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贼蜂屯遍吴楚

出自:清代·陈熙治《碧玉篇》

拼音:[jù][zéi][fēng][tún,zhūn][biàn][wú][chǔ]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碧玉小家女,生年十三五。
阿父为农阿兄贾,阿娘札札鸣机杼。
自幼生来不解愁,练裳椎髻妙无俦。
问名偶有邻家子,倚槛无言空自羞。
地底腾腾喧战鼓,剧贼蜂屯遍吴楚
强随父母出兵间,故乡回首成焦土。
凤泊鸾飘年复年,啼痕零落有谁怜。
一朝天半罡风起,吹入青楼大道边。
高楼巀嶪临黄浦,万斛明珠一歌舞。
辛苦空怜鸩作媒,浮沈难共鸳为侣。
妾身虽逐路旁花,妾心不作沾泥絮。
传来消息满江乡,一棹迎归下渡航。
点臂宫砂红彻骨,缝衣针脚密成行。
银汉无波愁似洗,乐昌破镜重圆矣。
梦里犹闻错愕声,灯前善保葳蕤体。
愿随厮养守田园,不同姊妹娇罗绮。
繁华篻箨义蒿衡,农家有女犹如此。
吁嗟乎,农家有女犹如此。

查看原文

注释

【剧贼】大盗,强悍的贼寇。亦用以贬称势力大的反叛者。
【蜂屯】犹蜂聚。
【吴楚】1.春秋吴国与楚国。 2.泛指春秋吴楚之故地。即今长江中﹑下游一带。 3.指吴地和楚地。比喻不同区域。 4.指汉高祖分封的吴楚诸侯国。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剧】

劇【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奇逆切《集韻》《韻會》《正韻》竭㦸切,音屐。《玉篇》甚也。《廣韻》增也,艱也。《王粲·詠史詩》人生各有志,終不爲此移。同知薶身劇,心亦有所施。《註》言三良殉秦穆,皆知死禍甚烈,不得不爲人用也。

戲也。《唐·杜牧·西江懷古詩》魏帝縫囊眞戲劇。

姓。《史記·游俠傳》雒陽有劇孟。

縣名。《集韻》在北海。

【贼】

賊【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昨則切《集韻》《韻會》疾則切,賊姦宄。《傳》殺人曰賊。

《詩·大雅》不僭不賊。《傳》不殘賊。

《左傳·僖九年》不僭不賊。《註》賊,傷害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賊賢害民,則伐之。《疏》賊虐。

害苗之蟲。《詩·小雅》去其螟螣,及其蟊賊。《傳》食節曰賊。《陸璣疏》賊似桃李中蠹蟲,赤頭身長而細耳。

【蜂】

蜂【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敷容切,音丰。與蠭同。《集韻》蠭通作蜂。

薄紅切,音蓬。《蒼頡篇》螽蜂,蟲名。字或作。

【屯】

屯【寅集上】【屮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集韻》《韻會》株倫切,音肫。《說文》難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難。从屮貫一。一,地也,尾曲。《玉篇》萬物始生也。

《廣韻》厚也。《易·屯卦》屯,剛柔始交而難生。

屯邅,難行不進貌。《易·屯卦》屯如邅如。別作迍。

《增韻》吝也。《易·屯卦》屯其膏。

《廣韻》《集韻》徒渾切《正韻》徒孫切,音豚。聚也,勒兵而守曰屯。《前漢·趙充國傳》分屯要害。

兵耕曰屯田。《周禮·冬官》有屯部,今曰屯田司。

姓,三國蜀漢法部尚書屯度。

屯留,縣名,在上黨。

《集韻》徒困切,音頓。亦姓。《風俗通》混屯,太昊之良佐,子孫因以爲氏。

叶徒沿切,音田。《馬融·廣成頌》校隊案部,爲前後屯。甲乙相伍,戊己爲堅。

【遍】

遍【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與徧同。詳彳部徧字註。

【吴】

吴【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俗吳字。《吳志·薛綜傳》無口爲天,有口爲吴。《正字通》此借字形爲諧語,非吴字本義。《正韻》吳字註亦作吴,非。(吳)〔古文〕音吾。國名。《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蠻,自號句吳。《註》宋衷曰:句吳,太伯始所居地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秦置,高帝六年爲荆國,十二年,更名吳。亦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吳縣。

《說文》郡也。《後漢·郡國志》吳郡,順帝分會稽置。《韻會》吳郡、吳興、丹陽爲三吳。《正字通》水經以吳興、吳郡、會稽爲三吳。指掌圖以蘇、常、湖爲三吳,其說不同。

《齊語》西服㳅沙西吳。《註》雍州之地。

天吳,水神也。《郭璞·山海經贊》八頭十尾,人面虎身。龍據兩川,威無不震。

《說文》姓也。《廣韻》太伯之後,因以命氏。

《方言》大也。《說文》大言也。《詩·周頌》不吳不敖。《傳》吳,譁也。

《魯頌》不吳不揚。《說文註》大言故夨大口以出聲。今寫詩者,攺吳作㕦,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釋文》吳,舊如字。何承天云:从口下大,故魚之大口者名㕦,胡化反,此音恐驚俗也。按《說文》《釋文》俱云吳作㕦讀,非。而《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諸書,吳字亦皆無去聲一音,惟正韻收吳入禡韻,詩朱註亦作去聲讀。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集韻》元俱切,音愚。虞古作吳。註詳虍部七畫。《釋名》吳,虞也。太伯讓位而不就,歸封于此,虞其志也。

與娛通。《詩·周頌》不吳不敖。《疏》正義曰:人自娛樂,必讙譁爲聲。故以娛爲譁也。定本娛作吳。

【楚】

楚【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粗上聲。或作䠂。《說文》叢木也。一曰荆。《詩·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註》楚楚,茨棘貌。

《詩·召南》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疏》荆屬。薪雖皆高,楚尤翹翹而高也。

《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註》楚,荆也。扑撻犯禮者。

萇楚,草名。羊桃也。《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楚楚,鮮明貌。《詩·檜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辛楚,痛也,別作憷。《陸機·與弟士衡詩》慷慨含辛楚。

國名。《書·禹貢》荆州之域,周熊繹始封。

三楚,地名。《史記·貨殖傳》淮北郡、汝南郡,西楚也。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東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南楚也。

南方曰楚。《後漢·史岑出師頌》朔風變楚。《李善註》朔,北方也,楚,南方也。

姓。《左傳》晉龜卜楚丘,趙襄子家臣楚隆。

《唐韻》《韻會》瘡據切,粗去聲。楚利也。

木名。出歷山。

《類篇》山於切,音疎。《杜甫·送孟十二詩》秋風楚竹冷,夜雪鞏梅春。

叶弭沼切,音杪。《前漢·楚元王傳》太上四子,伯兮早夭。仲氏王代,斿宅是楚。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