此。

牛圈曰欄,與蘭通。《前漢·王莽傳》與牛馬同蘭。

與闌通。《開元遺事》沉香亭牡丹,以百寶爲闌。

《集韻》郞甸切,音練。木名。《周禮·冬官考工記》㡛氏湅帛,以欄爲灰。《鄭註》以欄木之灰漸釋其帛也。

《集韻》來圈切,音攣。木名。

【四】

四【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息利切,音泗。《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

《玉篇》隂數次三也。《正韻》倍二爲四。《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姓。《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

《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易,非四之本義也。

《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

【顾】

顧【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古慕切,音故。《玉篇》瞻也。迴首曰顧。《詩·小雅》顧我復我。《箋》顧,旋視也。《書·太甲》顧諟天之明命。《傳》謂常目在之。

眷也。《詩·大雅》乃眷西顧。

《書·康誥》顧乃德。《傳》謂顧省汝德。

《詩·小雅》不顧其後。《箋》不自顧念。

但也。《禮·祭統》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下,顧上先下後耳。《疏》言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但尊上者在先,下者處後耳。一曰顧,故也,謂君上先餕,臣下後餕,示恩則從上起也。

發語辭。《史記·刺客傳》顧不易耶。《註》顧反也。《前漢·賈誼傳》首顧居下。《註》顧亦反也,言如人反顧然。

與雇同。《前漢·鼂錯傳》斂民財,以顧其功。《註》顧,讎也,若今言雇賃也。

引也。《後漢·黨錮傳》郭林宗、范滂等爲八顧,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國名。亦姓。《詩·商頌》韋顧旣伐,昆吾夏桀。《傳》有韋國者,有顧國者。《箋》顧、昆吾,皆己姓。

地名。《左傳·哀二十一年》公及齊侯邾子盟于顧。《註》顧,齊地。

山名。《方輿勝覽》鎭江北固山,梁武攺曰北顧。

《五音集韻》公戸切,音古。義同。《書·微子》我不顧行遯。徐邈讀。俗作頋。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纤】

纖【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7画

《廣韻》息廉切《集韻》《韻會》《正韻》思廉切,纖縞。《傳》纖,細也。《楚辭·招魂》被文服纖。《註》纖謂羅縠也。

《禮·閒傳》禫而纖。《註》黑經白緯曰纖。《前漢·文帝紀》纖七日釋服。《註》纖,細布衣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望其輻,欲其揱爾而纖也。《註》揱纖,殺小貌。

《史記·司馬相如傳》蜚纖垂髾。《註》纖,袿衣飾。

《史記·貨殖傳》周人旣纖。《註》纖,儉嗇也。

《集韻》《韻會》罪則纖剸。《註》纖,讀爲殲。殲,刺也。

《韻會》師咸切,音攕。與孅通。《前漢·食貨志》至孅至悉也。《註》師古曰:孅,與纖同。

【翳】

翳【未集中】【羽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正韻》於計切《集韻》《韻會》壹計切,音殪。《說文》華蓋也。《廣韻》羽葆也。《急就篇註》翳,謂凡鳥羽之可隱翳者也。舞者所持羽翿,以自隱翳,因名爲翳。一曰華蓋,今之雉尾扇,是其遺象。

《周語》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註》翳,猶屏也。一曰滅也。

《揚子·方言》翳,掩也。《註》謂掩覆也。《廣雅》翳,障也。《廣韻》隱也,蔽也。《類篇》䕃也。

《詩·大雅》其菑其翳。《傳》木立死曰菑,自死爲翳。

《廣韻》雨師謂之荓翳。《史記·司馬相如傳》召屏翳。《註》雷師也。

《玉篇》鳥名也,似鳳。《山海經》北海之內有五采之鳥,飛蔽一鄕,名曰翳鳥。《註》鳳屬也。《屈原·離騷》駟玉虯而乗翳。

《潘岳·射雉賦序》習媒翳之事。《註》媒翳者,所隱以射者也。

《廣韻》烏奚切《集韻》煙奚切,音鷖。義同。

《集韻》《韻會》一結切《正韻》於歇切,音謁。《左思·魏都賦》桃李䕃翳。叶音咽。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