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蹶平地之坑堑

出自:明代·黎贞《衡窝吟》

拼音:[bù,fǒu][jué,juě][píng][dì,de][zhī][kēng][qiàn]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金台烜赫,凌烟嵯峨。
瞻望孔迩,道阻且颇。
螭蟠欤泥沙,凤栖欤丘阿。
玉非卞氏,岂殊土苴。
骥无伯乐,谁与增价。
得意欤公衙,失意欤衡窝。
是故长途走遍,乔木返下。
把油幢设棹,神图休罢。
归旧清嘉,慰了波踏。
但存吾道,尤在盈科。
修其天爵,万事从他。
朱门绣户谩繁华,不似幽栖雅。
向此太平,争些閒暇。
任教藏舍,学取东山谢。
卜居细阅,考槃频课,兴满长原旷野。
乐天安土何虑忧,作个人间无事者。
弹冠拂袖,荷插携家。
移来西蜀子云居,借得太安坪一所。
刬除荆棘著屠苏,编竹为扉砖为座。
数椽如丹垩不胜,朽木粪墙堪圬也。
惟我独相宜,众人处之皆不可。
尘羁摆脱,樊笼撞破,散诞无牵挂。
喧哗绝去,风波全躲。
向烟岚笑傲,任世事蹉跎。
澹茶澹饭澹交游,无是无非无嗔唾。
不道渊明五柳庄,不羡尧夫安乐窝。
半壁青灯伴细吟,一竿红日容高卧。
草庐诸葛也曾居,苔矶太公也曾坐。
傅说逃名版筑,虞舜起身犁锄。
自古达人所乐,不惮卑污苟且。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彼昏不知徒自奢,一家荣华百家嗟。
石崇金谷今何如,颜回陋巷名犹播。
江边鸥鹭得优游,檐间螂雀堪惊怕。
今古知机能几人,试把前贤从头数。
一榻陈抟两袖拖,五湖范蠡扁舟驾。
凛凛风声千载高,何必华构与巨厦。
一区容膝天地宽,明月清风皆在家。
醒时诗酒醉时歌,兴来几句渔樵话。
都俞吁咈总徒劳,不如抱道随缘过。
远风云,高鼎锅。
乐溪山,友鱼虾。
藜羹含糗偏滋味,炮凤烹龙未足誇。
断名缰和利锁,对石涧与泥坡。
衣冠落魄,岁月消磨。
不羡鸿衢通,一任鹏程挫。
不蹶平地之坑堑,不张遥天之网罗。
管甚傀儡棚头闹,管甚豺狼当道呵。
耕春雨,钓秋波。
持鞭笠,悬斧柯。
或吹鸾箫,或驾鹿车。
或歌白石,或诵南华。
或弹琴击壤,或乘桴泛槎。
或锄云种玉,或引水灌蔬。
或携筐采药,或扫叶烹茶。
或寻梅访竹,或赏雪观花。
或簪萸饮菊,或沉李浮瓜。
或开笼放白鹤,或洗耳听鸣蛙。
或溪边弄明月,或洞口拨丹霞。
或寻肘后经,或炼鼎内砂。
尽天高日远,拚酒病诗魔。
屋破每凭黄叶补,篱疏长赖白云遮。
座中富贵有琴书,门外往来无车马。
交庭绿草铺褥裀,对户青山列图画。
莺花主宰,泉石豪霸。
第一爱松与爱菊,第二黍稷及桑麻。
第三案上数卷书,留与添丁作生涯。

查看原文

注释

【平地】1.平坦的地面。 2.平整地面。 3.犹言突然;平白无故。 4.平稳地;稳当地。
【坑堑】1.沟壑;山谷。 2.喻险恶环境。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蹶】

蹶【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月切,音厥。《說文》僵也。一曰跳也。《廣韻》失脚。《孟子》今夫蹶者趨者。《莊子·人閒世》爲崩爲蹶。

《史記·孫子傳》蹶上將。《註》蹶,猶挫也。

《史記·申屠嘉傳》材官蹶張。《註》力能足踏强弩張之。

《前漢·揚雄傳》蹶浮麋。《註》蹶,蹴也。

《荀子·儒效篇》竭蹶而趨之。《註》竭蹶,顚倒也。

《爾雅·釋詁》蹶,嘉也。

《廣韻》走也,速也。

《廣韻》《集韻》紀列切,音罬。

《韻會》其月切,音橜。義同。

《廣韻》居衞切《集韻》姑衞切,音劌。《爾雅·釋詁》蹶,動也。蹶蹶,敏也。《詩·唐風》良士蹶蹶。《傳》動而敏於事。《釋文》蹶,俱衞反。

《大雅》文王蹶厥生。《傳》蹶,動也。《釋文》蹶,俱衞反。

《禮·曲禮》足毋蹶。《註》行遽。

《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姓。《詩·大雅》蹶父之子。

《集韻》紀劣切,音撅。《廣韻》有所犯灾也。

【平】

平【寅集下】【干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苹。《說文》平,語平舒也。《廣韻》平,正也。《增韻》平,坦也。《易·泰卦》无平不陂。

《廣韻》平,和也。《書·堯典》平章百姓。《傳》平和章明。《疏》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

成也。謂解恕和好也。《爾雅·釋詁》平,成也。《春秋·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穀梁傳》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註》各自知其力,不能相制,反共和之義。《左傳疏》平者,和也。言其先不平,而今始平。

治也。《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傳》水土治曰平。《詩·小雅》原隰旣平。

治之也。《詩·大雅》修之平之,其灌其栵。《疏》修理之平治之者,其爲灌木其爲栵木之處也。

平服也。《詩·大雅》四方旣平,王國庶定。《疏》四方旣已平服,王國之內幸應安定。

《玉篇》平,齊等也。《增韻》平,均也。《易·乾卦》雲行雨施,天下平也。《疏》言天下普得其利,而均平,不偏陂。《書·君奭》天壽平格。《疏》正義曰:平謂政敎均平也。

《廣雅》平,均賦。《史記·平準書註》索隱曰:大司農屬官有平準令丞者,以鈞天下郡國輸斂,貴則糶之,賤則貴之。平賦以相準,輸賦於京都,故命曰平準。

樂聲不相踰越也。《周語》樂從和,和從平。

《爾雅·釋詁》平,易也。《疏》易者,不難也。《後漢·班超傳》任尚曰:我以班君當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

歲稔也。《前漢·食貨志》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

《諡法》執事有制曰平,治而無眚曰平,布綱治紀曰平。

《爾雅·釋地》大野曰平。《疏》大野之澤。一名平。《韓愈·城南聮句》沙篆印迴平。《註》洪慶善曰:華山有靑柯平、種藥平,因地之平處也。

臘月曰嘉平。《史記·秦始皇紀》更名臘曰嘉平。《註》茅盈內紀曰:盈曾祖父蒙於華山白日升天。其邑謠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泰淸,時下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始皇聞謠歌而問其故,父老具對,因改臘曰嘉平。索隱曰:廣雅云,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亦曰臘,秦更曰嘉平。蓋因歌謠之詞而改從殷號也。

華平,瑞木名。《宋書·符瑞志》華平,其枝正平。王者有德則生,德剛則仰,德弱則俯。《張衡·東京賦》植華平於春圃。《註》天下平,其華則平。

廷尉平,官名。《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天下之平也。《前漢·百官表》宣帝地節三年,置廷尉左右平,秩六百石。

平原,太平,平陸,地名。《爾雅·釋地》廣平曰原,高平曰陸。《疏》廣平曰原者,謂澤之廣平者亦曰原。漢以平原爲郡名。高平曰陸者,謂土地豐,正名爲陸。《又》東至日所出,爲太平,太平之人仁。《孟子》孟子之平陸。

州名。《唐書·地理志》平州北平郡。《廣韻》古山戎孤竹,白狄子二國之地,秦爲遼西郡,隋爲北平郡,唐爲平州。

姓。《廣韻》齊相晏平仲之後。《前漢·平當傳》當哀帝時爲丞相,子晏歷位大司徒。

複姓。《何氏姓苑》有平陵,平寧二氏。《姓譜》平陵氏,史記平陵老之後。

《廣韻》房連切《集韻》《韻會》毗連切《正韻》蒲眠切,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

《韻會》均也。

《韻會》皮命切,音病。平物賈也。《周禮·地官·質劑註》市中平賈,今時月平是也。

《地官·質人註》質平也。主平定物賈。《揚子·方言》一鬨之市,必立之平。《後漢·五行志》桓帝初,京都童謠曰:游平買印自有平,不避豪賢及大姓。

古與便辯通。《史記·五帝紀》便章百姓。《註》索隱曰:古文尚書作平,平旣訓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辯章。古文平字亦作便,便則訓辯,遂爲辯章。

叶皮陽切,音龎。《張籍·祭韓愈詩》北臺臨稻疇,茂野多隂涼。板亭坐垂釣,煩苦稍巳平。

《集韻》拼古作平。註詳手部八畫。

【地】

地【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埊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易·說卦傳》坤爲地。《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第也,但也。《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

【之】

之【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坑】

坑【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正韻》客庚切《集韻》《韻會》丘庚切。同阬。《爾雅·釋詁》虛也。《增韻》陷也。《尚書序》焚書坑儒。《史記·項羽紀》羽詐坑秦降卒三十萬。

陂塹也。《揚雄·羽獵賦》跇巒坑,超唐陂。

姓。見《姓苑》。

苦岡切,音康。《東方朔·七諫》高山崔嵬兮,水流湯湯。逝日將至兮,與麋鹿同坑。○按韻有通轉,如八庚韻通眞轉陽,不應作叶,後倣此。

【堑】

塹【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豔切,音槧。《說文》坑也。

遶城水也。《史記·秦記》塹山堙谷,千八百里。一作壍。《史記·秦紀》壍河旁。《高祖本紀》深壍而守。

作。

相关诗句
留与添丁作生涯 第三案上数卷书 第二黍稷及桑麻 第一爱松与爱菊 泉石豪霸 莺花主宰 对户青山列图画 交庭绿草铺褥裀 门外往来无车马 座中富贵有琴书 篱疏长赖白云遮 屋破每凭黄叶补 拚酒病诗魔 尽天高日远 或炼鼎内砂 或寻肘后经 或洞口拨丹霞 或溪边弄明月 或洗耳听鸣蛙 或开笼放白鹤 或沉李浮瓜 或簪萸饮菊 或赏雪观花 或寻梅访竹 或扫叶烹茶 或携筐采药 或引水灌蔬 或锄云种玉 或乘桴泛槎 或弹琴击壤 或诵南华 或歌白石 或驾鹿车 或吹鸾箫 悬斧柯 持鞭笠 钓秋波 耕春雨 管甚豺狼当道呵 管甚傀儡棚头闹 不张遥天之网罗 不蹶平地之坑堑 一任鹏程挫 不羡鸿衢通 岁月消磨 衣冠落魄 对石涧与泥坡 断名缰和利锁 炮凤烹龙未足誇 藜羹含糗偏滋味 友鱼虾 乐溪山 高鼎锅 远风云 不如抱道随缘过 都俞吁咈总徒劳 兴来几句渔樵话 醒时诗酒醉时歌 明月清风皆在家 一区容膝天地宽 何必华构与巨厦 凛凛风声千载高 五湖范蠡扁舟驾 一榻陈抟两袖拖 试把前贤从头数 今古知机能几人 檐间螂雀堪惊怕 江边鸥鹭得优游 颜回陋巷名犹播 石崇金谷今何如 一家荣华百家嗟 彼昏不知徒自奢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不惮卑污苟且 自古达人所乐 虞舜起身犁锄 傅说逃名版筑 苔矶太公也曾坐 草庐诸葛也曾居 一竿红日容高卧 半壁青灯伴细吟 不羡尧夫安乐窝 不道渊明五柳庄 无是无非无嗔唾 澹茶澹饭澹交游 任世事蹉跎 向烟岚笑傲 风波全躲 喧哗绝去 散诞无牵挂 樊笼撞破 尘羁摆脱 众人处之皆不可 惟我独相宜 朽木粪墙堪圬也 数椽如丹垩不胜 编竹为扉砖为座 刬除荆棘著屠苏 借得太安坪一所 移来西蜀子云居 荷插携家 弹冠拂袖 作个人间无事者 乐天安土何虑忧 兴满长原旷野 考槃频课 卜居细阅 学取东山谢 任教藏舍 争些閒暇 向此太平 不似幽栖雅 朱门绣户谩繁华 万事从他 修其天爵 尤在盈科 但存吾道 慰了波踏 归旧清嘉 神图休罢 把油幢设棹 乔木返下 是故长途走遍 失意欤衡窝 得意欤公衙 谁与增价 骥无伯乐 岂殊土苴 玉非卞氏 凤栖欤丘阿 螭蟠欤泥沙 道阻且颇 瞻望孔迩 凌烟嵯峨 金台烜赫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