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途总谓如山险

出自:明代·李贤(原德《再和人韵 其四》

拼音:[huàn][tú][zǒng][wèi][rú][shān][xiǎn]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廿载星霜寓凤城,功名回首恨无成。
宦途总谓如山险,心地惟教似水平。
吟罢月移帘外影,梦回风动竹间声。
时人莫羡腰金好,未有涓埃答圣明。

查看原文

注释

【宦途】〈书〉指做官的生活、经历、遭遇等;官场:~失意。
【谓如】犹如﹐例如。
【山险】山势险阻之处。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宦】

宦【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說文》仕也。《禮·曲禮》宦學事師,非禮不親。《註》仕與學皆有師,以明道也。《左傳·宣二年》晉成公卽位,乃宦卿之適子,而爲之田,以爲公族。

《左傳·宣二年》宦三年矣。《註》宦,學也,學職事爲官也。

凡事人者皆曰宦。《越語》勾踐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吳。《左傳·僖十七年》子圉西質,妾爲宦女焉。《註》妾,晉惠公女名。宦謂宦事於秦爲妾也。

奄宦,中官也。《宋史·宦者傳》太宗不欲除王繼恩宣使,執政之漸,止可授以他官。

姓。

叶胡玩切,音換。《謝惠連·秋懷詩》頗說鄭生偃,無取白衣宦。未知古人心,且從性所翫。

叶于眷切,音院。《歐陽修·讀書詩》念昔始從書,力學希仕宦。豈敢欺聲名,惟期脫貧賤。

【途】

途【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徒。《玉篇》路也。《廣韻》道也。

通作涂、塗。《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經涂九軌。《論語》遇諸塗。

叶徒故切,音度。《張衡·思以交集兮,凍雨沛其灑途。轙琱輿而樹葩兮,擾應龍以服輅。

【总】

總【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摠。《說文》聚束也。《徐鉉曰》今俗作摠,非。《廣韻》合也,皆也。俗作惣。《書•伊訓》百官總巳。《左傳•僖七年》若總其罪人以臨之。《註》總,將領也。《前漢•揚雄傳》解扶桑之總轡。《註》總,結也。《屈原•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註》總總,猶繜繜,聚也。

《釋名》總,束髮也,總而束之也。《詩•齊風》總角丱兮。《疏》總聚其髮,以爲兩角。《儀禮•喪服》總六升。《註》總六升者,首飾象冠。

禾稾曰總。《書•禹貢》百里賦納總。《疏》總者,總下銍秸禾穗與稾,總皆送之。

總布。《周禮•地官•廛人》總布。《註》總,讀如租布,謂守斗斛銓衡者之稅也。○按總緫音義各別,今俗以緫爲總,非。詳緫字註。

【谓】

謂【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于貴切,音胃。《說文》報也。《徐曰》謂之是報之也。《廣雅》說也。《廣韻》告也,言也。《增韻》與之言也。《易·乾卦》何謂也。《疏》假設問辭,故言何謂。《詩·召南》求我庶士,迨其謂之。《傳》但相告語而約可定矣。《左傳·昭八年》子盍謂之。

《韻會》事有可稱曰有謂,失於事宜不可名言曰無謂。《莊子·齊物論》今我則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前漢·景帝紀》姦法與盜,盜甚無謂也。

《正韻》非與之言而稱其人亦曰謂,《論語》子謂子賤,子謂子產,是也。指事而言亦曰謂。《詩·召南》謂行多露,《小雅》謂天蓋高之類,是也。稱其言,亦曰謂。《論語》此之謂也,其斯之謂與,是也。

《正字通》援古釋義而言亦曰謂。《易·臨卦》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禮·樂記》明聖者述作之謂也。

《爾雅·釋詁》勤也。《詩·小雅》心乎愛矣,遐不謂矣。《箋》謂,勤也。勤思君子也。

《廣雅》使也。《玉篇》信也,道也。

姓。《萬姓統譜》宋有謂準,太平興國登科。《說文》本作。

【如】

如【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音鴽。《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易·離卦》突如其來如。《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月名。《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語助辭。《論語》恂恂如也。《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凉如。縣名。《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見《禪燈錄》。

見《山海經》。

通作而。《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音茹。《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註》舉去聲。

《集韻》《類篇》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险】

險【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虛檢切,音獫。《說文》阻難也。《玉篇》高也,危也。《易·屯卦》動乎險中。《坎卦》習坎,重險也。《又》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司險,官名。《周禮·夏官》司險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而達其道路。

《玉篇》邪也,惡也。《書·盤庚》今汝聒聒,起信險膚。《傳》起信險僞,膚受之言。

《周禮·春官·典同》險聲斂。《註》險謂偏弇也。險則聲斂不越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疢疾險中。《註》險,傷也。

地名。《史記·朝鮮傳》都王險。《註》險城,在樂浪郡浿水之東。《前漢·地理志》遼東郡險瀆。《註》朝鮮王滿都也,依水險故名。

《地理志》中山國安險。

《爾雅·釋魚》蜠大而險。《註》險者,謂汙薄。

《集韻》所斬切,音摻。艱難也。

希埯切,薟上聲。峻也。

巨險切,音芡。與儉同。

居奄切,音檢。《字林》山形似重甑。◎按此乃隒字之音義。類篇,隒又居奄切,而集韻隒闕此一音,乃隒譌作險耳。

《集韻》魚銜切,音。本作巖。《史記·殷本紀》得說於傅險中。《註》險,亦作巖。《集韻》或作嶮。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