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宜大赉褒虎貔

出自:近现代·唐鼎元《名山夫子鬻书犒军歌》

拼音:[wèi][yí][dà,dài,tài][lài][bāo][hǔ][pí]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

黄海日脚垂云霓,龙争虎战鏖雄雌。
右军池上风云乱,粉墙十日飞蛟螭。
名山夫子天下奇,麟经独抱喝侏离。
北窗风雨发孤奋,抚剑夜咏荆轲诗。
岂知天理有回复,海上送死来鲸鲵。
平时中华见夷帜,望风百里先纷披。
此时怨毒攻胸腹,强者制梃嬴携犁。
横暴上激鬼神怒,百万谁当熊罴师。
不其山断天柱折,轩辕终磔蚩尤尸。
逢逢雷鼓震禹甸,捷音冲破渊明扉。
庭前松菊皆欢舞,洋洋壁琴无茧丝。
先生投帻浩然起,谓宜大赉褒虎貔
孙子令悬无法赏,一鼓从此歼虾夷。
下噀无禾瓜地冻,何以少助牛酒资。
仍寻逸少换鹅事,挥洒椽笔何淋漓。
落墨声雄应杀敌,雷电雨雹交相驰。
英豪劲气通一鼻,丈矛寸管原无歧。
高堂斯须千纸尽,门外黄金堆并墀。
先生潜处二十载,饥来只采西山薇。
谁识遭国风尘警,热血还胜燕赵儿。
酒肉如山阵前去,凯角频烦带月吹。
更为拂拭燕然石,长缨早系名王归。

查看原文

注释

【大赉】犹重赏。
【虎貔】比喻勇猛的战士。语出《书.牧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谓】

謂【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于貴切,音胃。《說文》報也。《徐曰》謂之是報之也。《廣雅》說也。《廣韻》告也,言也。《增韻》與之言也。《易·乾卦》何謂也。《疏》假設問辭,故言何謂。《詩·召南》求我庶士,迨其謂之。《傳》但相告語而約可定矣。《左傳·昭八年》子盍謂之。

《韻會》事有可稱曰有謂,失於事宜不可名言曰無謂。《莊子·齊物論》今我則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前漢·景帝紀》姦法與盜,盜甚無謂也。

《正韻》非與之言而稱其人亦曰謂,《論語》子謂子賤,子謂子產,是也。指事而言亦曰謂。《詩·召南》謂行多露,《小雅》謂天蓋高之類,是也。稱其言,亦曰謂。《論語》此之謂也,其斯之謂與,是也。

《正字通》援古釋義而言亦曰謂。《易·臨卦》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禮·樂記》明聖者述作之謂也。

《爾雅·釋詁》勤也。《詩·小雅》心乎愛矣,遐不謂矣。《箋》謂,勤也。勤思君子也。

《廣雅》使也。《玉篇》信也,道也。

姓。《萬姓統譜》宋有謂準,太平興國登科。《說文》本作。

【宜】

宜【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儀。《說文》所安也。《增韻》適理也。《易·泰卦》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禮·王制》齊其政,不易其宜。

《左傳·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註》職方氏所謂靑州宜稻粱,雍州宜黍稷之類是也。

《詩·周南》宜其室家。《傳》宜者,和順之意。

《爾雅·釋詁》宜,事也。《詩·大雅》公尸來燕來宜。《毛傳》宜其事也。

《玉篇》當也,合當然也。《禮·樂記》武之遲久,不亦宜乎。

祭名。《書·泰誓》類于上帝,宜于冢土。《註》祭社曰宜。冢土,社也。《禮·王制》宜乎社。《註》引爾雅,起大事,動大衆,必先有事乎社,令誅罰得宜。

州名。古百越地,庸置粵州,改宜州。

姓。《正字通》元宜桂可,博通經史。

通作儀。《前漢·地理志》伯益能儀百物。儀讀與宜同。

叶五何切,音俄。《詩·鄘風》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叶上佗下何。◎按《音學五書》宜古音魚何反。宜字《詩》凡九見,《易》一見,《儀禮》一見,《楚辭》一見,同。後人誤入五支韻,據此則又非但叶音矣。《集韻》宐,隸作宜。

【大】

大【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汏。小之對。《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莊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謂大。《則陽篇》天地者,形之大。隂陽者,氣之大。

初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註》日初明,擊鼓徵召學士,使早至也。

徧也。《禮·郊特牲》大報天而主日。

肥美也。《儀禮·公食大夫禮》士羞,庶羞皆有大,贊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賓。《註》大,以肥美者特爲臠,所以祭也。

過也。《戰國策》無大大王。

長也。《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玠。《疏》大,長也。

都大,官名。宋制有兩都大,一提舉茶馬,一提點坑冶鑄錢與提序官。

措大,士也。《書·言故事》窮措大,眼孔小,與錢十萬貫,塞破屋子矣。

唐大,弓名,見《周禮·夏官》。

四大,地、水、火、風也,見《梵書·圓覺經》。

姓大。廷氏之後,見《風俗通》。

《集韻》《韻會》《正韻》音泰。

《廣韻》《集韻》《韻會》唐佐切,音䭾。《杜甫·天狗賦》不愛力以許人兮,能絕目以爲大。

《集韻》《韻會》《正韻》吐臥切,音拕。猛也,甚也。《禮·童子不衣裘裳註》鄭康成爲大溫也。徐邈大音唾。

叶徒計切,音第。《詩·大雅》戎雖小子,而式弘大,叶厲泄愒敗。《正字通》楊愼曰:大無音一駕切者,韻書二十二禡不收。考淮南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鸇。占曰: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大叶下,古亦有一駕切之音。《說文》天大,地大,人亦大。象人形。《徐曰》本古文人字。一曰他達切,經史大太泰通。

【赉】

賚【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洛代切,音睞。《說文》賜也。《爾雅·釋詁》賚,予也。《書·湯誓》予其大賚汝。

《說命》夢帝賚予良弼。

《集韻》《韻會》洛蓋切,音賴。

《集韻》郞才切,音來。義同。

《玉篇》勞賚爲勑字。勑,力代切,勞也。今作賚。《集韻》或書作。

【褒】

褒【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俗襃字。

【虎】

虎【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滸。《玉篇》惡獸也。《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徐鉉註》象形。《易·乾卦》風從虎。《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姓。《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灘名。《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山名。《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便器名。《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與琥通。《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干祿字書》通作。

【貔】

貔【酉集中】【豸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音毗。《爾雅·釋獸》貔,白狐。《說文》豹屬,出貉國。《廣雅》貔,貍貓也。《書·牧誓》如虎如貔。《傳》貔,一名執夷,虎屬也。《詩·大雅》獻其貔皮。《陸璣疏》貔似虎,或曰似熊,遼東謂之白熊。

旌旗名。《禮·曲禮》前有摯獸,則載貔貅。《註》兵車旌畫貔貅,形象威猛,使衆知警備。

《正韻》蒲麋切,音皮。義同。《集韻》或省作豼。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