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魈唱

出自:清代·黄永《满江红 寄怀吴门同好用前韵》

拼音:[shān][xiāo][chàng]

平仄:平平仄

长忆苏州,梅花雨、锦帆流涨。
记多少、屠儿钓叟,起居无恙。
击筑漫从燕市里,吹箫还到吴江上。
却依然、邂逅酒间豪,挥钱饷。
鱄诸里,斜阳漾。
要离塳,山魈唱
听歌声变徵,壮心徒酿。
绿鬓向怜西子发,鸡皮忍暏将军杖。
恐他时、相遇复相惊,颓然状。

查看原文

注释

【山魈】动物名。猴属。狒狒之类。体长约三尺,头大面长,眼小而凹,鼻深红色,两颊蓝紫有皱纹,腹部灰白色,臀部有一大块红色脾胝,尾极短而向上,有尖利长牙,性凶猛,状极丑恶。古代传说以为山怪,又称"山萧"﹑"山臊"﹑"山?"﹑"山缫"等,记述状貌不一。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魈】

魈【亥集上】【鬼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相邀切《集韻》思邀切,音宵。山魈出汀州,獨足鬼。《抱朴子·登涉篇》山精,形如小兒,獨足向後,夜喜犯人,名曰魈。呼其名,則不能犯也。

【唱】

唱【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尺亮切,音厰。《說文》導也。《玉篇》禮記曰:一唱而三歎。○按《樂記》今本作倡。

《廣韻》發歌也。《廣韻》亦作誯。《集韻》亦作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