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须控鹤归缑岭

出自:清代·邝露《洞箫行》

拼音:[huì,kuài][xū][kòng][hè][guī][gōu][lǐng,líng]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贵不愿夔龙侍辇歌九韶,富不愿金谷秦筝按六幺。
但愿中秋无云月当午,王郎酒酣为余吹洞箫。
洞箫翕兮天气清,北斗插地天河倾。
洞箫急兮天气肃,秦娥咽月湘妃哭。
大簥箫箫风入松,崩云裂石吟水龙。
小言札札机弄杼,一声两声落花雨。
欲啭不啭态自生,上林学语调春莺。
天声竹声妙无间,紫塞衔芦迭秋雁。
秋雁春莺嗾嗾啼,尽随明月霭金闺。
鸳鸯机上流黄妾,络纬镫边织锦妻。
别有关山限城阙,风吹不到音尘绝。
纨扇朝辞汉辇恩,琵琶夜控胡天月。
月中霜杵响泠泠,孤猿啸月不可听。
开处乍疑花踯躅,放时还作雨淋铃。
淋铃踯躅成幽咽,幽咽不通声暂歇。
定有肝肠未许人,指中飞出莲花舌。
自言结客少年场,芙蓉出水未有霜。
十年学调白翎雀,四海难逢金凤凰。
今夕何夕是三五,夜如何其夜未央。
请君徘徊三五弄,请君为作洞箫行。
我初好音惟好此,羌篴胡笳空聒耳。
不惜黄金铸子期,不遇平原不买丝。
秦时弄玉去不返,嗟君此曲出已晚。
不羡君家王子渊,青宫作赋万人传。
不羡君家王子晋,玉笙一阕花千仞。
羡君颜色簺花红,呼吸噫气通玄风。
会须控鹤归缑岭,不教吹箫入汉宫。

查看原文

注释

【会须】1.适逢需要。 2.应当。
【控鹤】1.相传周灵王太子王子乔喜吹笙,学凤鸣,道士浮丘公接他上嵩山。三十年后,有人找到他,他说:叫我家里人在七月七日那天在缑氏山等我。到时候,王子乔骑着白鹤在山顶上向大家招手。见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后因以"控鹤"指得道成仙。 2.宿卫近侍之官。唐武后尝置控鹤府,后改称奉宸府,寻废。昭宗时复置控鹤排马官。其后历代禁军亦有以控鹤为名者,五代有控鹤军;宋有控鹤监,亦设有控鹤军。参阅《新唐书.则天皇后纪》﹑《新唐书.兵志》﹑《新五代史.唐明宗纪》﹑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元史.世祖纪》。
【鹤归】指丁令威化鹤归辽事。
【缑岭】即缑氏山。多指修道成仙之处。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会】

會【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黃外切,音繪。合也。《易·乾卦》亨者,嘉之會也。《疏》使物嘉美之會聚。《書·禹貢》灉沮會同。《疏》謂二水會合而同。

《洪範》會其有極。《疏》會,謂集會。《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衆。

《周禮·天官·大宰》大朝覲會同。

《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

《禮·檀弓》周人作會,而民始疑。《註》會,謂盟也。《左傳·昭三年》有事而會,不協而盟。

《左傳·宣七年》凡師出與謀曰及,不與謀曰會。

《集韻》《韻會》古外切,音儈。與繪通。《書·益稷》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傳》會,五采也。《釋文》馬、鄭作繪。

《詩·衞風》會弁如星。《箋》會,謂弁中之縫也。《釋文》會,《說文》作䯤。《周禮·夏官·弁師》王之皮弁會五采。《註》會,作䯤。鄭司農云:謂以五采束髮也。士喪禮曰:檜用組,乃笄。檜,讀與䯤同,書之異耳。

《周禮·天官·小宰》聽出入以要會。《註》謂計最之簿書,月計曰要,歲計曰會。

《天官·司會註》會,大計也。

《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揚州,其山鎭曰會稽。《註》會稽,在山隂。

姓。《姓氏急就篇》漢武陽令會栩。

《集韻》古活切,音括。會撮項椎也。

《集韻》戸栝切,音活。《莊子·人閒世》會撮指天。向秀讀。

《韻補》今聲濁,叶泰。古聲淸,叶祭。《卻正·釋譏》三方鼎峙,九有未乂。聖賢拯救之秋,列士樹功之會。

【须】

須【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錫兪切《集韻》《韻會》詢趨切,音需。《說文》面毛也。《易·賁卦》賁其須。《註》須之爲物上附者也。《疏》須上附于面。《釋名》頤下曰須。須,秀也。別作䰅。俗作鬚。

待也。《易·歸妹》歸妹以須。《詩·邶風》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與,待也。

資也,用也。與需通。《爾雅·釋獸須屬》獸曰釁,人曰撟,魚曰須,鳥曰狊。《疏》此皆氣倦體罷所須若此,故題云須屬也。

斯須,猶須臾也。《禮·樂記》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遲緩也。《左傳·成二年》子不少須,衆懼盡。《後漢·淸河孝王傳》且復須留。《註》《東觀記》須留,作宿留。

須女,星名。《史記·天官書·婺女註》正義曰:須女,四星。亦婺女,天少府也。須女,賤妾之稱,婦職之者。

國名。《春秋·僖二十二年》公伐邾,取須句。《公羊傳》作須朐。《前漢·地理志》東郡須昌縣,故須句國。

《左傳·定四年》分唐叔以密須之鼓。《史記·周紀》文王伐密須。《註》密須氏,姞姓之國。今安定隂密縣是也。

邑名。《詩·邶風》思須與漕。《傳》須、漕,衞邑。

《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順陽有須聚。

菜名。《爾雅·釋草》須薞無。《疏》詩谷風,采葑采菲。傳,葑須也。先儒以須葑蓯當之。孫炎云:須,一名葑蓯。

草名。《爾雅·釋草》臺,夫須。《疏》臺,一名夫須。莎草也。

鳥名。《爾雅·釋鳥》鷉,須鸁。《疏》鷉,一名須鸁。

兵器。《䆁名》須盾,本出於蜀。須,所持也。

《揚子·方言》須,捷敗也。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謂之須捷。

姓。《左傳·莊十七年》有須遂氏。《戰國策》魏大夫須賈。

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

《左思·吳都賦》旗魚須。《註》以魚須爲旗之竿也。

《集韻》逋還切,音斑。班也。《禮·玉藻》笏,大夫以魚須文竹。《釋文》崔云:用文竹及魚班也。隱義云:以魚須飾文竹之邊。須音班。

叶心秋切,音修。《息夫躬辭》嗟若是兮欲何留,撫神龍兮攬其須。《陸雲·九愍》生遺年而有盡,居靜言其何須。將輕舉以遠覽,眇天路而高遊。《註》須,求也。《說文徐註》此本須鬢之須。頁,首也。彡,毛飾也。借爲所須之須。俗書从水,非。毛氏曰:須與湏別。湏,火外切。爛也。

【控】

控【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若貢切,空去聲。《說文》引也。《廣韻》告也。《詩·鄘風》控于大邦。《毛傳》控,引也。《朱傳》控持而告之。《前漢·婁敬傳》控弦四十萬騎。《註》皆引弓也。

操制也。《詩·鄭風》抑磬控忌。《傳》止馬曰控。

投也。《莊子·逍遙遊》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集韻》枯公切,音空。除也。亦引也。《班固·西都賦》鳥驚觸絲,獸駭値鋒。機不虛掎,弦不再控。

《唐韻》苦江切《集韻》《韻會》枯江切,音腔。打也。《莊子·外物篇》儒以金椎控其頤。

《集韻》《韻會》克講切,腔上聲。義同。

【鹤】

鶴【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下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曷各切,鶴也。古謂之仙禽,亦名露禽,或又謂之隂羽。《本草》鶴白色㿥㿥,故又名八公。《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詩·小雅》鶴鳴于九臯,聲聞于天。《淮南子·說山訓》雞知將旦,鶴知夜半。《左傳·閔二年》衞懿公好鶴,鶴有乗軒者。

地名。《史記·衞世家註》鶴城在滑州匡城縣正南十五里。

《莊子·徐無鬼》君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閒。《郭註》鶴列,陳兵也。

鶴膝,矛名。鶴之膝隆起,故吳矛骹大者爲鶴膝。

《逸雅》鋤,助也。齊人謂其頭曰鶴,似鶴頭也。

姓。鶴壽,見《金史》。

《正韻》與翯同。《詩·大雅》白鳥翯翯。《孟子》作鶴鶴。

叶胡沃切,音礐。《嵆康·琴賦》下逮謠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別鶴。

【归】

歸【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音騩。還也,入也。《詩·小雅》薄音旋歸。

還所取之物亦曰歸。《春秋·定十年》齊人來歸鄆、讙、龜隂田。

《禮·祭義》父母全而生之,予全而歸之。《孟子》久假而不歸。皆還復之義。

《春秋·隱元年》歸惠公仲子之賵。《杜註》歸者,不反之辭。《桓七年》突歸于鄭。《穀梁傳》歸,易辭也。

依歸也。《詩·曹風》于我歸處。《毛傳》歸,依歸也。

歸附也。《穀梁傳·莊二年》王者,民之所歸往也。《詩·大雅》豈弟君子,民之攸歸。

《說文》女嫁也。《詩·周南》之子于歸。《禮·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穀梁傳·隱二年》婦人謂嫁曰歸,反曰來歸。《註》嫁而曰歸,明外屬也。反曰來歸,明從外至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夫人歸寧曰如某,出曰歸于某。

投也,委也。《左傳·襄三年》請歸死于司敗。

《前漢·申屠嘉傳》鼂錯恐自歸景帝。《註》師古曰:自首于天子。

與也,許也。《論語》天下歸仁焉。

合也。《禮·緇衣》私惠不歸德。《註》謂不合於德義。

終也。《左傳·宣十一年》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之。

歸妹,卦名。

三歸,臺名。《史記註》三歸,取三姓女也。

指趨曰歸。《易·繫辭》殊途而同歸。《史記·李斯傳》覩指而識歸。

道家有八歸。《參同契》九還、七返、八歸、六居。《註》八歸者,天三生木,地八成汞,戊己一合,木汞之眞,歸煉鼎中,故曰八歸。

《謝察微·算經》有歸法,歸已入之數也。

歸藏,黃帝《易》名。一曰殷《易》。《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二曰歸藏。《註》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而藏之于中。此《易》以純坤爲首,故名。

《爾雅·釋親》女子謂晜弟之子爲姪,謂姪之子爲歸孫。

饋也。《論語》歸孔子豚。《晉語》不腆敝邑之禮,敢歸諸下執政。

山名。《山海經》太行之山,其首曰歸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

州名。《廣韻》本春秋夔子國,武德初,割夔州之秭歸巴東二縣,置州,取歸國爲名也。《廣輿記》今屬荆州府。

姓。

歸邪,星氣名。《前漢·天文志》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邪音虵。

忘歸,矢名,見《公孫子》。

姊歸,鳥名。當歸,藥名。

《集韻》求位切,音匱。同饋。《說文》餉也。亦讀如字。義見上。籀省作㱕。漢作歸。

【缑】

緱【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鉤。《說文》刀劒緱也。《史記·孟嘗君傳》馮先生甚貧,猶有一劒耳。

蒯緱。《註》蒯草名緱,謂把劒之物。言其劒無物可,但以蒯繩纏之,故云蒯緱。

《集韻》墟侯切,音摳。緱氏,地名。《戰國策》塞轘轅緱氏之口。《註》緱氏,以山爲名。《前漢·武帝紀》將幸緱氏。《註》河南縣也。

姓。《孝子傳》陳留緱氏女。

【岭】

岭【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郎丁切,音零岭巆,山深貌。

山名。《唐·元結·閔岭中樂府》入岭中而登玉峰。(嶺)〔古文〕阾《唐韻》良郢切《集韻》《正韻》里郢切《韻會》里整切,音領。《說文》山道也。《廣韻》山坡也。《正字通》山之肩領,可通道路者。《裴潛廣州記》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爲五嶺。《鄧德明·南康記》大庾,桂陽,騎田,九眞,都龎,臨賀,萌渚,始安,越城,爲九嶺。《沈約詩》置嶺白雲閒。

通作領。《前漢·嚴助傳》輿轎而踰領。

叶離珍切,音陵。《王褒·九懷》駕元螭兮北征,曏吾路兮蔥嶺。連五宿兮建旄,揚氛氣兮爲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