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痏呻吟遍天下

出自:明代·石宝《柏梁台词》

拼音:[chuāng][wěi,yòu,yù][shēn][yín][biàn][tiān][xià]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柏为梁,梓为柱,累金作台高几许。
未央宫阙太液波,万宝晴摇夜明树。
日月星辰和四时,梁王以下皆陈诗。
龙颜喜溢豹文蔚,虞廷赓歌再见之。
君王千载英睿姿,惜哉不逢皋与夔。
董生闭门长孺出,平津阁中贤者谁。
雄才逸发不自制,始略祁连山外地。
东来海上遇安期,西向宫中封五利。
乃知为君难,为臣亦不易。
君王已悔人未知,白首始兴搜粟尉。
柏为梁,金为瓦,治大国,如大厦,一材岂宜轻用舍。
用舍一失害不轻,疮痏呻吟遍天下
空令中国至今人,但说葡萄与天马。

查看原文

注释

【疮痏】1.疮疡;伤痕。 2.指生疮疡。 3.(民生)凋敝困苦;凋敝困苦的景象。 4.指灾苦之民。 5.祸害。 6.疵毁;贬抑。
【呻吟】1.诵读;吟咏。 2.因忧劳苦痛而嗟叹。亦指嗟叹声。
【天下】1.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全国。 2.指全世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疮】

瘡【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創《廣韻》《集韻》《韻會》初良切《正韻》初莊切,毀體使傷也。《張衡·西京賦》所惡成瘡痏。《註》創痏謂瘢痕。《南史·宋武帝紀》虎魄療金瘡。

《集韻》磢霜切。義同。

【痏】

痏【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榮美切《集韻》《韻會》羽軌切,音洧。《說文》疻痏也。《玉篇》瘡也。《廣韻》瘡痏。《前漢·薛宣傳》遇人不以義而見疻者,與痏人之罪鈞,惡不直也。《註》應劭曰:以杖手擊人,剝其皮膚腫起,靑黑而無創瘢者,律謂疻痏。師古曰:痏,音鮪。《抱朴子擢才卷》生瘡痏於玉肌。《張衡·西京賦》所惡成瘡痏。《註》瘡痏謂瘢痕。

《說文長箋》方言謂之翻痏,又謂之翻胃,食下咽不受也。《正字通》按痏胃音義各別,箋以痏作胃,誤。

《集韻》尤救切,音宥。顫也。

于六切,音郁。病也。

【呻】

呻【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同。

《集韻》斯人切,音辛。義同。

【吟】

吟【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唫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音切,音崟。《說文》呻也。《廣韻》歎也。

《增韻》哦也,咏也,鳴也。《莊子·德充符》倚樹而吟。《戰國策》晝吟宵哭。《楚辭·漁父》行吟澤畔。《荀子·不苟篇》盜跖吟口。《註》吟咏長在人口也。《後漢·梁冀傳》口吟舌言。《註》謂語吃不能明了。

姓。《正字通》唐嘉州刺史吟約。

音含。《前漢·郊祀歌》靈安留,吟靑黃。《註》服虔曰:吟音含。○按師古云:服說非也。吟,歌誦也,靑黃,四時之樂也。然服有此音,今存之。

《集韻》牛錦切,音僸。《揚雄·解嘲》蔡澤雖噤吟,而笑唐舉。《註》師古曰:噤吟,頷頤之貌。吟,魚錦反。

《集韻》宜禁切,音。長咏也。《韓愈·同宿聮句》白鶴叫相喑。喑或作吟,吟去聲。

音噤。《史記·淮隂侯傳》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註》吟,巨蔭反。

音琴。亦見《史記·淮隂侯傳索隱註》。《說文》或作䪩訡。《集韻》亦作欽。

【遍】

遍【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與徧同。詳彳部徧字註。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下】

下【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丅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說文》底也。《玉篇》後也。

賤也。

《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

《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

《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叶。《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第·古音考》與吳同。

叶胡佐切,音賀。《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