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天叩地将何从

出自:明代·苏仲《题陈上舍尊翁哀挽卷》

拼音:[xū,yù][tiān][kòu][dì,de][jiāng,jiàng][hé,hē,hè][cóng,zòng]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青冈馆下陈仙翁,庞眉皓发颜如童。
收拾元气归胸中,磊落不与凡庸同。
孝心一点神明通,耕田教子生门风。
输财助国非求功,九重恩典旌孤忠。
衣冠光焰腾苍空,危言正论惊盲聋。
两词不辨摅丹衷,寸心浩荡如坤容。
不与尘世争雌雄,善人未足名吾公。
乾之初九称潜龙,归之令誉非加隆。
有子有子真不庸,历历万古皆弥缝。
笔端灿灿挥神工,抟风九万摩穹窿。
思翁手泽心无穷,劬劳罔报恩之洪。
吁天叩地将何从,魂漠漠兮山之东,水之浒兮山之峰。
已乘灏气归鸿濛,有时或往蓬莱宫,将出游兮采芙蓉。
千思百忆何当逢,华表归来昭神通。

查看原文

注释

【吁天】向天呼冤。
【何从】1.犹怎么办。多用于对问题的抉择。 2.从何处,从哪儿。 3.犹何尝,何曾。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吁】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叩】

叩【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集韻》《韻會》《正韻》。《玉篇》叩,擊也。《禮·學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論語》以杖叩其脛。《公羊傳·僖十九年》其用之社奈何,蓋叩其鼻以血社也。《史記·秦始皇紀》叩關而攻秦。

《集韻》以手至首也。《正字通》稽顙曰叩首。《前漢·李陵傳》叩頭自請。

《韻會》問也,發也。《論語》我叩其兩端而竭焉。《疏》叩,發動也。

《廣韻》《正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厚切,音口。《廣韻》叩頭。

《正韻》問也。本作。

《廣韻》與扣同。亦擊也。

叶孔五切,音苦。《韓愈·元和聖德詩》取之江中,枷脰械手。婦女纍纍,啼哭拜叩。手音暑。

【地】

地【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埊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易·說卦傳》坤爲地。《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第也,但也。《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

【将】

將【寅集上】【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漿。《說文》本將帥字。一曰有漸之辭。《蘇林曰》將,甫始之辭。《易·繫辭》是以君子將有爲也,將有行也。

《公羊傳·莊三十二年》君親無將,將而誅焉。《師古註》將有其意也。

抑然之辭。《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茆以力耕乎,將遊大人以成名乎。

且也。《詩·小雅》將安將樂。

《廣韻》養也。《詩·小雅》不遑將父。

助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補過將美。

送也。《詩·召南》百兩將之。《邶風》之子于歸,遠于將之。

大也。《詩·小雅》亦孔之將。《商頌》我受命溥將。

承也,奉也,行也。《詩·商頌》湯孫之將。《書·胤征》今予以爾有衆,奉將天罰。《註》將,行也。

《增韻》賚也,持也,與偕也。《正韻》扶持也。《詩·小雅》無將大車。《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將王,自圉門入。

進也。《詩·周頌》日就月將。

從也,隨也。《前漢·郊祀歌》九夷賔將。

《詩·小雅》鮮我方將。《註》壯也。

《楚辭·九辯》恐余壽之弗將。《註》長也。

《詩·大雅》在渭之將。《註》側也。

去也。《荀子·賦論篇》時幾將矣。《註》言時事已去,不可復也。

姓。後趙常山太守將容。

干將,古劒工。《張揖曰》韓王劒師名,今名劒曰干將。

《集韻》《正韻》千羊切《韻會》七羊切,音鏘。請也,幾願辭也。《詩·衛風》將子無怒。《小雅》將伯助予。

聲也。《詩·鄭風》佩玉將將。

嚴正貌。《詩·大雅》應門將將。

集也。《詩·周頌》磬筦將將。

《唐韻》卽諒切《韻會》《正韻》子諒切,音醬。《廣韻》將帥也。《增韻》將之也。《禮·記註》方氏曰:才足以將物而勝之之謂將,智足以帥物而先之之謂帥。

叶卽兩切,音獎。《詩·大雅》天不我將。叶下往。

【何】

何【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从】

从【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說文》從本字。《陸佃曰》二人向陽爲从,向隂爲比。士之趨嚮,不可不愼。(從)《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俗平聲。《說文》本作从。相聽也。《書·益稷》汝無面從。《說命》后從諫則聖。

《廣韻》就也。《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禮·曲禮》謀于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

《爾雅·釋詁》自也。《詩·小雅》伊誰云從。《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

姓。《廣韻》漢有將軍從公。《何氏姓苑》今東筦人。

《廣韻》《集韻》》從容以和。《禮·中庸》從容中道。

《集韻》書容切,音舂。從容,久意。《禮·學記》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集韻》將容切,音蹤。東西曰衡,南北曰從。《詩·齊風》衡從其畝。《史記·蘇秦傳》從合則楚王,衡成則秦帝。

與蹤通。《史記·聶政傳》重自以絕從。《前漢·張湯傳》從迹安起。

《集韻》祖動切,音總。太高貌。《韻會》髻高也。《禮·檀弓》尔無從從爾。

《集韻》鋤江切,浞平聲。義同。

《唐韻》慈用切《集韻》《類篇》《韻會》才用切,。隨行也。《詩·齊風》其從如雲。《論語》從我者,其由與。

《韻會》從天子曰法從,侍從。《書·囧命》其侍御僕從。《前漢·揚雄傳》趙昭儀,每上甘泉常法從。《註》師古曰:以法言當從耳。一曰從,法駕也。《後漢·百官志》羽林郞掌宿衞侍從。

《集韻》《類篇》似用切,音頌。同宗也。《爾雅·釋親》父之世父,叔父爲從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爲從祖,祖母。《釋名》從祖父母,言從己親祖別而下也,亦言隨從己祖以爲名也。

《集韻》子用切。與縱同。《禮·曲禮》欲不可從。《論語》從之純如也。(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