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讶石塔淩云起

出自:明代·何南凤《游龙川霍山》

拼音:[yǐ][yà][shí,dàn][tǎ][líng][yún][qǐ]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浪著芒鞋到处游,乡关佳境足方投。
已讶石塔淩云起,更喜瑶池绝顶流。
方广大岩狮子口,玲珑异穴天龙头。
惟怜墨客登临少,佳句蓝乔孰匹休。

查看原文

注释

【云起】如云涌起。比喻众多的事物一下子出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已】

已【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

《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

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

《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

《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

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

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前漢·張良傳》殷事以畢。

《廣韻》《集韻》羊吏切,音異。義同。

【讶】

訝【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吾駕切《集韻》魚駕切《韻會》《正韻》五駕切,音砑。《說文》相迎也。引周禮秋官,諸侯有卿訝。《徐曰》按《周禮》使將至,使卿訝。謂以言辭迎而勞之也。

《訝士註》士官之迎四方賔客者。《儀禮·聘禮》厥明訝賔于館。《註》迎也。

《廣韻》嗟訝也。《增韻》疑怪也。《呂覽·必已篇》無訝無訾。《唐書·李勣傳》使至,高祖訝無表。《韓愈·縣齋有懷詩》睢盱互猜訝。

《玉篇》與迓同。《書·盤庚》余迓續乃命于天。《傳》迓,迎也。

《集韻》或作御。《詩·召南》百兩御之。《釋文》御,本亦作訝。

《集韻》或作輅。《左傳·宣二年》宋狂狡輅鄭人。《註》輅,迎也。

《音學五書》通作梧。《儀禮·聘禮》賔進訝受几于筵前。《註》今文訝爲梧,五故切。

與牙通。《周禮·冬官》輪人爲輪牙也者,以爲固抱也。《註》鄭司農云:牙讀如訝。《疏》訝,迎也。此車牙亦輮之,使兩頭相迎,故讀從之。《說文》重文从辵作迓,隸省作迓。迓字从辵从牙。

【石】

石【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碩。《增韻》山骨也。《釋名》山體曰石。《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樂器,八音之一。《書·益稷》擊石拊石。《註》石,磬也。

樂聲不發揚亦曰石。《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堅也。《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星亦稱石。《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量名。十斗曰石。《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

官祿秩數稱石。《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水亦稱石。《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酒亦稱石。《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衡名。百二十斤爲石。《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註》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禮·月令》仲春鈞衡石。《前漢·律歷志》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州名。《廣韻》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姓。《左傳》衞大夫石碏。

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叶常義切,音嗜。《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叶石若切,音杓。《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叶七各切,音錯。《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

【塔】

塔【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吐盍切《集韻》《韻會》託合切,音榻。物墮聲也。

《集韻》達合切,音沓。累土也。《說文》西域浮屠也,或七級九級,至十三級而止。其五級者,俗謂之錐子。唐太宗貞觀三年,長安宮城南建大慈恩寺,造甎浮圖,藏釋元奘所取西域佛經,名鴈塔。梵本謂之鴈塔者,昔有伽藍,依小乗食三淨食。三淨食者,鴈犢鹿也。一日見鴈飛,輒曰:衆僧闕供摩訶薩埵,宜知摩訶薩埵,梵言好施也。一鴈應聲而墮。衆曰:此鴈垂戒,宜旌彼德,因建塔瘞鴈,鴈塔之名因此。唐韋肇及第,偶題名慈恩寺鴈塔,後遂爲故事。《後魏·常山義七級》梵言僧婆,華言鴈。梵言窣堵波,華言塔也。

《字苑》佛堂也。《魏釋老志》募建宮宇曰塔,近稱刹宇謂之塔院。

姓,見《統譜》。

叶方伐切,音髮。《蘇轍·功臣寺詩》晚隂生林莽,落日猶在塔。行招兩社僧,共步靑山月。一作墖。

【淩】

淩【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力膺切《集韻》《韻會》閭承切,音陵。《博雅》淩馳也。一曰歷也。《木華·海賦》汎海淩山。

與掕通。《爾雅·釋言》淩,慄也。《註》淩懅戰慄。《疏》蒼云:掕慄也。郭言淩懅戰慄,則淩掕音義同。

水名。《前漢·地理志》泗水郡淩縣。《應劭曰》淩水所出。

姓。《三國志》吳淩統。與凌別。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起】

起【酉集中】【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杞。《說文》能立也。《釋名》起,舉也。平舉體也。《禮·曲禮》請業則起,請益則起。《孟子》雞鳴而起。

《書·益稷》元首起哉。《疏》言無廢事業。

《禮·孔子閒居》無聲之樂,氣志旣起。《註》起,猶行也。

《禮·儒行》雖危起居,竟信其志。《註》起居,猶舉事動作也。

《論語》起予者,商也。《疏》起,猶發也。

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韻補》叶口舉切。《易林》明德訖終,虎亂滋起。叶上父。

叶去九切。《徐幹·齊都賦》羽族盛興,毛羣盡起。上蔽雲穹,下被臯藪。

,古文。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