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苞苴能济世

出自:清代·夏子麟《在京试知事不遇南旋感赋二首 其二》

拼音:[qǐ,kǎi][yǒu,yòu][bāo][jū,chá][néng,nài][jì,jǐ][shì]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尺昂藏原不伦,悔将车马逐征尘。
高歌孰赏郢中曲,焦尾谁怜灶下薪。
岂有苞苴能济世,惟馀藜藿可医贫。
故山猿鹤应非笑,归去来兮返我真。

查看原文

注释

【苞苴】1.包装鱼肉等用的草袋。 2.指馈赠的礼物: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又指贿赂:苞苴公行。
【济世】救济世人:行医~ㄧ~安民。济世(jì-) : 挽救社会:济世救人|济世之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岂】

豈【酉集中】【豆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䔇。《說文》還師振旅樂也。

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

《集韻》《正韻》通。軍勝之樂也。

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

【有】

有【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苞】

苞【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布交切《集韻》《韻會》班交切,音包。《說文》草也,南陽以爲麤履。《司馬相如·子虛賦》其高燥,則生葴菥苞荔。《註》苞,藨也。《漢書註》卽今所用作席者。

本也。《易·否卦》繫于苞桑。《疏》凡物繫於桑之苞本,則牢固也。《詩·商頌》苞有三蘖。

草木叢生也。《爾雅疏》物叢生曰苞,齊人名曰槇。

通包。《儀禮·旣夕》苞二。《註》所以裹羊豕之肉。《子貢·詩傳》朋友相贈賦木瓜,子曰:見苞苴之禮焉。

《韻補》逋侯切,音近褒。《詩·大雅》如山之苞。叶下流韻。《揚子·太經》蒼水維流,厥美可以達于瓜苞。

上聲。《詩·大雅》實方實苞。叶下好韻。

《集韻》蒲交切。同匏。瓠也。

被表切,音殍。與藨同。◎按《郭忠恕·佩觿集》草名之苞,不當通厥包之包。苞,平表反。包,班交反。截然爲二。然經典俱通用,今仍舊。

【苴】

苴【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千余切,音蛆。《玉篇》麻也。《詩·豳風》九月叔苴。《傳》苴,麻子也。《莊子·讓王篇》顏闔守陋閭,苴布之衣,而自飯牛。《註》苴,有子麻也。

《禮·喪服小記》苴,杖竹也。《註》苴者,黯也,心如斬斫,貌若蒼苴,所以縗裳、絰杖,俱備苴色。《儀禮·喪服傳》斬衰裳,苴絰、杖、絞帶。《疏》以一苴目此三事,謂苴麻爲首絰、要絰,又以苴竹爲杖,苴麻爲絞帶。

《廣韻》子余切,音沮。履中草。

《禮·曲禮》凡以弓劍、苞苴、簞笥問人者。《註》苴,藉也。《管子·霸言篇》上夾而下苴。《註》苴,包裹也。

木名。《山海經》服山,其木多苴。

《司馬相如·子虛賦》諸柘巴苴。《註》巴苴,草名。

地名。《史記·索隱註》狄苴,在渤海。

姓。《前漢·貨殖傳》有平陵苴氏。

鋤加切,音槎。水中浮草也。《詩·大雅》如彼棲苴。《疏》苴是草木之枯槁者,故在樹未落及已落爲水漂皆稱苴也。《楚辭·悲回風》草苴比而不芳。《註》枯曰苴。

《正韻》宗蘇切,音租。茅藉祭也。《前漢·郊祀志》掃地而祠,席用苴稭。《註》讀如租。

《類篇》徐嗟切,音斜。苴咩城,在雲南。

《集韻》側下切,音鮓。《莊子·讓王篇》其土苴以治天下。《註》土苴,和糞草。《韓愈文》補苴罅漏。

《正韻》將豫切,音怚。《前漢·終軍傳》苴白茅于江、淮。《註》苴,于豫切。

讀作巴。《史記·張儀傳》苴蜀相攻擊。《索隱註》苴,音巴。

讀苞。《後漢·徐廣傳註》譙周曰:益州天苴,讀爲苞黎之苞。

《五音集韻》子與切,音咀。《羣經音辨》亦音咀。

《正韻》才野切,音灺。幔也。

伺也。

【能】

能【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正韻》奴登切,音儜。《說文》熊屬,足似鹿。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徐曰》堅中,骨節實也。

《廣韻》善也。《增韻》勝任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正字通》順習也。《詩·大雅》柔遠能邇。

《廣韻》奴來切《正韻》囊來切,音㾍。三足龞。《爾雅·釋魚》龞三足,能。《註》山海經,從山多三足龞,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

與台通。三能,星名。《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名曰三能。《註》作三台。

《正字通》乃帶切,音柰。姓也。唐能延壽,能元皓,宋能迪。

與耐通。《前漢·晁錯傳》胡貊之人性能寒,揚粵之人性能暑。《註》能,讀曰耐。

《韻補》叶音尼。《屈原·離騷》紛吾旣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叶下佩,佩音皮。

叶音寧。《詩·小雅》各奏爾能。叶上湛,湛音沈。

叶音袽。《柳宗元·佩韋賦》歷九折而直犇兮,固摧轅而失途。遵大路而曲轍兮,又求達而不能。

【济】

濟【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泲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禮切,音秭。水名。《說文》水出常山郡房子縣贊皇山。《釋名》濟,濟也,源出河北濟河而南也。《風俗通·山澤篇》濟者齊,齊其度量也。《書·禹貢》導沇水,東流爲濟。《傳》泉源爲沇,流去爲濟。

水名,出酈縣。《山海經》支離之山,濟水出焉。

濟南,郡名。《廣輿記》漢初爲濟南國,景帝時分郡。

濟濟,衆盛之貌。一曰多威儀也。《詩·大雅》濟濟多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計切,音霽。渡也。《揚子·方言》過渡謂之涉濟。《詩·邶風》濟有深涉。

止也。《詩·鄘風》旣不我嘉,不能旋濟。

與霽通。亦止也。《爾雅·釋天》濟,謂之霽。《疏》濟,止也。今南陽人呼雨止爲霽。

成也。《左傳·僖二十年》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

利用也。《易·繫辭》臼杵之利,萬民以濟。

益也。《左傳·桓十一年》莫敖曰:盍請濟師于王。

賙救也。《易·繫辭》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相助也。《易·謙卦》天道下濟而光明。

《揚子·方言》濟,憂也。陳楚或曰溼,或曰濟。

讀作擠,滅也。《晉語》二帝用師,以相濟也。《註》濟,當讀爲擠。

《集韻》前西切,音齊。濟濟,祭祀容。

在禮切,音薺。與霽同。

【世】

世【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卋《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勢。代也。《詩·大雅》本支百世。

《論語》必世而後仁。《註》三十年爲一世。《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維摩經》大千世界。《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

姓。《風俗通》秦大夫世鈞。

與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註》世與生同。

《韻補》叶私列切,音薛。《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集韻》書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