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喁喁

出自:清代·曹贞吉《绮罗香 沈融谷新娶夫人,善琴书,同人共赋》

拼音:[ér][nǚ,rǔ][yóng][yóng]

平仄:平仄平平

柳密藏鸦,堂空语燕,大好夭桃天气。
蝶粉初消,二月东风破睡。
镜奁映、笔格珊瑚,砚匣伴、眉妆翡翠。
最怜他,腕底横斜,乌丝闲写丽情字。
珍珠指下乱撒,弹入明光一曲,声随流水。
儿女喁喁,点缀小窗幽致。
妒两行、银雁轻飞,堕万里、玉关清泪。
记夜深、金鸭烧残,迷离香雾里。

查看原文

注释

【儿女】1.子女:把~抚养成人◇英雄的中华~。 2.男女:~情长(指过分看重情爱或与家人之间的感情)。
【喁喁】1.仰望期待的样子:喁喁赤子|天下喁喁|大家喁喁地盼望着发粮。 2.(yúyú)低声细语: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儿】

儿【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集韻》《韻會》而鄰切,音仁。《說文》人也。《玉篇》仁人也。孔子曰:人在下,故詰屈。《戴侗·六書故》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合於下者,若兒若見。《鄭樵·六書略》人象立人,儿象行人。

《集韻》居拜切,音戒。仁人也。(兒)〔古文〕爾平聲。《說文》孺子也。象形。小兒頭囟未合。

《韻會》男曰兒,女曰嬰。

《韻會》兒,倪也。人之始,如木有端倪。

《倉頡篇》兒,嬬也。謂嬰兒嬬嬬然,幼弱之形也。

《韻會》姓也。漢有兒寬。

《唐韻》五稽切《集韻》《韻會》研奚切《正韻》五黎切,音霓。姓也。《前漢·藝文志》兒良一篇。《註》師古曰:六國時人也。《兒寬傳》兒寬,千乘人也。

《韻會》弱小也。通作倪。《孟子》反其旄倪。(兒)

【女】

女【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茹上聲。《博雅》女,如也。言如男子之敎,人之陽曰男,隂曰女。《易·繫辭》坤道成女。《詩·小雅》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禮·內則》女子生,設帨於門右。《淮南子·地形訓》土地各以類生,澤氣生女。

已嫁曰婦,未字曰女。《禮·曾子問》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

星名。須女四星,主布帛,爲珍寶藏,一名婺女。十二月旦在北,二月旦中。

織女三星,天女也,主苽果絲帛,見《星經》。

水名。《山海經》嶧臯之山,其水出焉,東流注于激女之水。

女戰法》。

金女,西王母也,厥姓緱氏,見《集仙錄》。

靑女,霜神也,至秋三月地氣下藏,靑女乃出,以降霜雪,見《淮南子·天文訓》。

奼女,丹汞也。河上奼女,得火則飛,見《參同契》。

國名。女子國,在巫咸北。《郭璞·圖贊》女子之國,浴于黃水。乃媷乃字,生男則死。

東女國,女主號賔就。見《唐書·西域傳》。

扶桑東千里有女國,其人容貌端正,身體有毛,見《通考》。

姓。湯賢臣女鳩,女房,漢賢良女敦,晉大夫女叔寬。

梵言阿摩,此言女,言母。蘇弗室利,此言善女。

鸚䳇名雪衣女,見《漢武外傳》。鵲名神女,見《古今注》。蜆名縊女,見《爾雅·釋蟲》。螟蛉名戎女,見《毛詩·註疏》。

《集韻》《韻會》忍與切。同汝,對我之稱。

《廣韻》《集韻》《韻會》尼據切,茹去聲。以女妻人曰女。《書·堯典》女于時。

【喁】

喁【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容切,音顒。《說文》魚口上見。《廣韻》噞喁。《韓詩外傳》水濁則魚喁。《庾肩吾詩》江潭作噞喁。

《史記·司馬相如傳》延頸舉踵,喁喁然,皆爭歸義。《註》喁,五恭反,口向上也。

《集韻》一曰聲也。

《集韻》《韻會》元俱切,音愚。《集韻》魚口出入。

《集韻》一曰聲也。《韻會》聲相和。《莊子·齊物論》前者唱于,而隨者唱喁。《音義》喁,五恭反,徐又音愚。《史記·日者傳》公等喁喁者也,何知長者之道乎。

《集韻》語口切,音偶。義同。《莊子音義》又五斗反。

五矩切,音麌。噞喁,魚口聚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