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濑洪涛互淙射

出自:宋代·蒋之奇《续武溪深》

拼音:[jùn][lài][hóng][tāo][hù][cóng][shè,yè,yì]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渡,兽不能临。
嗟哉武溪何毒淫。
飞湍瀑流泻云岑,砰激百两雷车音。
吾闻神汉之初始开斸,史君姓周其各煜。
至今庙在乐昌西,苔藓残碑仅填读。
武水之源自何出,郴州武县鸬鹚石。
南入桂阳三百里,峻濑洪涛互淙射
其谁写此入新声,一曲马援门人笛。
南方耆旧传此水,乐昌之泷兹乃是。
退之昔日泛潮阳,曾到泷头问泷吏。
我今以选来番禺,事与昌黎殊不类。
未尝神色辄惝慌,何至形容遽憔悴。
但怜岁晚毛鬓侵,故园一别至于今。
溪光罨画清且浅,朱藤覆水成春阴。
何为在此婴朝簪,翩然走马驰骎骎。
南踰瘴岭穷崎崟,梅花初开雪成林。
韶石仿佛闻舜琴,曹源一滴清人心。
远民安堵年谷稔,百蛮航海来献琛。
嗟余才薄力不任,报君夙夜输诚忱。
布宣条教勤官箴,有佳山水亦出寻。
乐平吾乐何有极,不信弦歌武溪深。

查看原文

注释

【洪涛】大波浪。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峻】

峻【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私閏切《集韻》《正韻》祖峻切《韻會》須閏切,。或省作峻。

《廣韻》險也,長也。《集韻》大也。《大學》克明峻德。

峭也,速也,嚴急也。《史記·酷吏傳》吏務爲嚴峻。

《韻會》通作駿。《詩·大雅》駿極于天。《傳》駿,大也。《正字通》集韻或作,非。

【濑】

瀨【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6画

《唐韻》洛帶切《集韻》《韻會》《正韻》落蓋切,音賴。《說文》水流沙上也。《楚辭·九歌》石瀨兮淺淺。

湍也。《前漢·武帝紀》遣甲爲下瀨將軍。《註》瀨,湍也。吳越謂之瀨,中國謂之磧。

水名。《水經注》瀨水,出蒼梧荔浦縣西北魯山之東。

《韻補》叶力制切,音利。《劉楨·魯都賦》龜螭潛滑于黃泥,文魚游踊于淸瀨。浚迅波以遠騰,正泌瀄于湄㵝。

【洪】

洪【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音紅。《說文》洚水也。《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

大也。《書·大誥》洪惟我幼冲人。

水名,在東郡。《水經》濟水故瀆,又北右合洪水。

澤名。《廣輿記》洪澤,在淮安府山陽縣界。

《揚子·方言》石阻河流爲洪。《田藝蘅煑泉小品》澤感而山不應,則怒而爲洪。《漫叟詩話》灘石湍激其中,深僅可容舟者,謂之洪。

射洪,縣名。《廣輿記》潼川州有射洪縣。

州名。《韻會》漢豫章郡,隋置洪州。

井名,在豫章郡散原山西北。《水經注》洪井飛流,懸注無底。

山名。《廣輿記》在福寧州城南。

《輟耕錄》脈以浮而有力爲洪。

姓。《廣韻》共工氏之後,本姓共氏。

通作鴻。《史記·河渠書》禹抑鴻水。

《集韻》古巷切,音絳。水名。義同洚水之洚。

【涛】

濤【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陶。《說文》大波也。《郭璞·江賦》激逸勢以前驅,乃鼓怒而作濤。

《集韻》陳留切,音儔。義同。

是酉切,音受。與同。水名,在蜀。或作濤。

大到切,音導。與燾同。《說文》溥覆照也。

《韻補》叶陳如切,音除。《柳宗元詩》蒸蒸在家,其父世漁。飮酒不節,死於風濤。

【互】

互【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胡誤切《韻會》《正韻》胡故切,音護。差也。

交互。《周禮·天官》司會以參互考日成。《又》鼈人掌取互物。《註》龜,鼈,蜃,蚌,甲㱿交合也。

《周禮·地官》牛人凡祭祀,供其牛牲之互。《註》互者,楅衡之屬,若今屠家縣肉格。

《周禮·秋官》野廬氏,凡道路之舟車轚互者,敘而行之。《疏》謂水陸之道,舟車往來,狹隘之所,更互如轚。

《周禮·秋官》修閭氏掌比國中宿互者。《註》宿,宿衞也。互謂行馬,所以障互禁止人也。

《前漢·劉向傳》向上封事言,兄弟據重,宗族磐互。

《左思·吳都賦》長干延屬,飛甍舛互。《註》棟宇交互也。

《後漢·蔡邕傳》初朝議,以州郡相黨,乃制婚姻之家,及兩州人士,不得對相監臨,至是復有三互法。《註》三互,謂婚姻之家及兩州人不得交互爲官。別作㸦。《北史·文苑傳序》彼此好尚㸦有異同,互、㸦形相近,故變作㸦,从互爲正。

【淙】

淙【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藏宗切《集韻》《韻會》徂宗切,音賨。《說文》水聲也。一曰水流貌。《郭璞·江賦》淙大壑與沃焦。

《盧鴻終南十志》有雲錦淙。

《廣韻》士江切《集韻》徂江切,音鬃。

《集韻》仕巷切,淙去聲。義同。

《廣韻》《正韻》色降切《集韻》《韻會》朔降切,。水出貌。

【射】

射【寅集上】【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神柘切《集韻》食夜切《韻會》《正韻》神夜切,蛇去聲。《說文》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禮•射義》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飾之以禮樂也。

射之爲言繹也。繹者各繹己之志也。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則中矣。

射義有大射,賔射,燕射。《周禮•地官•保氏》五射,曰白矢,曰參連,曰剡註,曰襄尺,曰井儀。詳《鄭司農註》。

《廣韻》羊謝切《集韻》《韻會》《正韻》夤謝切,音夜。僕射,秦官名。《漢官儀註》僕,主也。古者重武事,每官必有主射督課之,故名。師古曰:射本如字讀,今音夜,蓋關屮語轉爲此音也。朱子曰:禮僕人師扶左,射人師扶右。周官大僕之職,僕射之名,蓋起於此。漢獻帝始分置左右僕射,唐改左右匡政,又改左右相。

《廣韻》《集韻》食亦切,音實。《增韻》以弓弩失射物也。

指物而取曰射。《論語》弋不射宿。

《蜀志》孟光曰:吾好直言,每彈射利病,爲世所嫌。歐陽氏曰:泛而言射,則在去聲,以射其物而言,則在入聲。《正字通》以爲曲說,非。

《廣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詩•大雅》無射亦保。《周頌》無射于人斯。《註》射,厭也。

無射,九月律名。《前漢•律歷志》無射,言陽氣上升,隂氣收藏,終而復始,無厭已也。

叶當故切,音妒。《詩•小雅》式燕且譽,好爾無射。

叶於略切,音約。《詩•大雅》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楚辭•天問》封豨是射。叶下若。《說文》本作䠶。从身从矢。或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