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纯不杂

出自:元代·黄玠《一姓三氏诗》

拼音:[zhì][chún][bù,fǒu][zá]

平仄:仄平仄平

彼种树者,更枝易叶。
以彼成此,实相应接。
载息载滋,两殊一合。
天时既从,物亦允协。
本本支支,纷其丛沓。
初气永存,至纯不杂

查看原文

注释

【不杂】1.不混杂,不混淆。 2.犹言不奇异。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至】

至【未集下】【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摯。《說文》飛鳥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玉篇》來也。《詩·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禮·樂記》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註》至,來也。

《玉篇》達也,由此達彼也。《書·無逸》自朝至于日中昃。《詩·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極也。《易·坤卦》至哉坤元。《註》至謂至極也。

《繫辭》易其至矣乎。《莊子·逍遙遊》故曰:至人無己。《註》至極之人。

善也。《禮·坊記》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註》至,猶善也。

大也。

《易·復卦》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註》冬至,隂之復也。夏至,陽之復也。《正字通》夏至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五十九,夜四十一,先此漏刻尚五十八。日之長于是而極,故曰日長至,至取極至之義。呂覽十二紀:仲夏月,日長至是也。冬至亦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四十一,夜五十九,過此晝漏卽四十二刻。日之長,於是而始,故亦曰日長至。至取來至之義。禮郊特牲曰:郊之祭,迎長日之至是也。然呂覽於仲冬則又曰日短至。黃震曰:世俗多誤冬至爲長至,不知乃短至也。據此說,短至宜爲冬至,亦謂之日長至者,陽之始長也,扶陽抑隂之義也。

至掌,蟲名。《爾雅·釋蟲》蛭蝚至掌。《亢倉子·臣道篇》至人忘情。

《集韻》《韻會》徒結切,音咥。單至,輕發貌。《列子·力命篇》墨杘單至。

《韻補》叶職日切,音窒。《詩·豳風》鸛鳴于垤,婦歎于室。灑埽穹窒,我征聿至。

叶章移切,音支。《梁武帝擬古詩》日期久不歸,鄕國曠音輝。音輝空結遲,半寢覺如至。叶上期絲。

【纯】

純【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淳。《說文》絲也。《論語》今也純儉,吾從衆。《何晏註》純,絲也。絲易成,故從儉。《前漢·王褒傳》難與道純緜之麗密。

《易·乾卦》純粹,精也。《疏》純粹,不雜。

《書·酒誥》嗣爾股肱純。《傳》繼汝股肱之敎,爲純一之行。

《詩·大雅》純嘏爾常矣。《箋》純,大也。

《詩·周頌》文王之德之純。《箋》純,亦不已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諸侯純九,大夫純五。《註》純,猶皆也。

《禮·郊特牲》貴純之道也。《註》純,謂中外皆善。

《左傳·隱元年》潁考叔,純孝也。《註》純,猶篤也。

《前漢·地理志》織作冰紈綺繡純麗之物。《註》純,精好也。

《淮南子·地形訓》里閒九純,純丈五尺。《註》純,量名。

《集韻》主尹切《韻會》之尹切,音準。《書·顧命》篾席黼純。《註》白黑雜繒緣之。《儀禮·士冠禮》服纁裳純衣。《註》純衣,緣衣也。

《旣夕》緇純。《註》飾衣曰純。《禮·曲禮》冠衣不純素。《註》純,緣也。

《集韻》規倫切,音鈞。

朱閏切,音稕。義同。

《集韻》徒溫切,音屯。《詩·召南》白茅純束。《傳》純束,猶包之也。《箋》純讀曰屯。《戰國策》錦繡千純。《註》純音屯,束也。

縣名。《左傳·襄十八年》執孫蒯于純留。《註》純留,縣名。《釋文》純,《地理志》作屯。

《集韻》杜本切,音盾。義同。

《集韻》從緣切,音全。《儀禮·鄕射禮》二算爲純。《註》猶全也。《禮·投壷》二算一純。《疏》二算合爲一全。

《集韻》莊持切。緇或作純。《周禮·地官·媒氏》純帛無過五兩。《註》純實緇字也。古緇以才爲聲。《禮·祭統》以共純服。《疏》凡言純者,其義有二:一糸旁才是古之緇字,二是糸旁屯是純字。但書文相亂,雖是緇字,皆作純。鄭氏所註,於絲理可知,於色不明者,卽讀爲緇。《史記·五帝本紀》黃收純衣。《註》索隱曰:純讀曰緇。

《集韻》朱倫切,音諄。諄或作純。

《集韻》船倫切,音脣。門名。《春秋傳》有純門。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杂】

雜【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徂合切《集韻》《韻會》昨合切,黃者,天地之雜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雜五色。

《禮·玉藻·雜帶註》雜,猶飾也,卽上之韠也。

《玉篇》同也。《廣韻》集也。《易·繫辭》雜物撰德。《疏》言雜聚天下之物。

《揚子·方言》碎也。《易·繫辭》其稱名也,雜而不越。《疏》辭理雜碎,各有倫序,而不相乖越。

《玉篇》厠也。

最也。

《廣韻》帀也。

穿也。

鳥名。《爾雅·釋鳥》爰居,雜縣。《疏》爰居,海鳥也,一名雜縣。

《集韻》七盍切《韻會》《正韻》七合切,音囃。《公羊傳·成十五年》諸大夫皆雜然曰:仲氏也,其然乎。《釋文》雜,七合反,又如字。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