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意书檠

出自:清代·奭良《六州歌头 南涧体》

拼音:[yǎ][yì][shū][qíng]

平仄:仄仄平平

沈思往昔,历历事堪惊。
长卿病。
嵇生性。
忒宁馨。
总无成。
孤负青灯影,文字瘿。
连番屏。
叨一命。
迁九鼎。
选人行。
作吏东京。
荐祢随朝觐。
乘鄣边亭。
似浮萍蕉梦醒。
一晌扬荆。
阳六俄经。
恨余生。
在京南顷。
系狗颈。
蛾贼靖。
左迁丞。
拌断梗。
甘画饼。
又扬旌。
惹他评。
料彻红巾盛。
从先事,不曾听。
柴门迥。
芸馆聘。
然藜青。
雅意书檠
依样遭髡刭。
令人瞠。
只庾郎霜鬓。
柔翰尚多情。
此意难平。

查看原文

注释

【雅意】1.素来的意愿﹔本意。 2.很留意。 3.风雅的情趣。 4.美意﹔好意。常用为敬辞。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雅】

雅【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烏加切《集韻》於加切,居。秦謂之雅。从隹从牙。《註》徐鉉曰:今俗別作鴉,非是。《集韻》亦作鴉鵶。

《小爾雅》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謂之雅烏。

《唐韻》五下切《集韻》《韻會》《正韻》語下切,音庌。義同。

《玉篇》正也。《爾雅疏》雅,正也。《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註》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爲後世法。

《詩·小雅》以雅以南。《箋》雅,萬舞也。周樂尙武,故謂萬舞爲雅。雅,正也。

《論語》子所雅言。《註》孔曰:雅言,正言也。《朱註》雅,常也。

《玉篇》儀也,嫻雅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從車騎,雍容閒雅甚都。

《玉篇》素也。《史記·張耳餘傳》張耳雅遊。《註》韋昭曰:雅,素也。

《史記·淮南王傳》天子以伍被雅辭,多引漢之美。《後漢·竇后紀》及見雅以爲美。

樂名。《周禮·春官·笙師》應雅。《註》雅,狀如漆筩而弇口,大二圍,長五尺六寸,以羊韋鞔之,有兩紐疏畫。

酒器名。《東觀漢記》今日歲首,請上雅壽。《註》雅,酒閜也。別作㿿。

姓。《正字通》元詩人雅㙈。

《五音集韻》五加切,音牙。人名。周書有君雅,通作牙。

叶語可切。《仲長統·述志詩》百慮何爲,至要在我。叛散五經,滅棄風雅。

【意】

意【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於記切《正韻》於戲切,音䔬。志之發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爲情所意念謂之意。《禮運》非意之也。《註》意,心所無慮也。《疏》謂於無形之處,用心思慮也。無慮,卽慮無也。

與抑通。《徐鍇曰》見之於外曰意。意,猶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禮》武王問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歟。意猶抑。《論語》抑與之歟。《漢石經》作意,抑猶意,古通用也。

《轉注古音》於宜切,音醫。《前漢·韓信傳》意嗚猝嗟。

叶乙力切,音億。《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羣臣頌功,請刻於石,表垂乎常式。

與臆通。《賈誼·服賦》請對以意。《史記》作臆。《師古曰》叶韻音億。《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見而象,因言以會意也。

【书】

書【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傷魚切《集韻》《韻會》《正韻》商居切,,著也。从聿从者。隷省作書。《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註》書契,所以決斷萬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註》書,六書之品。

《地官·保氏》乃敎之六藝,五曰六書。《註》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許愼·說文序》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

書有六體。《前漢·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隷書、繆篆、蟲書。

《說文》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隷書。

《尙書序疏》諸經史因物立名,物有本形,形從事著,聖賢闡敎,事顯於言,言愜羣心,書而示法,旣書有法,因號曰書。故百氏六經總曰書也。《史記·禮書註》書者,五經六籍總名也。《釋名》書,庶也。紀庶物也。

《詩·小雅》畏此書。

《周禮·天官·司書註》主計會之簿書。

《左傳·昭六年》鄭人鑄書於鼎。

《左傳·昭六年》叔向使詒子產書。○按卽書牘也。

《前漢·董仲舒傳》對亡應書者。《註》書,謂詔書也。

官名。《前漢·成帝紀》初置尙書,員五人。

《百官公卿表》中書謁者。

【檠】

檠【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通作㯳。《詩·秦風》竹閉緄縢。《釋文》弓檠曰䩛。《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註》內之檠中。《淮南子·修務訓》弓必待檠,而後能調。

借作燈檠字。檠,架也。韓愈有短檠歌。

《唐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音景。義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敬切,音競。檠子,疉名。《類篇》有足所以几物,卽隔子也。《前漢·地理志》朝鮮民飮食以籩豆。《師古註》以竹曰籩,以木曰豆,今之檠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