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轼六出陈平奇

出自:明代·黎贞《赠王子敬凯旋》

拼音:[fú][shì][liù,lù][chū][chén][píng][qí,jī]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

君家郡城东,我家象城北。
相望百馀里,烟树澹晴碧。
忆昔元季云扰时,龙争虎斗交相驰。
君将才略动边帅,伏轼六出陈平奇
五羊年少务游侠,走马弯弓立勋业。
万斛楼船夜渡江,千丈云旗秋射猎。
君时勇健正黑头,朝歌暮宴娼家楼。
买笑追欢不论直,争妍妒宠多明眸。
君轻富贵好才艺,出入侯门裾长曳。
学剑长怀楚项梁,掷蒲不让晋刘毅。
千金买战马,百金得吴钩。
取虞灭虢在呼吸,飘飘逸气凌高秋。
春花秋月年年度,用尽黄金教歌舞。
天旋地转慨兴亡,往事浮云如尘土。
大明丽天开鸿濛,草木争秀含春风。
圣明天子大一统,九州臣妾俱来同。
君时出应风云起,拄杖麻袍见天子。
白玉阶前锡宴回,五色云中听宣旨。
绯衣乌帽别金銮,旌旗出镇青齐间。
柳营月冷兵威肃,虎帐尘清将略闲。
中原平定干戈息,时清犹上安边策。
六韬三略素讲论,又向辽阳树勋绩。
君今两鬓已成霜,据鞍顾盼犹鹰扬。
矍铄可同伏波老,慷慨不减汉中郎。
今年誓师将征北,独请长缨擒冒顿。
马鸣萧萧朔风高,尘起漠漠塞云黑。
元戎智勇比卫青,铁骑直上白云城。
出塞岂论五千里,汉南从此无王庭。
西风八月长城路,奏凯班师赋归去。
千乘万骑西南行,赤手收功在斯举。
独怜游子感慨多,年过三十犹蹉跎。
龙泉未出丰城狱,白璧倒卧荆山阿。
每忆少年十六七,蚤向番山学文术。
同门多让先著鞭,射策穿杨期第一。
兴豪击节声飘飘,健翮几欲摩青霄。
不图书剑半零落,曩志今已成萧条。
谪窜东彝洹寒地,遥望天南限云水。
高堂痛别白发亲,綵服斑斑向谁戏。
黄云紫水尘外居,高槐细柳环吾庐。
客怀落落已三载,乘风何日赋归欤。
君今献捷龙颜喜,衣锦南归见乡里。
宦成名立何所求,表表声名在人耳。
青山斜明夕照前,木叶萧瑟蹇驴喧。
强将卮酒为君别,吞声踯躅泪如泉。

查看原文

注释

【伏轼】1.亦作"伏式"。 2.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庄子.渔父》:"孔子伏轼而叹曰:"甚矣﹐由之难化也!""后多用以指乘车。
【六出】1.花分瓣叫出﹐雪花六角﹐因以为雪的别名。 2.谓一花生六瓣。 3.古代妇女有"七出"之条﹐犯其一条即被休弃﹐唯帝王﹑诸侯之妻﹐无子不出﹐称为"六出"。
【出陈】出阵。出兵列阵应战。陈,通"阵"。
【陈平】陈平(?-前178) : 汉初大臣。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陈胜起义后,先投魏王咎,后又随项羽入关。不久归刘邦,任护军中尉,建议用反间计使项羽去谋士范增,并以爵位笼络大将韩信,被刘邦采纳。汉朝建立后封曲逆侯。惠帝、吕后时任丞相,因吕氏专权而不治事。吕后死,与周勃定计诛杀吕产、吕禄等,迎立文帝,任丞相。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伏】

伏【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服。偃也。《禮·曲禮》寢毋伏。

《廣韻》匿藏也。《書·大禹謨》嘉言罔攸伏。《詩·小雅》潛雖伏矣。《史記·樂書》羽者嫗伏,毛者孕鬻。《前漢·趙廣漢傳》發奸摘伏如神。

屈服也。《左傳·隱十一年》許旣伏其罪矣。

三伏。《史記·秦本記》秦德公二年初伏。《註》六月三伏之節。始自秦德公。周時無伏。《釋名》伏者,金氣伏藏之日也。金畏火,故三伏皆庚。四氣代謝,皆以相生。至立秋以金代火,故庚日必伏。《註》夏至後三庚爲初伏,第四庚爲中伏,立秋後初庚爲末伏。

姓。漢有伏勝,伏隆。《氏族博考》伏宓同出伏羲氏。漢伏生,晉書作宓生。

乞伏,外國姓。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扶富切,浮去聲。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漢·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雞伏子。

《集韻》鼻墨切。與匐通。《史記·范雎傳》膝行蒲伏。

叶必歷切,音壁。《賈誼·鵩賦》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凶同域。

【轼】

軾【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賞職切《集韻》所職切,音拭。《說文》車前也。《釋名》軾,式也。所伏以式敬者也。《後漢·張湛傳》軾輅馬。《註》乗車必正立,有所敬則撫軾,謂小俛也。通作式。《論語》式負版者。

【六】

六【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力竹切《正韻》盧谷切,音陸。《說文》易之數,隂變于六,正于八。《玉篇》數也。《增韻》三兩爲六,老隂數也。

國名。《左傳·文五年》楚人滅六。《史記·黥布傳》布者,六人也。《註》索隱曰:地理志,廬江有六縣。蘇林曰:今爲六安也。

叶錄直切,音近力。《前漢·西域敘傳》總統城郭,三十有六。修奉朝貢,各以其職。

【出】

出【子集下】【凵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赤律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律切,春入聲。《說文》進也。《廣韻》見也,遠也。《增韻》出入也,吐也,寫也。

生也。《爾雅·釋訓》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左傳·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註》秦康公,晉之甥也。

《周禮·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註》出謂越獄逃亡也。

《增韻》斥也。《正韻》亦作黜絀。

《唐韻》《集韻》《韻會》尺類切《正韻》蚩瑞切,推去聲。自中而外也。

《正韻》凡物自出,則入聲。非自出而出之,則去聲。然亦有互用者。

叶尺僞切,吹去聲。《詩·小雅》匪舌是出,維躬是瘁。

叶敕律切,音黜。《馬融·圍棋賦》熒惑窘乏兮無令詐出,深念遠慮兮勝乃可必。

《韻補》叶側劣切,音茁。《曹植·卞后誄》詳惟聖善,岐嶷秀出。德配姜嫄,不忝先哲。

叶赤知切,音侈。《穆天子傳·西王母謠》白雲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閒之。

叶赤至切,音熾。《楚辭·九章》竊快在其中心兮,揚厥憑而不竢。芳與澤其雜糅兮,羌芳華自中出。《靈樞經》男內女外,堅拒勿出。謹守勿內,是謂得氣。

【陈】

陳【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饋八簋。

《史記·李斯傳》所以飾後宮,充下。《註》下陳,猶後列也。

《廣韻》故也。《詩·小雅》我取其,食我農人。《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

久也。《書·盤庚》失于政,爲久之義。

《廣韻》張也。《禮·表記》事君欲諫,不欲謂言其過於外也。

《廣韻》衆也。

《爾雅·釋宮》堂途謂之陳。《註》堂下至門徑也。《釋名》言賔主相迎。《註》北當階,其南接門內霤。

國名。《廣韻》周武王封舜後胡公滿於州。

姓。胡公滿之後,子孫以國爲氏。

《玉篇》或作塵。

《廣韻》《集韻》直刃切。同陣。軍伍行列也。詳前陣字註。

叶都年切,音顚。《易林》秋糧未成,無從至。關音涓。

【平】

平【寅集下】【干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苹。《說文》平,語平舒也。《廣韻》平,正也。《增韻》平,坦也。《易·泰卦》无平不陂。

《廣韻》平,和也。《書·堯典》平章百姓。《傳》平和章明。《疏》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

成也。謂解恕和好也。《爾雅·釋詁》平,成也。《春秋·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穀梁傳》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註》各自知其力,不能相制,反共和之義。《左傳疏》平者,和也。言其先不平,而今始平。

治也。《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傳》水土治曰平。《詩·小雅》原隰旣平。

治之也。《詩·大雅》修之平之,其灌其栵。《疏》修理之平治之者,其爲灌木其爲栵木之處也。

平服也。《詩·大雅》四方旣平,王國庶定。《疏》四方旣已平服,王國之內幸應安定。

《玉篇》平,齊等也。《增韻》平,均也。《易·乾卦》雲行雨施,天下平也。《疏》言天下普得其利,而均平,不偏陂。《書·君奭》天壽平格。《疏》正義曰:平謂政敎均平也。

《廣雅》平,均賦。《史記·平準書註》索隱曰:大司農屬官有平準令丞者,以鈞天下郡國輸斂,貴則糶之,賤則貴之。平賦以相準,輸賦於京都,故命曰平準。

樂聲不相踰越也。《周語》樂從和,和從平。

《爾雅·釋詁》平,易也。《疏》易者,不難也。《後漢·班超傳》任尚曰:我以班君當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

歲稔也。《前漢·食貨志》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

《諡法》執事有制曰平,治而無眚曰平,布綱治紀曰平。

《爾雅·釋地》大野曰平。《疏》大野之澤。一名平。《韓愈·城南聮句》沙篆印迴平。《註》洪慶善曰:華山有靑柯平、種藥平,因地之平處也。

臘月曰嘉平。《史記·秦始皇紀》更名臘曰嘉平。《註》茅盈內紀曰:盈曾祖父蒙於華山白日升天。其邑謠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泰淸,時下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始皇聞謠歌而問其故,父老具對,因改臘曰嘉平。索隱曰:廣雅云,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亦曰臘,秦更曰嘉平。蓋因歌謠之詞而改從殷號也。

華平,瑞木名。《宋書·符瑞志》華平,其枝正平。王者有德則生,德剛則仰,德弱則俯。《張衡·東京賦》植華平於春圃。《註》天下平,其華則平。

廷尉平,官名。《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天下之平也。《前漢·百官表》宣帝地節三年,置廷尉左右平,秩六百石。

平原,太平,平陸,地名。《爾雅·釋地》廣平曰原,高平曰陸。《疏》廣平曰原者,謂澤之廣平者亦曰原。漢以平原爲郡名。高平曰陸者,謂土地豐,正名爲陸。《又》東至日所出,爲太平,太平之人仁。《孟子》孟子之平陸。

州名。《唐書·地理志》平州北平郡。《廣韻》古山戎孤竹,白狄子二國之地,秦爲遼西郡,隋爲北平郡,唐爲平州。

姓。《廣韻》齊相晏平仲之後。《前漢·平當傳》當哀帝時爲丞相,子晏歷位大司徒。

複姓。《何氏姓苑》有平陵,平寧二氏。《姓譜》平陵氏,史記平陵老之後。

《廣韻》房連切《集韻》《韻會》毗連切《正韻》蒲眠切,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

《韻會》均也。

《韻會》皮命切,音病。平物賈也。《周禮·地官·質劑註》市中平賈,今時月平是也。

《地官·質人註》質平也。主平定物賈。《揚子·方言》一鬨之市,必立之平。《後漢·五行志》桓帝初,京都童謠曰:游平買印自有平,不避豪賢及大姓。

古與便辯通。《史記·五帝紀》便章百姓。《註》索隱曰:古文尚書作平,平旣訓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辯章。古文平字亦作便,便則訓辯,遂爲辯章。

叶皮陽切,音龎。《張籍·祭韓愈詩》北臺臨稻疇,茂野多隂涼。板亭坐垂釣,煩苦稍巳平。

《集韻》拼古作平。註詳手部八畫。

【奇】

奇【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渠羈切《正韻》渠宜切,音琦。異也。《莊子·北遊篇》萬物一也。臭腐化爲神奇,神奇復化爲臭腐。《仙經》人有三奇,精,氣,神也。

祕也。《史記·平傳》平凡六出奇計,其奇祕世莫得聞。

姓。

天神名。《淮南子·地形訓》窮奇廣莫,風之所生也。

四凶之一。《史記·五帝紀》少皡氏有不才子,天下謂之窮奇。《註》窮奇,卽共工氏。

獸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窮奇犀。《註》狀如牛,蝟毛,音如嘷狗,食人。

江神謂之奇相。《江記》帝女也。卒爲江神。

與琦通。

《廣韻》《集韻》《韻會》閏。

隻也。《禮·投壷》一算爲奇。

餘夫也。《韓非子·十過篇》遺有奇人者,使治城郭。

數奇,不偶也。《史記·李廣傳》大將軍隂受上誡,以爲李廣老數奇,毋令獨當單于。

奇。

奇車,奇邪不正之車。《禮·曲禮》國君不乗奇車。

奇衺,詭異也。《周禮·地官》比長有辠,奇衺則相及。

《集韻》《韻會》《正韻》隱綺切。與倚通。依倚也。《前漢·鄒陽傳》輪囷離奇。

《字彙補》倚蠏切。同矮,短人也。《後漢·五行志》童謠,見一奇人,言欲上天。

叶古禾切,音戈。《宋玉·招魂》娭光眇視,目曾波些。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說文》从大从可。別作①。俗作竒,非。①字从大从司。

相关诗句
吞声踯躅泪如泉 强将卮酒为君别 木叶萧瑟蹇驴喧 青山斜明夕照前 表表声名在人耳 宦成名立何所求 衣锦南归见乡里 君今献捷龙颜喜 乘风何日赋归欤 客怀落落已三载 高槐细柳环吾庐 黄云紫水尘外居 綵服斑斑向谁戏 高堂痛别白发亲 遥望天南限云水 谪窜东彝洹寒地 曩志今已成萧条 不图书剑半零落 健翮几欲摩青霄 兴豪击节声飘飘 射策穿杨期第一 同门多让先著鞭 蚤向番山学文术 每忆少年十六七 白璧倒卧荆山阿 龙泉未出丰城狱 年过三十犹蹉跎 独怜游子感慨多 赤手收功在斯举 千乘万骑西南行 奏凯班师赋归去 西风八月长城路 汉南从此无王庭 出塞岂论五千里 铁骑直上白云城 元戎智勇比卫青 尘起漠漠塞云黑 马鸣萧萧朔风高 独请长缨擒冒顿 今年誓师将征北 慷慨不减汉中郎 矍铄可同伏波老 据鞍顾盼犹鹰扬 君今两鬓已成霜 又向辽阳树勋绩 六韬三略素讲论 时清犹上安边策 中原平定干戈息 虎帐尘清将略闲 柳营月冷兵威肃 旌旗出镇青齐间 绯衣乌帽别金銮 五色云中听宣旨 白玉阶前锡宴回 拄杖麻袍见天子 君时出应风云起 九州臣妾俱来同 圣明天子大一统 草木争秀含春风 大明丽天开鸿濛 往事浮云如尘土 天旋地转慨兴亡 用尽黄金教歌舞 春花秋月年年度 飘飘逸气凌高秋 取虞灭虢在呼吸 百金得吴钩 千金买战马 掷蒲不让晋刘毅 学剑长怀楚项梁 出入侯门裾长曳 君轻富贵好才艺 争妍妒宠多明眸 买笑追欢不论直 朝歌暮宴娼家楼 君时勇健正黑头 千丈云旗秋射猎 万斛楼船夜渡江 走马弯弓立勋业 五羊年少务游侠 伏轼六出陈平奇 君将才略动边帅 龙争虎斗交相驰 忆昔元季云扰时 烟树澹晴碧 相望百馀里 我家象城北 君家郡城东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