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徘徊太液

出自:清代·杨玉衔《双头莲 和六禾闰荷花生日之作》

拼音:[shàng][pái][huái][tài][yè]

平仄:仄平平仄仄

人面张郎,叹粉坠脂零,与时流转。
红衣隔岸。
占阑暑、弥月薰风无限。
今年赐橘重逢,观莲人健。
莺与燕、试舞徵歌,觞称碧筒庭院。
闻道仙子凌波,尚徘徊太液,人间留恋。
横塘锦段。
比旧样、簇簇云霞炫艳。
相与重护盟鸳,怕菱讴惊散。
知太华、玉井秋寒,褰裳意懒。

查看原文

注释

【徘徊】来回地走:他一个人在小路上徘徊了很久。
【太液】1.古池名。汉太液池﹐在陕西省长安县西。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凿﹐周回十顷。池中筑渐台﹐高二十馀丈;又起三山﹐以象瀛洲﹑蓬莱﹑方丈三神山﹐刻金石为鱼龙奇禽异兽之属。 2.古池名。唐太液池﹐在大明宫中含凉殿后﹐中有太液亭。 3.古池名。元﹑明﹑清太液池即今北京故宫西华门外的北海﹑中海﹑南海三海。元时名西华潭。清称太液池。南北四里﹐东西二百馀步﹐池上跨长桥﹐旧有石牌坊﹐东西对峙﹐东曰玉蝀﹐西曰金鳌。桥北称北海﹐桥南称中海﹐其中瀛台以南称南海。上源自玉泉山合西北诸水﹐由地安门水门流入。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尚】

儻【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20画

《唐韻》他朗切《集韻》《韻會》坦朗切《正韻》他曩切,湯上聲。倜儻,卓異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俶儻瑰瑋。《前漢·史丹傳》儻蕩不備。《註》豁達也。

《關尹子·一宇篇》心儻儻,物迭迭。《註》儻儻,猶儃儃。

或然之辭。儵忽不可期也。《莊子·天地篇》儻乎若行,而失道也。《繕性篇》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也。

《莊子·天下篇》時恣縱而不儻。《註》儻,苟也。

《韻會》通作黨。《前漢·董仲舒傳》黨可得見乎。《揚雄傳》黨鬼神可也。本作儻。俗作倘。

【徘】

徘【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同俳。《說文》本作裴。

【徊】

徊【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戸恢切《集韻》《韻會》胡隈切《正韻》胡瑰切,音回。《玉篇》徘徊,猶彷徨也。《集韻》徘徊,不進貌。《史記·呂后紀》徘徊往來。《古詩》淸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太】

太【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

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

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

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

《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亦作太。

【液】

液【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氣液也。《字林》液,汁也。

淫液,謂音連延不絕之意。《禮·樂記》咏嘆之,淫液之。

姓。《急就篇》有液容調。

與掖通。《前漢·王莽傳》液庭尉媵未充。

《集韻》施隻切。音釋。漬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凡爲弓,冬析幹而春液角。《註》液讀爲醳。《疏》醳酒之醳,亦漬液之義。

解散也。《文子·上仁篇》渙乎其若水之液。

《韻補》叶弋灼切,音龠。《左思·蜀都賦》黍稷油油,稉稻漠漠。指渠口以爲雲門,灑彪池而爲陸澤。雖星畢之滂沱,曾未齊其膏液。澤音託。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