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却秋光太草草

出自:清代·李?媖《中秋阴雨用东坡先生韵》

拼音:[yǎn][què][qiū][guāng][tài][cǎo][cǎo]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琼楼岑崟接天高,中有仙人濡吟毫。
烟云落纸杂风雨,方塘潋滟生波涛。
闻说天台落桂子,故应缥缈随流水。
天香云外竟谁传,空阶夜滴凉音起。
世事犹来似走丸,珠宫几见瑞光蟠。
好凭玉笛吹深处,试掷虹桥入广寒。
漳水悠悠近清汴,古风逸事今多变。
隽句空留碧玉笺,雅词谁唱红牙板。
金飙肃肃合空山,云影虽沈那得坚。
自卷湘帘拜蟾魄,更留弦管夜深看。
每惜阴晴不长好,掩却秋光太草草
窈窕佳月难屡逢,此语吾闻自坡老。
锦绣罗胸未是贫,筵前棣萼亦诗人。
松花酒熟莫轻出,举盏惟邀修月客。

查看原文

注释

【秋光】1.秋日的阳光。 2.秋日的风光景色。
【草草】1.骚扰不安的样子。 2.匆忙仓促的样子。 3.亦作"艹艹"。草率;苟简。 4.忧虑劳神的样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掩】

掩【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衣檢切《正韻》於檢切,淹上聲。《說文》斂也。小上曰掩。《增韻》遮也。《禮·月令》仲夏,君子齊戒,處必掩身。《註》掩,猶隱翳也。《又》孟冬是察阿黨,則罪無有掩蔽。

乗其不備而覆之曰掩。《禮·曲禮》大夫不掩羣。《疏》禽獸羣聚,則多不可掩取之。《前漢·貨殖傳》掘冢搏掩。《註》博擊掩襲,取人物也。一說博,六博也。掩,意錢之屬。一曰撫也。《爾雅·釋訓》矜憐撫掩之也。《郭璞註》撫掩猶撫拍,謂慰恤也。

閉也。《韓愈詩》獨宿門不掩。

《揚子·方言》止也。

同也。江淮南楚之閒曰掩。《韻會》或作揜。

《集韻》烏感切,庵上聲。覆取也。與揜同。

於贍切,淹去聲。繅絲以手振出緒也。或作。通作淹。

乙業切,音浥。打也。掩本字。字頭从作。

【却】

卻【子集下】【卩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

《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

《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

訛作㕁。

【秋】

秋【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鰌。金行之時。《爾雅·釋天》秋爲白藏。《註》氣白而收藏也。《釋名》秋,就也,言萬物就成也。

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

《說文》禾穀熟也。《禮·月令》孟夏麥秋至。《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書·盤庚》乃亦有秋。

《禮·鄕飮酒義》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註》愁讀爲揫,斂也。察嚴殺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

九月爲三秋。《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四秋。《管子·輕重乙篇》歲有四秋,而分有四時。故曰:農事且作,請以什伍農夫賦耜鐵。此謂春之秋。大夏且至,絲纊之所作,此謂夏之秋。大秋成,五穀之所會,此謂秋之秋。大冬營室中,女事紡績緝縷之所作,此謂冬之秋。

《廣韻藻》竹秋,三月也。蘭秋,七月也。

秋秋,馬騰驤貌。《前漢·禮樂志》飛龍秋游上天。

《揚雄·羽獵賦》秋秋蹌蹌入西園。《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註》秋秋,猶蹌蹌。謂舞也。

春秋,魯史名。

大長秋,皇后官名。《前漢·百官表》景帝更將行爲大長秋。《師古註》將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時,長者,恆久之義。

姓。

七遙切,音鍫。《揚雄賦》秋秋蹌蹌。蕭該讀。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音若簫。秋與簫爲韻。

楚俱切,音蒭。《水南翰記》北方老嫗八九十歲,齒落更生者,能於夜出,食人嬰兒,名秋姑。秋讀如蒭酒之蒭。

【光】

光【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炗廣平聲。《說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

《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

諡法,能紹前業曰光。

姓。《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晉有光逸。

《集韻》古曠切,廣去聲。飾色也。或作䊯。

【太】

太【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

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

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

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

《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亦作太。

【草】

草【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屮《唐韻》采老切《集韻》在早切《韻會》《正韻》采早切,音懆。《說文》作艸,百卉也。經典相承作草。《書·禹貢》厥草惟繇。《詩·小雅》在彼豐草。《禮·祭統》草艾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註》草艾,謂艾取草也。《論衡》地性生草,山性生木。《大戴禮·易本命》食草者善走而愚。

《史記·陳丞相世家》惡草具進。《註》草,粗也。

《篇海》苟其禮也。《疏》草次,猶造次也。

《詩·小雅》勞人草草。《傳》草草,勞心也。

《易·屯卦》天造草昧。《疏》言天造萬物于草創之始。

《前漢·淮南王傳》常召司馬相如等視草廼遣。《註》謂爲文之草藳。《百官志註》一曹有六人,主作文書起草。《後漢·寵傳》蕭何草律。

《魏志·衞覬傳》覬好古文,隷、草無所不善。

姓。《正字通》草中。

《韻補》脞五切,徂上聲。《徐幹·齊都賦》焚梗林,燎圃草。

此苟切,凑上聲。《邊讓·章華賦》攜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嬙之素肘。形便纖以嬋娟兮,若流風之靡草。

《說文》自保切,音皁。草斗,櫟實也,一曰橡斗子。《徐鉉曰》今俗以此爲艸木之艸,別作皁字,爲黑色之皁。案櫟實可染白爲黑,故曰草,通用。今俗書或从白从十,或从白从七,皆無意義。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