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溪畔、檀栾婉娈

出自:清代·董俞《满江红 其一 寿张研铭五十》

拼音:[rào][xī][pàn][tán][luán][wǎn][luán]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五柳高斋,恰对着、一泓秋水。
绕溪畔、檀栾婉娈,轻鸥飞起。
菜甲风前薿薿绿,豆花雨后垂垂紫。
问何人、负耒学庞公,贤如此。
白藤杖,青棕履。
红螺盏,乌皮儿。
看豪吟痛饮,诚哉名士。
蒋径久忘宾与主,蘧年莫问非和是。
但相逢、箕踞对斜晖,浮春蚁。

查看原文

注释

【溪畔】溪水边。
【檀栾】1.秀美貌。诗文中多用以形容竹。 2.借指竹。
【婉娈】1.年少美好:婉娈多姿|月白风清人婉娈。 2.眷恋:婉娈徘徊|婉娈我皇。 3.犹言亲爱、深挚:恩情婉娈忽为别,使人莫错乱愁心。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绕】

繞【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而沼切《集韻》《韻會》《正韻》爾紹切,音擾。《說文》纏也。《干祿字書》遶,通繞。

姓。《左傳·文十三年》繞朝贈之策。《註》繞朝,秦大夫。

《集韻》人要切,音蟯。撓,或作繞。

【溪】

溪【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苦奚切《集韻》《韻會》牽奚切。與谿同。《說文》山瀆無所通者。

水註川曰谿。《廣韻》或作磎。

【畔】

畔【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正韻》薄半切,音叛。《說文》田界也。《左傳·襄二十五年》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史記·周本紀》耕者皆讓畔。

《博雅》畔,離也。《書·胤征》畔官離次。

倍也。《禮·王制》革制度衣服者爲畔,畔者君討。《前漢·高帝紀》漢王幷關中而齊梁畔之。

《詩·大雅》無然畔援。《箋》畔援,猶跋扈也。《釋文》韓詩云:畔援,武强也。

《韻補》叶皮變切,音卞。《杜篤·論都賦》昔在彊秦,爰初開畔。霸自岐雍,國富人衍。衍,音宴。

《轉注古音》畔,讀作盤。《漢》引易屯卦畔桓居貞。

【檀】

檀【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徒干切《集韻》唐干切《正韻》唐闌切,音壇。《說文》木也。《詩·小雅》爰有樹檀。《註》善木。《鄭風》無折我樹檀。《註》强韌之木。《周禮·冬官考工記》鄭註:輻以檀。

《本草》紫檀白檀。《綱目》總謂之旃檀。

州名。《前漢·地理志》白檀縣,屬漁陽郡。唐置檀州。

姓。《統譜》齊公族有食瑕丘檀城,因以爲氏。

《集韻》時戰切,音善。人名。春秋饔人檀。

【栾】

栾【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欒俗字。(欒)《唐韻》路官切《集韻》《正韻》盧官切《韻會》盧丸切,音鸞。《說文》木似欄。大夫冢樹欄楝也。《周禮·冢人疏》大夫墳高八尺,樹以藥草。《廣韻》作樹以欒。《山海經》雲雨之山有木名欒,黃木,赤技,靑葉,羣帝焉取藥。《唐本草》謂之欒荆。《註》欒荆,莖葉都似石南。

《本草別錄》欒華,葉似木槿而薄細,花黃似槐而稍長大。

欒欒,瘠貌。《詩·檜風》棘人欒欒兮。

鐘口兩角爲欒。《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鐘,兩欒謂之銑。《疏》古應律之鐘不圜,狀如今之鈴,故有兩角也。

《禮·明堂位》鸞車,有虞氏之車也。《鄭註》鸞或爲欒。

《博雅》曲枅謂之欒。《左思·吳都賦》欒櫨疉施。

檀欒,竹貌。《枚乗·兔園賦》修竹檀欒。

姓。《春秋》欒書之後,代爲晉卿。枚乘《菟園賦》。(欒)

【婉】

婉【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正韻》於阮切《集韻》《韻會》委遠切,音宛。《說文》順也。《左傳·昭三十一年》春秋之稱婉而辨。

婉婉,龍飛貌。《屈原·離騷》駕八龍之婉婉。

《集韻》鄔管切,音盌。美也。《詩·邶風》燕婉之求。徐邈讀。

《正韻》迂絹切,音怨。《詩·齊風》猗嗟孌兮,淸揚婉兮。與下選押。選去聲。

叶胡玩切,音換。《邊讓·章華賦》設長夜之歡飮兮,展中情之燕婉。竭四海之妙珍兮,盡生人之祕翫。妴婉通。

【娈】

孌【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9画

〔古文〕音臠。婉孌,美好貌。《詩·曹風》婉兮孌兮。

從也。

順也,慕也。《詩·小雅》思孌季女逝兮。

《廣韻》力眷切《集韻》《韻會》《正韻》龍眷切,音戀。義同。別作㜻。

《集韻》盧九切,音鸞。女字。

謨還切,音蠻。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