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谟匡社稷

出自:明代·何其伟《惕予吴明府陆川三载秩满赋二十韵奉贺》

拼音:[xū,yù][mó][kuāng][shè][jì]

平仄:平平平仄仄

嵩岳钟前代,延陵属后身。
论文班马并,欢乐鲁齐纯。
颖拔元无敌,清修迥绝伦。
命垣依日月,住到应星辰。
早绾铜章重,行纡墨绶新。
六鳌逢震叠,孤骑冒邅迍。
雉堞危层卵,黔黎罹变屯。
一身维地轴,只手奠城闉。
苍赤安环堵,闾阎复比邻。
雁鸿中泽集,黄鸟此邦臻。
麦秀随车雨,风回返火燐。
盘根称汉诩,保釐颂君陈。
万物甄陶遍,八方雨露均。
吁谟匡社稷,公论在朝绅。
荐剡先群牧,临轩重九宾。
功成三载候,奏最正兹晨。
龙剑司空宝,神驹伯乐珍。
稽勋行上考,治行动清宸。
虚席徵龚遂,纶章召寇恂。
黄扉颁彩凤,青琐任批鳞。

查看原文

注释

【吁谟】远大宏伟的谋划。
【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借指国家:宗庙社稷|执干戈以卫社稷。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吁】

【谟】

謨【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天下之謨。

《爾雅·釋詁》僞也。《註》謀而不忠。

無也。《南唐書·黨與傳》越人謨信,未可速攻。《註》謨信,無信也。閩人語音。

《集韻》《韻會》莫故切,模去聲。《前漢·敘傳》漢之宗廟,叔孫是謨。革自孝元,諸儒變度。謨,音慕。

《集韻》《類篇》末各切,音莫。亦謨也。《前漢·班固·幽通賦》謨先聖之大繇。師古讀。

叶滿補切,音姥。見《蔡邕·胡廣銘》。《集韻》或作謩。

【匡】

匡【子集下】【匚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去王切《集韻》《韻會》《正韻》曲王切,音劻。《說文》飯器也,筥也。一曰正也。《論語》一匡天下。《前漢·揚雄傳》匡雅頌。

《玉篇》方正也。《爾雅·釋詁》匡,方也。《詩·小雅》旣匡旣敕。

救也。《書·盤庚》不能胥匡以生。《孝經·事君章》匡救其惡。

斜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雖敝,不匡。

《廣韻》輔助也。《前漢·宣帝紀》以匡朕之不逮。

地名。《韻會》留有匡城。

姓。《風俗通》匡,魯邑也。句須爲之宰,其後氏焉。漢有匡衡。

與恇同。恐也。《禮·禮器》年雖大,殺衆不匡懼。

與眶同。目匡也。《史記·淮南王安傳》涕滿匡而橫流。

烏光切,音汪。與尩通。廢疾也。《荀子·正論篇》傴巫跂匡大。跂原字从攴作。

【社】

社【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常者切,闍上聲。土地神主也。《禮·祭義》建國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廟。《詩·小雅》以社以方。《疏》社,五土之神,能生萬物者,以古之有大功者配之。共工氏有子句龍爲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爲社。后土,土官之名,故世人謂社爲后土。杜預曰:在家則主中霤,在野則爲社。《白虎通》人非土不立,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禮·祭法》王爲羣姓立社曰大社,王自爲立社曰王社,諸侯爲百姓立社曰國社,諸侯自爲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

《郊特牲》社祭土,而主隂氣也。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風雨,以達天地之氣也。○按:社爲地祭,但祭有二祭法,大社卽《郊特牲》所云受霜露風雨,以達天地之氣者,曰方丘,亦曰太折。夏日至,地示之祭,於此行焉,此北郊之社與郊對舉者也。

王社,《載芟》詩序所謂春籍田而祈社稷,《良耜》詩序所謂秋報社稷者,於此行焉,祭土穀之神,而以句龍后稷配,此庫門內右之社,不與郊稱者也。蓋大社以祭率土之地示,王社以祭畿內之土穀,均名爲社,而大小則不同耳。

私社。《前漢·五行志》建昭五年,兗州刺吏浩賞,禁民私所自立社。《臣瓚註》舊制二十五家爲一社,而民或十家五家共爲田社,是私社也。

書社。《史記·孔子世家》楚昭王將以書社地封孔子。《註》二十五家爲里,里各立社。書社者,書其社之人名於籍。

社日。《月令廣義》立春後五戊爲春社,立秋後五戊爲秋社。

後世賓朋會聚曰結社。《事文類聚》遠公結白蓮社,以書招淵明。

謝靈運求入淨社,遠師以心雜止之。

江淮謂母爲社。《淮南子·說山訓》社何愛速死,吾必悲哭社。

複姓。《風俗通》齊昌徙居社南,因以爲氏。《何氏姓苑》有社北氏。

叶他魯切,音土。《前漢·敘傳》布歷燕齊,叔亦相魯。民思其故,或金或社。

【稷】

稷【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其米爲黃米。《通志》稷苗穗似蘆,而米可食。《月令章句》稷,秋種夏熟,歷四時,備隂陽,穀之貴者。《詩·王風》彼稷之苗。《禮·曲禮》稷曰明粢。

神名。《風俗通義》稷,五穀之長。五穀衆多,不可徧祭,故立稷而祭之。

農官名曰后稷。《書·舜典》汝后稷播時百穀。《左傳·昭二十九年》蔡墨曰: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爲稷,自夏以上祀之。周棄亦爲稷,自商以來祀之。

疾也。《詩·小雅》旣齊旣稷。《註》齊整稷疾。言祭祀禮容莊敬也。○按《毛傳》訓稷爲疾。鄭箋仍訓黍稷之稷。朱註本《毛傳》,宜从毛訓爲是。

姓。漢上津令稷嗣。

地名。《左傳·宣十五年》晉侯治兵于稷。《註》稷,晉地。河東聞喜縣西有稷山。《前漢·地理志》西河郡美稷縣。

與昃通。《穀梁傳·定十五年》戊午日下稷,乃克葬。《註》稷,昃也。下稷謂脯時。○按《隷釋·郙閣。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