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猿山兔并渲染

出自:清代·喻文鏊《明宣宗松鼠图》

拼音:[lì][yuán][shān][tù][bìng,bīng][xuàn][rǎn]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雍熙世人垂拱初,殿前高揭豳风图。
西苑从容间游戏,琐猥不复遗形模。
澹墨一扫穬芒须,耏耏上应星玉枢。
厥类鼷鼮名终殊,缘木似欲跳扑朔。
窥隙岂更张睢盱,竹间松际走且逋。
不敢凭社同城狐,其时四海欢宴酺。
《猗兰操》秦贤良扶,仁知乐寿森宝书。
偶然绘事心目娱,栗猿山兔并渲染,龙宾虎仆精灵输。
昨颁一幅蹇夏里,今赐数纸三杨居。
奈何继体失魁柄,貂珰狂獝令人吁。
有明二百七十载,承平几见歌《康衢》。
乃知游艺异丧志,虽不矜伐趣亦俱。
翻以纤细徵时愉。
不尔世上流传者道,君角鹰今岂无。

查看原文

字义

【栗】

栗【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㮚。《周禮·天官·籩人》饋食之籩,其實栗。

堅木也。《公羊傳·文二年》虞主用桑,練主用栗。

謹敬也。《書·舜典》寬而栗。

堅也。《禮·聘儀》縝密以栗。

威嚴也。《司馬法》位欲嚴,政欲栗。

百穀實不秕謂之栗。《詩·大雅》實穎實栗。

栗烈,風寒也。《詩·豳風》二之日栗烈。

蹙也,謂越等。《儀禮·燕禮》栗階不過二等。

表道樹曰行栗。《左傳·襄九年》魏絳斬行栗。

觱栗。《明皇雜錄》本龜茲國樂,亦曰悲栗。

菱曰水栗。《武陵記》兩角曰菱,三角、四角曰芰,通謂之水栗。

《方言》秦俗以批髮爲栗。

縣名。《前漢·地理志》栗縣屬沛郡。

姓。《風俗通》燕將栗腹。

《集韻》《正韻》力蘖切,音裂。破裂之意。《周禮·冬官考工記》工人居幹之道,葘栗不迆,則弓不發。

叶力蘖切,音勒。《蘇軾·中秋月詩》喚酒與婦飮,念我問兒說。豈知衰病後,空盞對梨栗。○按《說文》收部,今倂入。

【猿】

猿【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雨元切《集韻》《韻會》于元切,音袁。《玉篇》俗猨字。《戰國策》猿獼猴錯木據水,則不若魚鼈。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兔】

兔【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湯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土故切,吐去聲。《說文》獸名。象踞後其尾。《禮·曲禮》兔曰明視。《韻會》歐陽氏曰:兔从免字加一點。俗作兎,非。陸佃云:兔,吐也。明月之精,視月而生,故曰明視。咀嚼者九竅而胎生,獨兔八竅五月而吐子。《王充·論衡》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從口而出。

《正韻》亦作菟。《前漢·賈誼傳》搏畜菟。《嚴延年傳》韓盧取菟。

【并】

並【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7画

《集韻》竝,隷作並。

【渲】

渲【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息絹切《集韻》須絹切,音選。《玉篇》小水也。

畫家有渲刷之法。《郭熙林泉高致》擦以水墨,再三而淋之,謂之渲。

【染】

染【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琰切,音冉。《說文》以繒彩爲色。从水杂聲。徐鍇引裴光遠云:从水,水者所以染。从木,木者桅茜之屬。从九,九者染之數也。《周禮·天官》染人掌染帛。《爾雅·釋器》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赬,三染謂之纁。

柔貌。《詩·小雅》荏染柔木。

《博雅》染耦,和諧也。

姓。《姓譜》晉染閔,五代染于。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豔切,冉去聲。汚也,漬也。《書·胤征》舊染汚俗,咸與維新。《韻會》《周禮》染人有上、去二音。从九會意。俗从丸,非。○按《說文》收水部,今誤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