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咛至再犹踟蹰

出自:清代·祝廷华《为吴君藜青书扇戏题长歌一篇并约赏菊》

拼音:[dīng][níng][zhì][zài][yóu][chí][chú]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故人昨自吴门来,江山晴朗欢颜开。
故人之来何所事,吁嗟噫嘻为戚死。
死者已矣生何堪,故人当食忘肥甘。
我心匪石亦尔尔,况共师承言在耳。
铸成大错朋旧惊,纵谈往事殊不平。
幸哉天日已重见,掀髯笑识春风面。
东篱秋菊正发花,云霞璀璨纷奇葩。
本来折简已相约,既见君子尤欢洽。
矧复惠我琼瑶词,所求乎友君先施。
展诵再三手不释,玉润珠圆倍心折。
江郎天予生花笔,摹写钟王更精绝。
携入花房藏案头,宝光夜夺珊瑚钩。
君来赏花未悦目,我先赏诗饱眼福。
有诗无花诗固佳,有花得诗兴益赊。
月之五日日卓午,欢迓高朋过花圃。
一年一度乐应时,君既遄归其勿辞。
君言小阮约已诺,届时到否君毋速。
余谓君抱梅花骨,得毋看菊嫌萧瑟。
是以萧斋片刻娱,叮咛至再犹踟蹰
今裁尺素通殷勤,愿整甲胄迎参军。
先生爱梅我爱菊,请豁吟眸一寓目。

查看原文

注释

【叮咛】同‘丁宁’。
【踟蹰】1.亦作"踟跦"。亦作"踟蹰"。亦作"踟躇"。 2.徘徊不前貌;缓行貌。 3.犹豫;迟疑。 4.逗留;歇息。 5.须臾;瞬间。 6.相连貌。 7.古代刻漏器,用以承水。 8.梭的别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叮】

叮【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正韻》當經切,音丁。《玉篇》叮嚀,囑付也。

通作丁寧。《後漢·郞覬傳》丁寧再三,留神於此。

【咛】

嚀【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4画

《廣韻》奴丁切《集韻》《韻會》囊丁切,音寧。《集韻》叮嚀,囑辭。通作寧。

【至】

至【未集下】【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摯。《說文》飛鳥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玉篇》來也。《詩·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禮·樂記》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註》至,來也。

《玉篇》達也,由此達彼也。《書·無逸》自朝至于日中昃。《詩·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極也。《易·坤卦》至哉坤元。《註》至謂至極也。

《繫辭》易其至矣乎。《莊子·逍遙遊》故曰:至人無己。《註》至極之人。

善也。《禮·坊記》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註》至,猶善也。

大也。

《易·復卦》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註》冬至,隂之復也。夏至,陽之復也。《正字通》夏至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五十九,夜四十一,先此漏刻尚五十八。日之長于是而極,故曰日長至,至取極至之義。呂覽十二紀:仲夏月,日長至是也。冬至亦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四十一,夜五十九,過此晝漏卽四十二刻。日之長,於是而始,故亦曰日長至。至取來至之義。禮郊特牲曰:郊之祭,迎長日之至是也。然呂覽於仲冬則又曰日短至。黃震曰:世俗多誤冬至爲長至,不知乃短至也。據此說,短至宜爲冬至,亦謂之日長至者,陽之始長也,扶陽抑隂之義也。

至掌,蟲名。《爾雅·釋蟲》蛭蝚至掌。《亢倉子·臣道篇》至人忘情。

《集韻》《韻會》徒結切,音咥。單至,輕發貌。《列子·力命篇》墨杘單至。

《韻補》叶職日切,音窒。《詩·豳風》鸛鳴于垤,婦歎于室。灑埽穹窒,我征聿至。

叶章移切,音支。《梁武帝擬古詩》日期久不歸,鄕國曠音輝。音輝空結遲,半寢覺如至。叶上期絲。

【再】

再【子集下】【冂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作代切,音載。《說文》一舉而二也。从冓省。《徐曰》一言舉二也。《玉篇》兩也。《廣韻》重也,仍也。《書·禹謨》朕言不再。《禮·儒行》過言不再。《註》知過則改,故不再也。《左傳·僖五年》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子例切,音祭。《楚辭·九章》背法度而心治兮,辟與此其無異。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

【犹】

犹【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尤救切,音宥。獸名。(猶)《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註》健上樹。《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

《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

《廣韻》似也。《詩·召南》寔命不猶。《傳》猶,若也。

《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

《集韻》可止之辭也。《詩·魏風》上愼旃哉,猶來無止。《傳》猶,可也。

本作猷。《詩·小雅》克壯其猶。《傳》猶,道也。《箋》猶,謀也,兵謀也。《疏》能光大其運謀之道。《又》謀猶回遹。《箋》謀爲政之道。

《大雅》王猶允塞。《箋》猶,謀也。

《廣韻》尚也。《禮·檀弓》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

《詩·周頌》嶞山喬嶽,允猶翕河。《箋》猶,圖也。小山及高嶽,皆信按山川之圖而次序祭之。

夷猶。《禮·檀弓》君子蓋猶猶爾。《註》疾舒之中。《楚辭·九歌》君不行兮夷猶。

《管子·地員篇》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狀如糞。

《前漢·地理志》厹猶縣,屬臨淮郡。

姓。《正字通》宋猶道明。

《集韻》《正韻》餘招切,音遙。《集韻》本作䚻。徒歌也。或作謠。

與搖通。《禮·檀弓》咏斯猶,猶斯舞。《註》猶當爲搖,謂身動搖也。秦人猶搖聲相近。《釋文》猶依註作搖,音遙。

《廣韻》《集韻》居祐切,音究。《爾雅·釋獸音義》弋又反。

《廣韻》《集韻》《韻會》余救切,音柚。《爾雅·釋獸音義》羊救反。

叶余久切,音酉。《詩·小雅》式相好矣,無相猶矣。好叶許厚反。(猶)

【踟】

踟【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直離切《集韻》《韻會》《正韻》音馳。《玉篇》踟躕,行不進也。《詩·邶風》搔首踟躕。

《集韻》或作踶。《禮·三年問》蹢䠱焉,踟躕焉。《釋文》踟亦作踶。

【蹰】

蹰【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字彙》俗躕字。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