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绸缪语

出自:近现代·顾宪融《生查子 索友人一片石斸为小章,书此一笑》

拼音:[hé,hē,hè][kuàng][chóu][móu,miù,miào,mù,liáo][yǔ,yù]

平仄:平仄平平仄

平生不善书,诗在芭蕉树。
淡墨不曾留,何况绸缪语
伊谁割紫云,中有横波缕。
乞取一分红,凿出抽凭据。

查看原文

注释

【何况】连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他在生人面前都不习惯讲话,~要到大庭广众之中呢?
【绸缪】1.密缠紧缚: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2.情深意长;缠绵:两情绸缪。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何】

何【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况】

况【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玉篇》俗況字。○按況本从水,亦从二作况。今从冫,當卽況、况二字之譌。况从二从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虛放切,音貺。發語辭。《詩·小雅》况也永歎。从二从兄,與況字少異。

借作祝。《漢·魯相謁孔廟音貺。《說文》寒水也。

矧也,譬也。《莊子·知北遊》每下愈況。

益也。《晉語》衆況厚之。

兹也。《詩·小雅》況也永歎。《箋》來兹對之,長歎而已。

滋也。《詩·大雅》亂況斯削。

賜也。與貺通。《前漢·武帝紀》遭天地況施,著見景象。

臨訪曰來況。《司馬相如·子虛賦》足下不遠千里,來況齊國。

《廣韻》修況,琴名。

姓。《蜀志》有況長寧。◎按佩觿集,况况況虛訪翻,况發語之端,况寒冰也,況形況,今多通用況字。

《集韻》或作湟。

古與兄通。

【绸】

綢【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直由切《集韻》陳留切,音儔。《說文》繆也。《詩·唐風》綢繆束薪。《傳》綢繆,猶纏緜也。

《詩·小雅》綢直如髮。《傳》密直如髮也。《疏》綢者,綢緻之言,故爲密也。

《楚辭·九歌》薛荔柏兮蕙綢。《註》綢,縛束也。

《廣韻》土刀切《集韻》他刀切,音韜。《禮·檀弓》綢練設旐。《註》以練綢旗之杠。《爾雅·釋天》素錦綢杠。《註》以白地錦韜旗之竿。《前漢·司馬相如傳》靡屈虹而爲綢。《註》綢,韜也。

《集韻》徒弔切,音調。蜩或从糸。蜩蟉,龍首動貌。

【缪】

繆【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武彪切《集韻》亡幽切《正韻》莫彪切,音䋷。《說文》枲之十絜也。一曰綢繆。《詩·豳風》綢繆牖戶。《傳》綢繆,言纏綿也。《莊子·則陽篇》聖人達綢繆。《音義》綢繆,猶纏綿。

云:深奧也。

《廣韻》莫浮切,音謀。《集韻》力求切,音劉。義同。

《集韻》居虬切《韻會》居尤切,音樛。《禮·檀弓》衣衰而繆絰。《註》繆,當爲不樛垂也之樛。《疏》繆絰,謂絞麻爲絰。《前漢·孝成趙皇后傳》卽自繆死。《註》師古曰:繆,絞也。

《集韻》《韻會》眉救切,音謬。《禮·大傳》五者一物紕繆。《註》紕繆,猶錯也。《釋文》繆,本作謬。

《仲尼燕居》不能詩於禮繆。《註》繆,誤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臨邛令繆爲恭敬。《註》繆,詐也。

《于定國傳》何以錯繆至是。《註》繆,違也。

姓。《史記·申公傳》蘭陵繆生。《註》索隱曰:繆氏,出蘭陵。《正字通》今姓繆讀若妙,變音,非本音也。

《集韻》朗鳥切,音了。繚或作繆。《前漢·司馬相如傳》繆繞王綏。《註》繆繞,相纏結也。

《廣韻》《集韻》《韻會》莫六切,音穆。與穆同。《禮·大傳》序以昭繆。《註》繆,讀如穆。《公羊傳·隱三年》葬宋繆公。《釋文》繆,左氏作穆。《史記·魯世家》太公召公乃繆卜。《註》徐廣曰:古書穆字多作繆。

《集韻》憐蕭切,音聊。繆繆,絲貌。

《集韻》力弔切,音嫽。蟉或作繆。蜩蟉,龍首動貌。

【语】

語【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魚舉切《集韻》偶舉切《韻會》魚許切《正韻》偶許切,魚上聲。《說文》論也。《徐曰》論難曰語。語者,午也。言交午也。吾言爲語,吾,語辭也。言者直言,語者相應答。《釋名》敘也。敘己所欲說也。《易·頤卦》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詩·大雅》于時言言,于時語語。《疏》直言曰言,謂一人自言。答難曰語,謂二人相對。《禮·雜記》三年之喪,言而不語。《註》言,自言己事也。語,爲人論說也。《家語》孔子之郯,遭程子于塗,傾蓋而語終日。

國名。《別國洞冥記》勒畢國人長三寸,有翼,善言語戲笑,因名善語國。

《廣韻》牛倨切《集韻》牛據切《韻會》《正韻》魚據切,魚去聲。《廣韻》告也。《增韻》以言告人也。《左傳·隱元年》公語之故。《論語》居,吾語女。

敎戒也。《魯語》主亦有以語肥也。

地名。《前漢·閩粵王傳》錢唐榬終古斬徇北將軍爲語兒侯。《孟康註》語兒,越中地也。今吳南亭是。《師古曰》語,或作篽、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