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漆园栗苎

出自:清代·杨玉衔《莺啼序 和梦窗》

拼音:[qiàn][qī][yuán][lì][zhù]

平仄:仄平平仄仄

春老洞深寒在,倩痴云守户。
喜檐鹊、取次呼晴,又报鼍鼓催暮。
卸樯燕、寻巢倦睇,青青总是他乡树。
算红情销尽,终输雨余泥絮。
年少灯檠,傍壁夜泣,没墟烟嶂雾。
溯红渐、溪入清佳,放歌初写纨素。
计中秋、千山桂落,听宫莺、缘悭金缕。
被天风、吹坠江湖,课閒拳鹭。
东华车马,古署林鸦,十年半逆旅。
漓水阔、误他湘雁,楚佩轻委,瘁羽孤单,怎禁蛮雨。
虞姬妒恨,莫愁痴视,渔灯不暖韩江梦,舣扁舟、芦岸呼人渡。
樱花问讯,葡萄买醉,归来卜居,那是吾土。
头颅尚在,偃蹇山林,欠漆园栗苎
拟料理、襟痕袖稿,百感苍茫,鬓怯霜欺,烛危风舞。
回峰自警,余粮休恋,脱笼飞作蓬岛客,漫思归、危立辽东柱。
关心俗状尘容,浪迹云山,鹤猿讶否。

查看原文

注释

【漆园】1.古地名。战国时庄周为吏之处。其地一说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北;一说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北;一说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又或以为"漆园"非地名,庄周乃在蒙邑中为吏主督漆事,蒙在今商丘市北。 2.指庄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欠】

欠【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去劒切,謙去聲。《說文》作欠,張口气悟也。象氣从儿上出形。《徐曰》人欠去也,悟解也。氣壅滯,欠去而解也。《韓愈·讀東方朔雜事詩》噫欠爲飄風。

欠伸,疲乏之貌。人氣乏則欠,體疲則伸。《禮·曲禮》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侍坐者請出。亦作欠申。《前漢·翼奉傳》體病則欠申動於貌。

不足也。《韓愈·贈張籍詩》今者誠自幸,所懷無一欠。

水名,在汝南。《水經注》沙水東分爲二水,一水東注,卽注水也。俗謂之欠水。欠字作彡下儿。

【漆】

漆【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七。水名。《說文》水出右扶風杜陵岐山。《書·禹貢》導渭自鳥鼠同穴,東會于澧,又東會于涇,又東過漆沮。《山海經》羭次之山,漆水出焉。

縣名。《前漢·地理志》屬右扶風。

古邑名。《春秋·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

海名。《張說·梁四公記》黑谷之北有漆海。

木名。《詩·鄘風》椅桐梓漆。

木汁可髤物。《書·禹貢》厥貢漆絲。

物之黑者曰漆。《周禮·春官》巾車漆車藩蔽。《註》漆車,黑車也。

《集韻》七結切《韻會》《正韻》千結切,音切。祭禮之容。《禮·祭義》濟濟漆漆。《註》漆漆者,專致之容。

《集韻》七四切,音次。與髤䰍同。以漆塗器也。本作桼,亦作柒。

【园】

园【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五丸切《集韻》《正韻》五官切,音袁。《說文》所以樹果也。《初學記》有藩曰園。《易·賁卦》賁于丘園,束帛戔戔。《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園。《註》園者,圃之樊,其內可樹木也。

《周禮·地官·載師》以場圃任園地。《註》圃,種果蓏之屬。季秋,於其中爲場。樊圃謂之園,任者取正於是也。《又》園廛二十而一。《註》廛無穀,園少利,故僅二十而稅一也。

歷代帝王陵寢曰園。漢制,園陵有令,文帝陵爲文園。《司馬相如傳》爲文園令。

《唐書·李晟傳》臣已肅淸宮禁,袛謁寢園。

桃園,地名。《前漢·地理志》全鳩里,其西名桃園,卽古之桃林也。《潘岳·西征賦》問休牛之故林,感徵名於桃園。

袛園。《梵書》須達多長者,建精舍,請佛住,凡千二百區,謂之祇樹園。

東園公,商山四皓之一。○按史失其姓名,《字彙》以園公爲姓,非。

叶于羣切,音熅。《蘇軾·祭韓琦文》意廣才疏,將歸丘園。公治此邦,歿食其民。(園)

【栗】

栗【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㮚。《周禮·天官·籩人》饋食之籩,其實栗。

堅木也。《公羊傳·文二年》虞主用桑,練主用栗。

謹敬也。《書·舜典》寬而栗。

堅也。《禮·聘儀》縝密以栗。

威嚴也。《司馬法》位欲嚴,政欲栗。

百穀實不秕謂之栗。《詩·大雅》實穎實栗。

栗烈,風寒也。《詩·豳風》二之日栗烈。

蹙也,謂越等。《儀禮·燕禮》栗階不過二等。

表道樹曰行栗。《左傳·襄九年》魏絳斬行栗。

觱栗。《明皇雜錄》本龜茲國樂,亦曰悲栗。

菱曰水栗。《武陵記》兩角曰菱,三角、四角曰芰,通謂之水栗。

《方言》秦俗以批髮爲栗。

縣名。《前漢·地理志》栗縣屬沛郡。

姓。《風俗通》燕將栗腹。

《集韻》《正韻》力蘖切,音裂。破裂之意。《周禮·冬官考工記》工人居幹之道,葘栗不迆,則弓不發。

叶力蘖切,音勒。《蘇軾·中秋月詩》喚酒與婦飮,念我問兒說。豈知衰病後,空盞對梨栗。○按《說文》收部,今倂入。

【苎】

苧【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直呂切《集韻》丈呂切,音佇。草名。可爲繩。《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苧薠莞。《王褒·僮約》多取蒲苧,益作繩索。《本草》取苧根和米粉爲餠禦饑,味甘美。

苧蘿,山名。《吳越春秋》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

《集韻》陳如切,音除。義同。

通作紵。《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紵。《註》苧同。亦作芧。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