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游归作新丰翁

出自:清代·张佩纶《右臂作痛弥月歌以起之》

拼音:[yōu][yóu][guī][zuò][xīn][fēng][wēng]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不挽九石弓,不抚七弦桐。
三年曲肱枕北风,天生此手竟何用。
胡为拘挛橶挶百患来攻。
霜蹄小蹶不腾踔,病翅欲舞怜氋氃。
臂化为鸡窗下语,谓此神佑非天穷。
先生一抵掌,屈横能为纵。
入门俯坐客,尘毛奋掷谈辨雄。
但令贵戚相敛避,自揽六辔孤乘骢。
焉知千夫指争集,短狐暗射沙濛濛。
鬼薪折掇白粲春,百金无药龟隆冬。
茫然四顾一摇手不得,犹且终宵运笔撰说丛。
及今小休息,一节偶罢全体充。
酌以忘忧酒,导以灵寿筇。
支离或免役,优游归作新丰翁,不然时来折臂犹三公。
我闻强起忽狂笑,士能截腕难偻躬。
长揖将军信兀傲,木材接续今更难为恭。
焉能仆仆走秦楚,苦以小体撄心胸。
君不见张侯矢贯肘,枹鼓严军容。
国人耳目属却克,谁知流血轮殷红。
又不见子公凌寒出西域,谷永耿育讼其功。
可怜两臂不信诎,颓唐卧守边亭烽。
人生何者非遭逢。
吁嗟乎!善射射难封,善书书不工。
柳生冥伯岂必意蹶蹶,静玩物化神行空。
无官何待托风痹,蠲疴不饵千年松。
公等诚不能案摩析枝为长者,吾能挟山超海独障狂澜东。

查看原文

注释

【优游】1.悠闲自得:优游自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2.犹豫不决:周公将作礼乐,优游之三年,不能作。
【作新】《书.康诰》:"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孔传:"弘王道,安殷民,亦所以惟助王者居顺天命,为民日新之教。"本意谓教导殷民,服从周的统治。后因以"作新"比喻教化百姓,移风易俗。
【新丰】1.县名。汉高祖七年置﹐唐废。治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西北。本秦骊邑。汉高祖定都关中﹐其父太上皇居长安宫中﹐思乡心切﹐郁郁不乐。高祖乃依故乡丰邑街里房舍格局改筑骊邑﹐并迁来丰民﹐改称新丰。据说士女老幼各知其室﹐从迁的犬羊鸡鸭亦竞识其家。太上皇居新丰﹐日与故人饮酒高会﹐心情愉快。后乃用作新兴贵族游宴作乐及富贵后与故人聚饮叙旧之典。 2.镇名。在今江苏省丹徒县﹐产名酒。诗文中用以泛指美酒产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优】

优【補遺·子集】【人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篇海類編》于求切,音尤。五穀精,如人髮白也。(優)《唐韻》《集韻》《韻會》於求切《正韻》於尤切,音憂。《爾雅·釋訓》優優,和也。《詩·商頌》敷政優優。言人君德政和樂也。

優游,和柔也。《詩·大雅》優游爾休矣。

《詩·大雅》天之降罔,維其優矣。《傳》渥也。《箋》寬也。

《說文》饒也。

饒洽也。《詩·小雅》旣優旣渥。

有餘力也。《論語》仕而優則學。

勝也,對劣之稱。

《小爾雅》優,多也。

《正韻》調戲也。《左傳·襄六年》宋華弱與樂轡,少相狎,長相優。

伊優,屈曲佞媚貌。

倡優。《前漢·東方朔傳》朔好詼諧,武帝以俳優畜之。

《左傳·襄二十八年》氏鮑氏之圉人爲優。《正義》優者,戲名也。《晉語》有優施。《史記·滑稽傳》有優孟,優旃,皆善爲優戲,而以優著名。

姓。

《集韻》烏侯切,音謳。《前漢·東方朔傳》伊優亞者,辭未定也。亞音鴉。

通作要,平聲。《禮·深衣》要縫半下。《鄭註》要或爲優。

【游】

游【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汓《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猷。水名。《水經注》淮水於淮浦縣枝分,北爲游水。

浮行也。《爾雅·釋水》順流而下曰遡游。《詩·秦風》遡游從之。

《周禮·天官》閽人,王宮每門四人,囿游亦如之。《註》游,離宮也。

《管子·首憲篇》分理以爲十游,游爲之宗。

《尚書·考靈曜》地有四游,常動而人不知。

玩物適情之意。《禮·少儀》士依於德,游於藝。

閒曠也。《禮·王制》無游民。

自適貌。《詩·小雅》愼爾優游。

枝葉扶疏貌。《詩·鄭風》隰有游龍。《傳》龍紅草也。《箋》游,猶放縱也。言紅草放縱枝葉于隰中。

《集韻》徐由切,音囚。義同。

《集韻》《正韻》力求切,音留。旌旗之旒也。本作斿。亦作旒。《左傳·桓二年》鞶厲游纓。

九游,星也。《史記·天官書》九游九星,在玉井西南。

《韻補》叶延知切,音移。《司馬相如·上林賦》拖蜺旌,靡雲旗。前皮軒,後道游。

叶衣虛切,音於。《萬震南州異物志贊》合浦之人,習水善游。上視層潭,如猿仰株。

【归】

歸【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音騩。還也,入也。《詩·小雅》薄音旋歸。

還所取之物亦曰歸。《春秋·定十年》齊人來歸鄆、讙、龜隂田。

《禮·祭義》父母全而生之,予全而歸之。《孟子》久假而不歸。皆還復之義。

《春秋·隱元年》歸惠公仲子之賵。《杜註》歸者,不反之辭。《桓七年》突歸于鄭。《穀梁傳》歸,易辭也。

依歸也。《詩·曹風》于我歸處。《毛傳》歸,依歸也。

歸附也。《穀梁傳·莊二年》王者,民之所歸往也。《詩·大雅》豈弟君子,民之攸歸。

《說文》女嫁也。《詩·周南》之子于歸。《禮·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穀梁傳·隱二年》婦人謂嫁曰歸,反曰來歸。《註》嫁而曰歸,明外屬也。反曰來歸,明從外至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夫人歸寧曰如某,出曰歸于某。

投也,委也。《左傳·襄三年》請歸死于司敗。

《前漢·申屠嘉傳》鼂錯恐自歸景帝。《註》師古曰:自首于天子。

與也,許也。《論語》天下歸仁焉。

合也。《禮·緇衣》私惠不歸德。《註》謂不合於德義。

終也。《左傳·宣十一年》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之。

歸妹,卦名。

三歸,臺名。《史記註》三歸,取三姓女也。

指趨曰歸。《易·繫辭》殊途而同歸。《史記·李斯傳》覩指而識歸。

道家有八歸。《參同契》九還、七返、八歸、六居。《註》八歸者,天三生木,地八成汞,戊己一合,木汞之眞,歸煉鼎中,故曰八歸。

《謝察微·算經》有歸法,歸已入之數也。

歸藏,黃帝《易》名。一曰殷《易》。《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二曰歸藏。《註》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而藏之于中。此《易》以純坤爲首,故名。

《爾雅·釋親》女子謂晜弟之子爲姪,謂姪之子爲歸孫。

饋也。《論語》歸孔子豚。《晉語》不腆敝邑之禮,敢歸諸下執政。

山名。《山海經》太行之山,其首曰歸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

州名。《廣韻》本春秋夔子國,武德初,割夔州之秭歸巴東二縣,置州,取歸國爲名也。《廣輿記》今屬荆州府。

姓。

歸邪,星氣名。《前漢·天文志》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邪音虵。

忘歸,矢名,見《公孫子》。

姊歸,鳥名。當歸,藥名。

《集韻》求位切,音匱。同饋。《說文》餉也。亦讀如字。義見上。籀省作㱕。漢作歸。

【作】

作【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胙臧入聲。興起也。《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書·堯典》平秩東作。

振也。《書·康誥》作新民。

造也。《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爲也。《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

始也。《詩·魯頌》思馬斯作。

坐作。《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

將作,秦官名。《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

作猶斮也。《禮·內則》魚曰作之。《註》謂削其鱗。

汨作,逸書篇名。

姓。漢涿郡太守作顯。

與詛同。怨謗也。《詩·大雅》侯作侯祝。

《集韻》《韻會》《正韻》子賀切,音佐。《後漢·廉范傳》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無襦,今五袴。《韓愈詩》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君去問方橋,方橋如此作。今方音作讀佐。俗用做。

《韻補》叶總古切,音阻。《韓愈·處州孔子廟》惟此廟學,鄴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叶子悉切,音卽。《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琳·客難》太王築室,百堵俱作。西伯營臺,功不浹日。

【新】

新【卯集下】【斤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辛。《說文》取木也。

《博雅》初也。《易·大畜》日新其德。《書·胤征》咸與惟新。《詩·豳風》其新孔嘉。《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

《唐書·禮樂志》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制曰履新之慶。

姓。《晉語》新穆子。

複姓。《史記·魯仲連傳》新垣衍。《註》索隱曰:新垣,姓。衍,名也,爲梁將。

州名。漢屬合浦郡,梁立新州。

《詩·小雅》薄言采芑,于彼新田。《朱傳》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

《韻補》叶蘇前切。《道藏歌》終劫複始劫,愈覺靈顏新。道林蔚天京,下光諸他仙。

【丰】

丰【子集上】【丨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集韻》符風切,音馮。丰茸,草盛貌。《說文》从生,上下達也。《徐曰》艸之生,上盛者,其下必深根也。毛氏曰:凡邦夆峰豐等字从此。

容色美好貌。《詩·鄭風》子之丰兮。《六書正譌》俗作丰,上畫从丿者,非。(豐)〔古文〕。《海錄碎事》《射禮》:置豐於西階。古豐國之君以酒亡國,故以爲罰爵,圖其人形於下寓戒也。《儀禮·鄕射禮》司射適堂西,命弟子設豐。《註》將飮不勝者,設豐所以承其爵也。《疏》按《燕禮》君尊有豐,此言承爵豐,則兩用之。

《玉篇》大也。《廣韻》多也。《易·豐卦疏》豐者,多大之名,盈足之義。財多德大,故謂之豐。《書·高宗肜日》典祀無豐于昵。《疏》謂犧牲禮物多也。《楚語》彼若謀楚,其必有豐敗也哉。《註》大也。《揚子·方言》凡物之大貌曰豐。

趙魏之郊,燕之北鄙,凡大人謂之豐人。燕記曰:豐人杼首。杼首,長首也。

《廣韻》茂也,盛也。《詩·小雅》在彼豐草。《傳》豐,茂也。《楚語》夫事君者,不以豐約舉。《註》豐,盛。約,衰也。

猶厚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原隰,其民豐肉而庳。

歲熟曰豐。《詩·周頌》豐年多黍多稌。《公羊傳·桓三年》大有年何,大豐年也。《註》謂五穀皆大成熟。

《博雅》雲師謂之豐隆。一曰雷師也。《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淮南子·天文訓》季春三月,豐隆乃出。《註》雷也。

豐席。《孔安國·書傳》豐,莞也。郭璞曰:今西方人呼蒲爲莞,用之爲席。鄭康成曰:刮凍竹席也。

豐本,韭別名。《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韭曰豐本。《註》其根本茂盛也。

地名。《書·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傳》文王舊都在京兆鄠縣,今長安縣西北是也。通作酆。

水名。《詩·大雅》豐水東注。《後漢·郡國志註》豐水出鄠南山豐谷,北入于渭。通作灃。

縣名。《前漢·地理志》豐縣,屬沛郡。

州名。古太原郡,宋置豐州。

陝西,隋置豐州。

山名。豐山,在滁州南二里許,上有豐樂亭。見《歐陽修記》。

人名。《前漢·古今人表》鋒也。

姓。《廣韻》鄭穆公子豐之後。

複姓。豐將氏。見《潛夫論》。

叶敷文切,音分。《蔡邕·》民安物豐。上叶綏我荆衡,下叶以紀洪勳。

叶敷康切,音芳。《韓愈·歐陽生哀辭》友則旣獲兮,祿實不豐。以志爲養兮,何有牛羊。(豐)

【翁】

翁【未集中】【羽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正韻》烏紅切《集韻》《韻會》烏公切,音螉。《說文》頸毛也。《玉篇》鳥頸下毛。《前漢·禮樂志》赤鴈集六紛員,殊翁雜五采文。《註》孟康曰:翁,鴈頸。

《玉篇》飛貌。

《廣雅》翁,父也。《史記·項羽紀》吾翁卽若翁。

《玉篇》老稱。《史記·灌將軍傳》與長孺共一老禿翁。《註》年老頭禿也。

姓。《前漢·貨殖傳》翁伯以脂而傾縣邑。

《集韻》《正韻》。《周禮·天官·酒正註》盎,猶翁也。成而翁翁然,蔥白色,如今酇白矣。《釋文》翁,音嗚動反。一音於勇反。

《韻補》葉烏光切。《道藏歌》霄駢縱橫舞。紫蓋託朱方。風塵有憂哀,隕我白鬢翁。

《玉篇》或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