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彻流亡心肺

出自:近现代·吕小薇《贺新凉 避寇泰和,病中两得晴梅馆自沪来书,谱此寄答三首 其一》

拼音:[āi][chè][liú][wáng,wú][xīn][fèi]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苍莽西风里。
却谁知、眼前景物,关山万里。
犹是江南行吟客,暗数天涯知己。
叹凋零、而今馀几。
一纸殷勤凭慰藉,两三行。
抵得盈千字。
愁与恨,都勾起。
病中情绪原难理。
又怎禁、经春历夏,肌销神萎。
亲椁未埋丙舍冷,哀彻流亡心肺
想魂魄、望儿归祭。
有弟已分生死绝,任迷途不返惭人姊。
书至此,肝肠碎。

查看原文

注释

【流亡】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海外ㄧ~政府。
【心肺】1.心中,内心。 2.喻真情实感。 3.指良心。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哀】

哀【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烏開切《集韻》《韻會》《正韻》於開切,音唉。《說文》閔也。《玉篇》哀傷也。《書·大誥》允蠢鰥寡哀哉。《詩·豳風》哀我人斯。

《爾雅·釋訓》哀哀悽悽,懷報德也。《詩·小雅》哀哀父母。

憐也,愛也。《呂氏春秋》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士。

《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焉,曰哀駘它。《註》哀駘,醜貌;它,其名。

《諡法》恭仁短折曰哀。

姓。《風俗通》魯哀以後,因諡爲姓。《前漢·王莽傳》梓潼人哀章。《姓譜》宋有哀長吉。《正字通》明嘉靖進士哀貞,上命攺哀爲衷。

國名。《後漢·南蠻傳》哀牢人皆穿鼻儋耳。

叶於希切,音衣。《詩·小雅》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又》山有蕨薇,隰有桋。君子作歌,維以告哀。

【彻】

徹【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直列切,音轍。《說文》通也。《論語》盍徹乎。《註》周法,什一而稅,謂之徹。徹,通也,爲天下之通法。

《廣韻》徹,達也。《左傳·成十六年》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註》發達七札也。

《集韻》徹,道也。

剝取也。《詩·豳風》徹彼桑土。

治也。《詩·大雅》徹田爲糧。《傳》徹,治也。

去也。《儀禮·士冠禮》徹筮席。《左傳·宣十二年》軍衞不徹警也。《周禮·天官·膳夫》卒食以樂,徹于造。《疏》天子食終徹器之時,作樂以徹之。

毀也。《詩·小雅》徹我牆屋。《箋》徹毀我牆屋也。

《揚子·方言》徹,列也。《蔡邕·獨斷》羣臣異姓有功封者,稱曰徹侯,避武帝諱,改曰通侯,或曰列侯也。

《唐韻》丑列切《集韻》《正韻》敕列切,〉。

【流】

流【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㳅《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說文》水行也。《爾雅·釋言》流,覃也。《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詩·大雅》如川之流。

《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詩·周南》左右流之。

下也。《詩·豳風》七月流火。

流漫無節制也。《禮·樂記》樂勝則流。

《書·禹貢》二百里流。《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放也。《書·舜典》流宥五。

視不端諦曰流。《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

走也。《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註》謂走而自匿。

《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

《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流布也。《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

流轉也。《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

《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

長流,官名。《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

黃流,酒名。《詩·大雅》黃流在中。

雙流,縣名。《廣輿記》屬成都府。

《韻補》叶如切,音閭。《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叶力救切,音溜。《博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

【亡】

亡【子集上】【亠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武方切,音忘。失也。《孟子》樂酒無厭謂之亡。《註》謂廢時失事也。《家語》楚人亡弓,楚人得之。

滅也。《莊子·田子方》楚王與凡君坐。少焉,楚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喪,吾存。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喪禮哀死亡。

逃也。《大學》舅犯曰:亡人無以爲寶。

《前漢·韓信傳》蕭何聞信亡,自追之。

與忘同。《詩·邶風》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正韻》同無。《詩·邶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毛傳》亡謂貧也。《說文》从入从音隱,隸作亡。《藝苑雌黃》古惟用兦字,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兦之兦,今又變林爲四點。

【心】

心【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

《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東方五度,宿名。《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註》氣主盛也。

《月令》季夏祭先心。《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去聲。《吳棫·韻補》息吝切。《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叶思眞切,音新。《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叶先容切,音松。《詩·大雅》吉甫作頌,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叶思征切,音騂。《揚子·太經》勤于心否貞。

叶桑鳩切,音修。《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肺】

肺【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方廢切《集韻》《韻會》芳廢切,音㤄。《說文》金藏也。《玉篇》肺之言敷也。《正字通》肺主藏魄,六葉兩耳,凡八葉,附脊第三椎,配胷中與大腸表裏,爲陽中大隂,通於秋氣。《素問》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禮·曲禮》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註》禮,食殺牲則祭先。有虞氏以首,夏后氏以心,殷人以肝,周人以肺。不祭肺,謂不殺牲爲盛饌也。

《月令》孟夏之月,祭先肺。《史記·樂書》商動肺而和正義。《淮南子·精神訓》肺爲氣。《釋名》肺,㪍也。言其氣㪍鬱也。《博雅》肺,費也。

肺石。《周禮·秋官·大司寇》以肺石達窮民。《註》肺石,赤石也。《疏》必使之坐赤石者,使之赤心不妄告也。

《正韻》削木札。《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諸侯子弟若肺腑。《註》喻人主疎末之親,如木札出於木,樹皮附於樹也。《前漢·楚元王傳》臣幸得託肺附。《註》一說肺謂斫木之肺札也。《揚子·太經》肺附乾餱。《註》削曰肺,杮曰附。《正字通》杮附木,如肺附肝,杮胏與肺別,此義之不可通者也。韻會、讀書通不詳考,肺譌爲胏,胏譌爲杮,皆謂肺、胏、杮音義互通,誤也。

《廣韻》《集韻》《韻會》普蓋切《正韻》滂佩切,音霈。《廣韻》茂貌。《詩·陳風》東門之楊,其葉肺肺。《傳》盛貌。《釋文》普貝反,又蒲貝反。

《集韻》或作胇。《詩·大雅》自有肺腸。《釋文》肺,本又作胇。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