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访蓬莱第一峰

出自:宋代·张守《戏题四老堂十首 其九》

拼音:[tóng,tòng][fǎng][péng][lái][dì][yī][fēng]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鹤养丹成鹿养茸,群呦对舞傍衰慵。
待看仙骨他年就,同访蓬莱第一峰

查看原文

注释

【蓬莱】古代传说中海上的仙山之一;也泛指仙境。
【第一】1.等第次序居首位或首位的。 2.形容程度最深;最重要。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同】

同【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

《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

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

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小雅》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周禮·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註》司馬法曰:十成爲終,十終爲同,同方百里。《疏》謂之爲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聞同,故名百里爲同也。

爵名。《書·顧命》上宗奉同瑁。《註》同,爵。瑁,圭也。

州名。《廣韻》漢馮翊地有九龍泉,泉有九源,同爲一流,因以名之。《韻會》後魏以灃水攸同名州。

《正韻》通也。《莊子·在宥篇》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註》呂吉甫曰:空同之上,無物而大通之處也。

姓。《正字通》唐有同谷。

《盧仝詩》仝不仝,異不異,是謂大仝而小異。

通作童。《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

《釋文》徒貢切,音洞。與詷同。《禮·祭統》鋪筵設同几,爲依神也。《註》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單作同字,是齊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則言旁作同。漢魏之時,字義如此,今則總爲一字。

叶徒黃切,音唐。《。

【访】

訪【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敷亮切,妨去聲。《說文》汎謀曰訪。《徐曰》此言汎謀,謂廣問於人也。《爾雅·釋詁》謀也。《玉篇》問也。《書·洪範》王訪于箕子。《傳》謂就而問之也。《周禮·春官》受納訪以詔王聽治。《註》納謀于王也。

議也。《楚語》敎之令,使訪物官。《註》訪,議也。物事也。使議知百官之事也。

《增韻》及也,見也。《字彙》謁見也。

方也。《前漢·高五王傳》訪以呂氏,故幾亂天下。《註》訪,猶方也。《字彙補》與昉義同。

官名。《遼史·百官志》太宗會同三年,命于骨鄰爲採訪使。

姓。唐進士訪式。

《正字通》罔切,芳上聲。義同。字彙泥說文,孫愐敷亮切,槩讀作去聲,非是。

《篇海》別作。

【蓬】

蓬【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正韻》薄紅切《集韻》《韻會》蒲蒙切,音髼。《詩·召南》彼茁者蓬。《荀子·勸學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禮·內則註》蓬,禦亂之草。

《詩·衞風》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註》亂也。

《詩·小雅》維柞之枝,其葉蓬蓬。《傳》盛貌。

星名。《晉書·天文志》妖星,一曰蓬星。

州名。《廣韻》周割巴州之伏虞郡立蓬州,因蓬山而名之。

姓。《正字通》漢蓬球,北海人。

《韻補》叶皮江切,音龎。《東方朔·七諫》滅規矩而不固兮,背繩墨之正方。離憂患而乃寤兮,若縱火於秋蓬。

《字彙補》蒲貢切,菶去聲。草水盛貌。《集韻》籀文作。

【莱】

萊【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洛哀切《正韻》郞才切,音來。《說文》蔓華也。《玉篇》藜草也。《詩·小雅》北山有萊。《疏》萊,草名。其葉可食。

《周禮·地官·縣師》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註》萊,休不耕者。郊內謂之易,郊外謂之萊。

《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註》萊,除其草萊也。《詩·小雅》田卒汙萊。《註》萊,草穢。

地名。《書·禹貢》萊夷作牧。《齊語》通齊國之魚鹽于東萊。《註》東萊,齊東萊夷也。

山名。《山海經》萊山,其木多檀楮。

姓。《孟子》苦伊尹、萊朱。《趙岐註》萊朱,湯賢臣仲虺是也。《左傳·文二年》萊駒爲右。

《韻補》音黎。《郭璞·遊仙詩》朱門何足榮,未若託蓬萊。臨泉揖淸波,陵岡掇丹荑。

《廣韻》落代切,音賴。義同。《爾雅》作釐。

【第】

第【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弟。次第也。《左傳·哀十六年》子西曰:楚國第我死,令尹、司馬非勝而誰。《註》用士之次第。

但也。《史記·陳丞相世家》陛下第出僞遊雲夢。《註》第,且也,但也。

第宅。《前漢·高帝紀》爲列侯者賜大第。《註》孟康曰:有甲乙次第,故曰第也。《司馬相如·喻巴蜀檄》位爲通侯,居列東第。

複姓。《後漢·第五倫傳》齊諸田徙園陵者多,故以次第爲氏,有第五、第八等氏。

同弟。《說文》第本作弟,韋束之次第也。今爲兄弟字。

《集韻》一曰順也。

《韻會》舊註作苐,非。苐,草也。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峰】

峰【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集韻》同峯。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