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方嚄唶

出自:清代·张谦宜《中卫》

拼音:[qín][bīng][fāng][huò,ǒ][jiè,zé,jí]

平仄:平平平仄平

山势东南尽,河流西北斜。
旋风高折树,烈日下蒸沙。
斥土无萤火,炎天有柳花。
田淤香稻叶,水冷细芹芽。
虎迹连荒车,驼鸣急暮笳。
孤城开四术,板屋列千家。
烽接临洮塞,星冲北望槎。
青酥三接酒,紫雪九烝茶。
马市雕题译,浮屠驯象车。
佛曾分舍利,龙亦载袈裟。
礼视和亲重,装如报聘奢。
降王收部曲,堠骑射亭鸦。
四姓归都护,三边付押衙。
秦兵方嚄唶,齐客正咨嗟。
倚剑崆峒外,垂纶瀚海涯。
壮心愁岁晚,秋色上蒹葭。

查看原文

注释

【嚄唶】1.大声呼叫。形容勇悍。 2.借指勇悍之士。 3.震惊貌。 4.多言;大声谈论。形容不知顾忌或意气飞扬。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秦】

秦【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螓。國名。《說文》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詩·秦風·車鄰註》秦,隴西谷名。在雍州鳥鼠山之東北。《疏》今秦亭,秦谷也。《韻會》春秋秦國,漢置天水郡,後魏改秦州。《釋名》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潤也。

三秦。《史記·項羽紀》三分關中,王秦降將,章邯雍王,司馬欣塞王,董翳翟王,爲三秦。

大秦國。《後漢·西域傳》大秦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其人民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

姓。秦自顓頊後,子嬰旣滅,支庶以爲秦氏。

《說文》一曰秦,禾名。

叶慈良切,音牆。《易林》玉璧琮璋,執贄是王。百里寧越,應聘齊秦。

【兵】

兵【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丙平聲。《說文》械也。《增韻》戎器也。《世本》蚩尤以金作兵。兵有五,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

執兵器從戎者曰兵。《禮·月令》命將帥選士厲兵。《周禮·夏官》中秋敎治兵。《廣韻》戎也。

擊敵曰兵之。《左傳·定十年》公會齊景公于夾谷,齊犁彌使萊人以兵劫公。孔子以公退,曰:士兵之。《註》命士官擊萊人也。

《禮·曲禮》死所殺者,謂爲兵也。

必良切,音浜。《詩·衞風》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史記·天官書》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寧昌。《白虎通》武王望羊,是謂攝揚。盱目,春秋足耀兵。與齡、纓爲韻。

《韻補》叶犇謨切,音逋。《道藏歌》解帶天皇寢,停駕高上兵。玉眞啓角節,翊衞自相扶。

【方】

方【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船也。

《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

《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釋文》視日景,以別東西南北四方,使有分別也。《禮·內則》敎之數與方名。《註》方名,如東西也。

《易·未濟》君子以愼辨物居方。《疏》各居其方,皆得安其所。《詩·大雅》萬邦之方,下民之王。《箋》方,猶嚮也。《疏》諸言方者,皆謂居在他所,人嚮望之,故云:方,猶嚮也。

道也。《易·恆卦》君子以立不易方。《註》方,猶道也。《禮·樂記》樂行而民鄕方。《註》方,猶道也。

《易·復卦》后不省方。《註》方,猶事。《疏》不省視其方事也。

術也,法也。《易·繫辭》方以類聚。《疏》方謂法術性行。《左傳·昭二十九年》官修其方。《註》方,法術。

放也。《書·堯典》方命圯族。《釋文》方,放也。

有之也。《詩·召南》維鵲有巢,維鳩方之。《傳》方,有之也。

今也。《詩·秦風》方何爲期。《箋》方今以何時爲還期。《莊子·天地篇》方且本身而異形。《註》凡言方且者,言方將有所爲也。

穀始生未實也。《詩·小雅》旣方旣皁。《箋》方,房也。謂孚甲始生而未合時也。

倂也。《儀禮·鄕射禮》不方足。《註》方,猶倂也。

旁出也。《儀禮·大射禮》左右曰方。《註》方,旁出也。

板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於方。《註》方,板也。《禮·中庸》布在方策。《註》方,板也。策,也。

常也。《禮·檀弓》左右就養無方。《註》方,猶常也。

文也。《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註》方,猶文章也。

義之宜也。《左傳·隱三年》臣聞愛子,敎之以義方。

《閔二年》授方任能。《註》方百事之宜也。

比方也。《論語》子貢方人。《何晏註》比方人也。

《博雅》方,大也,正也。

祭名。《詩·小雅》以社以方。《傳》迎四方氣於郊也。

地名。《詩·小雅》侵鎬及方。《註》鎬,方,皆北方地名。

姓。《詩·小雅》方叔涖止。《傳》方叔,卿士也。

官名。《周禮·夏官·司馬》職方氏,土方氏,懷方氏,合方氏,訓方氏,形方氏。《前漢·朱雲傳註》尚方,少府之屬官也,作供御器物。

醫方。《史記·扁鵲傳》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前漢·郊祀志》少君者,故深澤侯人主方。《註》侯家人主方藥也。

《廣韻》《集韻》符方切,音房。方與,縣名。《前漢·高帝紀》沛公攻胡陵方與。《註》音房預,屬山陽郡。

《集韻》蒲光切,音旁。彷或作方。《前漢·揚雄傳》方皇於西淸。《註》方皇,猶彷徨也。

文紡切。蝄或作方。《周禮·夏官·方相氏》敺方良。《註》方良,罔兩也。木石之怪夔罔兩。《張衡·東京賦》腦方良。《註》方良,草澤之神也。○按《說文》作蝄蜽。

《集韻》甫兩切,音倣。效也。

《韻補》叶膚容切《道藏·左夫人歌》騰躍雲景轅,浮觀霞上空。霄軿縱橫舞,紫蓋記靈方。

【嚄】

嚄【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4画

《廣韻》胡伯切《集韻》胡陌切,音讗。《廣韻》大喚。《集韻》一曰嚄唶,多言。《史記·信陵君傳》晉鄙嚄唶宿將。詳唶字註。

《史記·外戚世家》武帝下車泣曰:嚄,大姊何藏之深也。《註》索隱曰:蓋恡之辭耳。正義曰:嚄,責失聲驚愕貌。

《集韻》屋虢切,音擭。驚怛聲。

屋郭切,音雘。同無味也。

【唶】

唶【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夜切,音借。《廣雅》唶唶,鳴也。

歎聲。《後漢·光武紀》蘇伯阿遙望見舂陵郭,唶曰:氣佳哉,鬱鬱蔥蔥然。《註》唶,歎也。

《鹽鐵論》鄙夫樂咋唶,而怪韶濩。《註》咋唶,里歌也。古有咄唶歌。

《集韻》助伯切,音柞。唶唶,聲也。

《廣韻》側伯切《集韻》《韻會》《正韻》側格切,音窄。《廣韻》本作諎,大聲也。《史記·信陵君傳》晉鄙嚄唶宿將。《註》唶,莊白反。索隱曰:嚄唶,謂多詞句也。正義曰:聲類云:嚄,大笑,唶,大呼。

《集韻》聲也。《爾雅·釋鳥》行鳸唶唶。《疏》唶唶,鳥聲貌。《釋文》唶音責。《左傳·昭十七年九扈註》行扈唶唶。《釋文》唶,側百反。

子夜反。

助額反。

《集韻》資昔切,音積。歎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