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眚无二义

出自:清代·周凯《抚恤六首答蔡生廷兰 其六》

拼音:[zāi][shěng][wú][èr][yì]

平仄:平仄平仄仄

天灾降有由,由民心所致。
休咎徵洪范,贞祥详礼记。
降吉与降凶,其理明且易。
疠疫及干戈,灾眚无二义
侧闻濒海民,见海舶失事。
拯物不拯人,乘危抢夺肆。
呼号瞑不援,转因以为利。
上干天心和,降罚垂昭示。
中岂无善良,罚遂及孥稚。
从井或救人,嫂溺尚拯臂。
尔民痛改悔,天心亦欣喜。
适或再遇之,慎勿萌故智。
救人在所急,量财酬高谊。
苍苍有明威,可一不可二。
斯言共记取,切莫视儿戏。
既感覆帱恩,思享升平瑞。

查看原文

注释

【灾眚】灾殃,祸患。
【无二】1.谓没有异心。 2.独一无二。 3.没有两样,相同。
【二义】1.犹言次等﹑二流。 2.指另外的意义。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灾】

灾【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說文》同災。(災)〔古文〕音哉。《說文》天火也。《春秋·桓十四年》御廩災。

《玉篇》害也。《書·舜典》眚災肆赦。《傳》過而有害當緩赦之。《左傳·僖十三年》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

作菑。《詩·大雅》無菑無害。亦作甾。《史記·秦始皇紀》甾害絕息。

叶子之切。《史記·龜筴傳》十有二月日至爲期,聖人徹焉,身乃無災。

叶將侯切。《班固·幽通賦》震鱗漦于夏庭兮,帀三正而滅周。巽羽化于宣宮兮,彌五辟而成災。《說文》本作烖。或作灾。籀文作災。(災)

【眚】

眚【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所景切,生上聲。《說文》目病生翳也。

《廣韻》過也,災也。《易·訟卦》无眚。《釋文》子夏傳云:妖祥曰眚。馬云:災也。鄭云:過也。《書·舜典》眚災肆赦。《傳》眚謂過誤。《左傳·僖三十三年》不以一眚掩大德。《註》眚謂微傷。《後漢·郞顗傳》景雲降集,眚沴息矣。《註》眚沴,謂災氣。

妖病也。《前漢·外戚傳》中山小王未滿歲有眚病。《孟康註》妖病也。蘇林曰:名爲肝厥,發時唇口手足指甲皆靑。

裁省也。《周禮·地官·大司徒》荒政十二,七曰眚禮。《註》荒政,殺禮也。

通作㾪,瘦謂之㾪。《周禮·夏官·大司馬》馮弱犯寡則眚之。《註》眚,損也。四面削其地,猶人眚瘦也。

通作省。詳省字註。

《集韻》息井切,騂上聲。義同。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二】

二【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至切,音樲。地數之始,卽偶之兩畫而變之也。《易·繫辭》分而爲二,以象兩。《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又共二徼大罪也。《註》謂兼二職。《荀子·議兵篇》權出於一者强,權出於二者弱。《史記·韓信傳》功無二於天下。《前漢·嚴助傳》詔曰:子在朕前之時,知略輻輳,以爲天下少雙,海內寡二。

巽二,風神名。

古貨布文帝字。見《六書略》。二。

【义】

義【未集中】【羊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韻會》宜寄切,音議。《說文》己之威儀也。从我羊。《註》臣鉉等曰:與善同意,故从羊。《釋名》義,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易·乾卦》利物足以和義。

《說卦傳》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容齋隨筆》人物以義爲名,其別最多。仗正道曰義,義師,義戰是也。眾所尊戴曰義,義帝是也。與衆共之曰義,義倉,義社,義田,義學,義役,義井之類是也。至行過人曰義,義士,義俠,義姑,義夫,義婦之類是也。自外入而非正者曰義,義父,義兒,義兄弟,義服之類是也。衣裳器物亦然。在首曰義髻,在衣曰義襴,義領之類是也。合眾物爲之,則有義漿,義墨,義酒。禽畜之賢者,則有義犬,義烏,義鷹,義鶻。

義渠,戎國地。《史記·秦本紀》伐義渠,虜其主。《註》寧廣二州,春秋及戰國時爲義渠,戎國之地也。

姓。《前漢·酷吏傳》義縱,何東人。

與誼同。《前漢·董仲舒傳》漸民以仁,摩民以誼。

與儀通。《前漢·鄒陽傳》使東牟朱虛東褒義父之後。《註》應劭曰:邾儀父也。師古曰:義讀曰儀。

與宜同。《韻補》周官凡殺人而義者,史記君義嗣,魚羈切。

《韻補》叶牛何切。周官註:儀作義,古皆音俄。古文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陂音坡。◎按說文在我部。今從正字通倂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