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山南北安禅地

出自:宋代·王安石《记梦》

拼音:[zhōng][shān][nán,nā][běi,bèi][ān][chán,shàn][dì,de]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月入千江体不分,道人非复世间人。
锺山南北安禅地,香火他时共两身。

查看原文

注释

【山南】古时泛指太华﹑终南两山以南之地。
【南北】1.南与北;南方与北方。 2.从南到北;南北之间。 3.或南或北。比喻不专一,不固定。 4.指"南学"与"北学"。 5.计谋。指本领。 6.明代俗称男子汉。
【安禅】佛教语。指静坐入定。俗称打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锺】

鍾【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職容切《集韻》《韻會》諸容切,音鐘。《說文》酒器也。《孔叢子·儒服篇》堯舜千鍾,孔子百觚。《正字通》壷屬。漢大官銅鍾,卽壷也。俗謂酒巵。《晉書·崔洪傳》洪性儉,屛遠珠玉,汝南王亮以琉璃鍾行酒,洪不執。

《玉篇》聚也。《左傳·昭二十一年》天子省風以作樂,器以鍾之。《註》鍾,聚也。以器聚音。

《二十八年》天鍾美於是。《晉書·王戎傳》然則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正字通》天所賦予亦曰鍾。《曹植詩》經危履險阻,未知命所鍾。《鮑照詩》去來今何道,未知生所鍾。

《廣韻》當也。

重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染羽。《註》鍾,重也。染色欲其深重,羽以飾王后之車及旌旂也。

量名。《左傳·襄二十九年》餼國人粟,戸一鍾。《註》六斛四斗曰鍾。《前漢·食貨志》穀糴千鍾。

《小爾雅》二缶謂之鍾。《註》八斛也。

《淮南子·要略篇》一朝用三千鍾贛。《註》鍾,十斛。

地名。《春秋·成十四年》會吳于鍾離。《註》鍾離,楚邑淮南縣。《左傳·昭六年》吳人敗其師于房鍾。《註》房鍾,吳地。《史記·王子侯者年表》千鍾侯劉搖。

縣名。《前漢·地理志》江夏郡鍾武縣。

國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吳公子燭庸奔鍾吾。《註》鍾吾,小國。

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水衡都尉屬官,有鍾官令丞。《註》鍾官,主鑄錢官也。《後漢·隗囂傳》坐挾銅炭,沒入鍾官。

姓。《左傳·定四年》鍾建負季芉。《註》鍾建,楚大夫。

鍾離,複姓。《五音集韻》世本云:與秦同祖,其後因封爲姓。

琴名。《前漢·王褒傳》雖伯牙操遞鍾。《註》臣瓚曰:楚辭九思云:奏伯牙之號鍾。號鍾,琴名也。馬融長笛賦曰:號鍾高調。伯牙以善鼓琴,不聞說能擊鍾也。晉灼曰:遞音遞送之遞,二十四鍾,各有節奏,擊之不常,故曰遞。師古曰:琴名是也。字旣作遞,則與楚辭不同,不得卽讀爲號,當依晉音耳。

龍鍾。竹名。產羅浮山。《韓愈詩》東野不得官,白首誇龍鍾。《丹鉛錄》龍鍾,似竹搖曳不自持也。《杜弼·爲侯景檄梁文》龍鍾稚子。《蘇氏演義》龍鍾,謂不翹舉,如䰐鬖拉搭之類。《荀子·議兵篇》隴種而退。《註》遺失貌如隴之種物。《正字通》龍鍾卽隴種二字聲之轉。或又作儱偅。《盧仝詩》作躘蹱。

垂淚貌。《琴操·退怨歌》空山欷歔涕龍鍾。

與鐘通。《正字通》說文鍾,酒器。从金重聲,職容切。鐘,樂器,秋分之音,物穜成,童聲,職茸切。分爲二,泥。漢志黃鐘,周禮作鍾。詩鐘鼓亦作鍾。古二字通用。

《集韻》朱用切,音種。《字林》酒器也。一曰樂器。

《韻補》叶諸良切,音章。《蜀昭烈帝贊》皇帝遺植,爰兹八方。別自中山,靈精是鍾。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南】

南【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那含切,音男。《說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前漢·律歷志》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南呂何。南者,任也。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

樂名。《詩·小雅》以雅以南。《韻會》南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樂名。

姓。《韻會》魯大夫南遺。《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南齊轡。

雙南,金也。《范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南之價彌高。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

《翻譯名義》合掌作禮曰和南。《淳化帖衞夫人書》衞和南。

《韻補》叶尼心切,音寧。《詩·邶風》遠送于南。沈重讀。《陸雲·喜霽賦》朱明啓,凱風自南,復火正之舊司,黜后土于重隂。

【北】

北【子集下】【匕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綳入聲。《說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徐曰》乖者,相背違也。《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玉篇》方名。《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

《廣韻》奔也。《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

《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音背。《集韻》違也。《正韻》分異也。《書·舜典》分北三苗。《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

【安】

安【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

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

《諡法》和好不爭曰安。

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焉,猶何之於曷,音別義通。

姓。《風俗通》漢太守安成,唐安金藏。

安期,安平,俱複姓。

州名,春秋時鄖國,漢屬江夏郡,宋改爲安州。

叶烏前切,音煙。《詩·大雅》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叶於眞切,音因。《蘇軾·李仲蒙哀辭》矯矯犖犖,自貴珍兮。欺世幻俗。內弗安兮。

【禅】

禪【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時戰切,音繕。封禪。《韻會》築土曰封,除地曰禪。古者天子巡守,至於四岳,則封泰山而祭天,禪小山而祭山川。舜典,歲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是也。齊桓公欲封泰山,管仲設辭拒之,謂非有符瑞,不可封禪。至秦始皇惑於神仙之說,欲禱祠以求長生,遂以封禪爲異典。項氏曰:除地爲墠,後改曰禪,神之矣。

代也。禪讓,傳與也。《孟子》唐虞禪。一作嬗。《前漢·律歷志》堯嬗以天下。《師古往》嬗,古禪讓字也。

通作擅。《荀子·正論篇》堯舜擅遜。《註》與禪同。

作儃。《揚子·法言》允哲堯儃舜之重。《註》同禪。

漢書禪多作䄠。詳䄠字註。

《廣韻》市連切《集韻》《韻會》時連切,音蟬。靜也。浮圖家有禪說。《傳燈錄》禪有五,外道禪,凡夫禪,小乗禪,大乗禪,最上乗禪。《杜甫詩》虛空不離禪。

【地】

地【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埊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易·說卦傳》坤爲地。《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第也,但也。《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