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缘黄犊腹犹枵

出自:清代·陈廷宪《澎湖杂咏 其十六》

拼音:[zhī,zhǐ][yuán][huáng][dú][fù][yóu][xiāo]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一束生刍未肯烧,只缘黄犊腹犹枵
更从牛后传薪火,曝向斜阳胜采樵。

查看原文

注释

【只缘】只因为。
【黄犊】1.小牛。 2.蜗牛的别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只】

只【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紙。《說文》語已詞也。《詩·鄘風》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左傳·襄二十七年》諸侯歸晉之德只。

《詩·王風》其樂只且。《箋》言其自樂此而已。

《小雅》樂只君子。《箋》只之言是也。

姓。《正字通》明有只好仁。

《廣韻》《集韻》章移切《韻會》支移切,音支。《廣韻》專辭。

《五音集韻》之日切,音質。本之爾切,無質音,今讀若質,俗音新增。

《韻會小補》章忍切,音軫,引集韻云:只通作軹,莊子大宗師,而奚來爲軹。○按《集韻》軹註,無只通作軹之明文,雖字義相同,實非一字,《韻會》小補非。

《楊氏轉註古音》引《楚辭》大招,白日昭只。只讀作馨,語餘聲。本作。

【缘】

緣【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以絹切《集韻》《韻會》余絹切,音願。《說文》衣純也。《禮·深衣》純袂緣,純邊,廣各寸半。《註》緣,緆也。《前漢·公孫弘傳》緣飾以儒術。《註》譬之於衣加純緣者。

《廣韻》與專切《集韻》余專切,音沿。《玉篇》因也。

循也。《孟子》猶緣木而求魚也。

順也。《莊子·養生主》緣督以爲經。

夤緣,連絡也。《韓愈·古意》靑壁無路難夤緣。

《廣韻》吐亂切。與褖同。《周禮·天官·內司服》緣衣。《註》此緣衣者,實作褖衣也。褖衣御于王之服,亦以燕居。

《韻補》叶余倫切,陸機思歸賦,以緣字叶雲。

【黄】

黃【亥集下】【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

《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

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

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

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

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

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

縣名。《前漢·地理志》黃縣屬東萊郡,內黃屬魏郡,外黃屬留郡。《註》縣有黃溝澤,故名。師古曰:惠公敗宋師于黃,杜預以爲外黃縣東有黃城,卽此地。

中黃,天子內藏。《後漢·桓帝紀》建和元年,芝生於黃藏府。

官名。《杜氏通典》乗黃令,晉官,主乗輿金根車。《又》晉以后,給事黃門侍郞,散騎常侍,俱屬門下省,稱曰黃散。

老人曰黃髮。《禮·曲禮》君子式黃髮。《疏》人初老則髮白,太老則髮黃。《爾雅·釋詁》黃髮齯齒鮐背耈老,壽也。《疏》壽考之通稱。

小兒曰黃口。《淮南子·汜論訓》古之伐國,不殺黃口。《高誘註》黃口,幼也。《唐開元志》凡男女始生爲黃,四歲爲小,十六爲丁,六十爲老。每歲一造計帖,三年一造戸籍,卽今之黃冊也。

翠黃,飛黃,馬名。《淮南子·覽冥訓》靑龍進駕,飛黃伏皁。《詩·魯頌》有驪有黃。《註》黃騂曰黃。

鵹黃,鳥名。《爾雅·釋鳥倉庚註》卽鵹黃也。

黃目,卣罍類。《禮·郊特牲》黃目,鬱氣之上尊也。黃者,中也。目者,氣之淸明者也。

大黃,弩名。《太公·六韜》陷堅敗强敵,用大黃連弩。《史記·李廣傳》以大黃射其裨將。

大黃,地黃,硫黃,雄黃,雌黃,藥名。

流黃,綵也。《古詩》少婦織流黃。《廣雅》作留黃。

會稽竹簟供御,亦號流黃。《唐詩》珍簟冷流黃。

《正字通》貼黃,卽古引黃。唐制,詔勑有更改,以紙貼黃,其表章略舉事目,見於前封皮者,謂之引黃。后世卽以引黃爲貼黃,不用黃紙。

倉黃,急遽失措貌。《風土記》大雪被南越,犬皆倉黃吠噬。

《玉篇》馬病色也。《爾雅·釋詁》虺隤,黃病也。《註》皆人病之通名,而說者便以爲馬病。《詩·周南》我馬虺隤。

【犊】

犢【巳集下】【牛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音獨。《說文》牛子也。从牛賣聲。《爾雅·釋畜》其子,犢。《禮·月令》犧牲駒犢,舉書其數。

《禮器》天子適諸侯,諸侯膳以犢。

《前漢·溝洫志》河決淸河靈鳴犢口。《註》師古曰:淸河之靈縣鳴犢河口也。

《前漢·地理志》北海郡桑犢縣。雲中郡犢和縣。

【腹】

腹【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說文》本作腹,厚也。一曰身中。《爾雅·釋詁》腹,厚也。《詩·小雅》出入腹我。《傳》厚也。《箋》腹,懷抱也。《禮·月令》孟冬之月,水澤腹堅。《註》腹,厚也。

《增韻》肚也。《釋名》腹,複也,富也,腸胃之屬,以自裹盛復於外複之,其中多品,似富者也。《易·說卦》坤爲腹。《疏》坤能包藏含容,故爲腹也。

凡借以喻物。《詩·周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河圖引蜀謠》汶阜之山,江出其腹。

遺腹。《前漢·昭帝紀》泗水戴王有遺腹子煖。

腹疾。《左傳·宣十六年》叔展曰:河魚腹疾柰何。

衣名。《釋名》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

姓。《戰國策》腹擊爲室而鉅。《註》趙臣。

人名。《史記·燕世家》燕王命相栗腹約歡趙。

《韻補》叶音必。《易林》隂寒主疾,水離其室。民飢于食,不病心腹。

【犹】

犹【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尤救切,音宥。獸名。(猶)《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註》健上樹。《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

《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

《廣韻》似也。《詩·召南》寔命不猶。《傳》猶,若也。

《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

《集韻》可止之辭也。《詩·魏風》上愼旃哉,猶來無止。《傳》猶,可也。

本作猷。《詩·小雅》克壯其猶。《傳》猶,道也。《箋》猶,謀也,兵謀也。《疏》能光大其運謀之道。《又》謀猶回遹。《箋》謀爲政之道。

《大雅》王猶允塞。《箋》猶,謀也。

《廣韻》尚也。《禮·檀弓》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

《詩·周頌》嶞山喬嶽,允猶翕河。《箋》猶,圖也。小山及高嶽,皆信按山川之圖而次序祭之。

夷猶。《禮·檀弓》君子蓋猶猶爾。《註》疾舒之中。《楚辭·九歌》君不行兮夷猶。

《管子·地員篇》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狀如糞。

《前漢·地理志》厹猶縣,屬臨淮郡。

姓。《正字通》宋猶道明。

《集韻》《正韻》餘招切,音遙。《集韻》本作䚻。徒歌也。或作謠。

與搖通。《禮·檀弓》咏斯猶,猶斯舞。《註》猶當爲搖,謂身動搖也。秦人猶搖聲相近。《釋文》猶依註作搖,音遙。

《廣韻》《集韻》居祐切,音究。《爾雅·釋獸音義》弋又反。

《廣韻》《集韻》《韻會》余救切,音柚。《爾雅·釋獸音義》羊救反。

叶余久切,音酉。《詩·小雅》式相好矣,無相猶矣。好叶許厚反。(猶)

【枵】

枵【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虛嬌切,音囂。《說文》木根空也。

虛也。《左傳·襄二十八年》歲在星紀,而淫于元枵。《杜註》元枵卽虛也。徐按《爾雅》虛星子位之次,枵,虛耗之名,北方樹木皆虛,从木色黑,故曰元。杜預曰:元枵三宿,虛在其中。

《周禮·地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鄭註》元枵,齊也,靑州分野。

《正字通》凡物饑耗曰枵,人饑曰枵腹。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