蹶弛荷扶持

出自:清代·吴敬梓《送学使郑筠谷夫子还朝三十韵》

拼音:[jué,juě][chí][hé][fú][chí]

平仄:平平平平平

帝德敷文教,醇儒受主知。
南屏誇毓秀,西浙信钟奇。
邹鲁心源接,皋夔事业宜。
摛辞先紫闼,簪笔上丹墀。
鳌禁回翔日,龙楼申命时。
风期储作相,简畀命为师。
圣代恩光美,诸生教育垂。
中川飞綵舸,长路飏云旂。
被化千馀里,劳臣三载期。
弦歌声络绎,羽籥舞参差。
继志人皆仰,因材笃靡遗。
冰壶常自耀,水鉴果无私。
舒啸闻鸾凤,挥豪篆虎螭。
春风开绛帐,夜雪坐皋比。
语默无非教,周旋必中规。
叩帘仍待问,撤幕不差池。
三变容皆见,一隅举所疑。
持衡馀奖进,取士掩瑕疵。
披览官斋晚,微吟夜漏迟。
孤寒群爱戴,蹶弛荷扶持
昔岁彤廷诏,曾令蓬户窥。
不才尘荐牍,授简写新诗。
坐待官厨饫,吟看日晷移。
几回瞻謦欬,再拜奉师资。
知遇真难报,蹉跎尚若斯。
惊心易寒暑,临别重讴思。
哲匠饶经济,名贤好翼为。
鸾台九重待,凤阁百僚随。
教泽咸沾被,酬恩难絷维。
抠衣姑孰路,惆怅送旌麾。

查看原文

注释

【扶持】1.搀扶: 2.扶助;护持:~新办的学校ㄧ老人没有子女,病中全靠街坊尽心~。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蹶】

蹶【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月切,音厥。《說文》僵也。一曰跳也。《廣韻》失脚。《孟子》今夫蹶者趨者。《莊子·人閒世》爲崩爲蹶。

《史記·孫子傳》蹶上將。《註》蹶,猶挫也。

《史記·申屠嘉傳》材官蹶張。《註》力能足踏强弩張之。

《前漢·揚雄傳》蹶浮麋。《註》蹶,蹴也。

《荀子·儒效篇》竭蹶而趨之。《註》竭蹶,顚倒也。

《爾雅·釋詁》蹶,嘉也。

《廣韻》走也,速也。

《廣韻》《集韻》紀列切,音罬。

《韻會》其月切,音橜。義同。

《廣韻》居衞切《集韻》姑衞切,音劌。《爾雅·釋詁》蹶,動也。蹶蹶,敏也。《詩·唐風》良士蹶蹶。《傳》動而敏於事。《釋文》蹶,俱衞反。

《大雅》文王蹶厥生。《傳》蹶,動也。《釋文》蹶,俱衞反。

《禮·曲禮》足毋蹶。《註》行遽。

《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姓。《詩·大雅》蹶父之子。

《集韻》紀劣切,音撅。《廣韻》有所犯灾也。

【弛】

弛【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施是切《集韻》《韻會》賞是切《正韻》詩止切,音豕。《說文》弓解也。《禮·曲禮》弛弓尚角。《儀禮·鄕射禮》不勝者執弛弓。

放也。《爾雅·釋詁註》弛,放也。《疏》以弓釋弦曰弛,故云弛放。《前漢·武帝紀》跅弛之士。《註》跅者,跅落無撿局也。弛者,放廢不遵法度也。

《賈山傳》臣恐朝廷之解弛。《註》弛,放也。

《爾雅·釋詁》易也。《註》相延易。

《廣韻》置也,舍也,緩也。《周禮·地官·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四曰弛力。《註》息繇役也。

《廣韻》釋也。《周禮·春官》凡國之大憂令弛縣。《註》弛,釋下之。

《廣韻》去離也。《左傳·莊二十二年》弛于負擔。

壞也。《史記·河渠書》延道弛兮離常流。《註》河道皆弛壞。

《集韻》余支切,音移。改易也。

《集韻》丑豸切,音褫。落也。

通作施。《周禮·天官·小宰》斂弛之聮事。《註》弛,讀爲施。

【荷】

荷【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爾雅·釋草》荷,芙渠。《註》別名芙蓉,江東人呼荷。《詩·鄭風》隰有荷華。《傳》荷華,扶渠也。

《陳風》有蒲與荷。《箋》芙渠之莖也。《埤雅》荷,總名也,華葉等名具衆義,故以不知爲問,謂之荷也。

《本草》薄荷,莖、葉似荏而長。

地名。《吳志·裴松之傳》吳圍成陽都尉張喬于揚荷橋。

《集韻》居何切,音歌。水名,與菏同。註詳菏字。

《廣韻》胡可切。《左傳·昭七年》其子弗克負荷。《註》荷,擔也。《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疏》荷,擔揭也。《晉書·輿服志》八座尚書荷紫,以生紫爲袷囊,綴之服外。

通何。《詩·小雅》何蓑何笠。《傳》揭也。《釋文》河可反。

《國語補音》負荷之荷亦音河。《嵆康詩》昔蒙父兄祚,少得離負荷。因疏遂成嬾,寢跡此山阿。《潘岳·詩》位同單父邑,愧無子賤歌,豈能陋微官,但恐沗所荷。

通苛。《前漢·酈食其傳》握齱好荷禮。《師古註》荷與苛同,苛細也。

怨怒聲。《通鑑》梁武帝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

【扶】

扶【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符。《說文》佐也。一曰相也。《揚子·方言》護也。《郭璞註》扶挾將護。《論語》顚而不扶。《前漢·高祖紀》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註》以義自助也。

緣也。《晉語》侏儒扶盧。

州名。扶州在隴右,唐屬山南道。

澤名。《前漢·地理志扶柳縣註》地有扶澤,澤中多柳。

姓。《前漢·藝文志》傳魯論語者,魯扶卿。

《集韻》與芙通。扶蕖,荷也。

與通。大風也。

《唐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音夫。《禮·投壺》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註》鋪四指曰扶。通作膚。《公羊傳·僖三十一年》觸石而出,膚寸而合。《註》側手曰膚,按指曰寸。

幼小貌。《揚子·太經》赤子扶扶。

《集韻》蓬逋切,音蒲。與匍同。手行也。《左傳·昭二十一年》扶伏而擊之。《註》伏,蒲北反。《禮·檀弓》詩云:扶服救之。《陸氏音義》作匍匐,音同。

《前漢·天文志》晷長爲潦,短爲旱,奢爲扶。《註》鄭氏曰:扶當爲蟠,齊魯之閒聲如酺酺,扶聲近蟠,止不行也。晉灼曰:扶,附也,小臣附近君子之側也。

叶房尤切,音浮。《陸雲·答兄詩》昔我先公,爰造斯猷。今我六蔽,匪崇克扶。

【持】

持【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音治。《說文》握也。《廣韻》執也。《詩·大雅·鳧鷖序》持盈守成。《疏》執而不釋謂之持,是手執之也。《禮·射義》持弓矢審固。《史記·秦始皇紀》大吏持祿取容。

把持也。《史記·酷吏傳》寧成爲任俠,持吏長短。

軍持,汲水具,梵語也,猶華言缾。《陸游詩》遊山雙不借,取水一軍持。《註》不借,草履名。

《正韻》知切,音馳。義同。

叶如切,音除。《古隴西行》淸白各異尊,酒上玉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