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具投诸江

出自:宋代·王安石《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

拼音:[cāo][jù][tóu][zhū][jiāng]

平仄:平仄平平平

叶侯越著姓,胄出实楚叶。
缙云虽穷远,冠盖传累叶。
心大有所潜,肩高未尝胁。
飘飘凌云意,强御莫能慑。
辟雍海环流,用汝作舟檝。
开胸出妙义,可发蒙起魇。
词如太阿锋,谁敢触其铗。
听之心凛然,难者口因嗋。
抟飞欲峨峨,锻堕今跕跕。
忘情塞上马,适志梦中蝶。
若金静无求,在冶惟所挟。
载醪但彼惑,馈浆非我谍。
经纶安所施,有寓聊自惬。
棋经看在手,棋诀传满箧。
坐寻棋势打,侧写棋图贴。
携持山林屐,刺擿沟港艓。
一枰尝自副,当热宁忘箑。
反嗤褦襶子,但守一经笈。
亡羊等残生,朽筴何足摺。
欢然值手敌,便与对匕筴。
纵横子堕局,腷膊声出堞。
樵父弛远担,牧奴停晏饁。
旁观各技痒,窃议儿女嗫。
所矜在得丧,闻此更心惵。
熟视笼两手,徐思捻长鬣。
微吟静愔愔,坚坐高帖帖。
未快岩谷叟,斧柯尝烂浥。
趋边耻局缩,穿腹愁危嶪。
或撞关以攻,或觑眼而厌。
或羸行伺击,或猛出追蹑。
垂成忽破坏,中断俄连接。
或外示闲暇,伐事先和燮。
或冒突超越,鼓行令震叠。
或粗见形势,驱除令远蹀。
或开拓疆境,欲并包总摄。
或仅残尺寸,如黑子著靥。
或横溃解散,如尸僵血喋。
或惭如告亡,或喜如献捷。
陷敌未甘虏,报仇方借侠。
讳输宁断头,悔悞乃批颊。
终朝已罢精,既夜未交睫。
翻然悟且叹,此何直劫劫。
孟轲恶妨行,陶侃惩废业。
扬雄有前言,韦曜存往牒。
晋臣抑帝手,捘侯何啻涉。
冶城子争道,拒父乃如辄。
争也实逆德,岂如私斗怯。
艺成况穷苦,此殆天所厌。
如今刘与李,伦等安可躐。
试令取一毫,亦乏寸公镊。
以此待君子,未与回参协。
操具投诸江,道耕而德猎。

查看原文

字义

【操】

操【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七刀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刀切,草平聲。《說文》把持也。《禮·曲禮》謀於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左傳·襄三十一年》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前漢·貢禹傳》勇猛能操切百姓者。《註》操,持也。切,刻也。

姓。明嘉靖給事中操守經,江西浮梁人。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到切,音糙。所守也,持念也。《前漢·張湯傳》湯客田甲有賢操。《註》所執持之志行也。《後漢·趙熹傳》熹少有節操。

風調曰操。《南史·袁粲傳》淸整有風操。

琴曲也。《後漢·曹褒傳》樂詩曲操,以俟君子。《註》《劉向·別錄》曰:君子因雅琴以致思,其道閉塞,悲愁而作者,名其曲曰操。言遇災害,不失其操也。

【具】

具【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其遇切《集韻》《韻會》衢遇切《正韻》忌遇切,音懼。《說文》共置也。《廣韻》備也,辦也,器具也。《儀禮·饋食禮》東北面告濯具。《前漢·劉澤傳》田生子請張卿臨,親修具。《註》師古曰:具,供具也。《荀子·王制篇》具具而王,具具而霸。《註》言具其所具也。

與俱通。《詩·小雅》則具是違。《詩詁》俱也。

姓。《左傳》有具丙。

《詩·小雅》爾牲則具。《註》居律反,音橘。

《韻補》叶忌救切,求去聲。《漢·馬融·廣成頌》上無飛鳥,下無走獸。虞人植旍,獵者效具。車弊田罷,從入禁囿。

【投】

投【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頭。《說文》擿也。○按擿,卽擲也。《廣韻》棄也。《禮·曲禮》無投與狗骨。《疏》投,致也。棄其骨與犬也。

贈也。《詩·衞風》投我以木瓜。

《增韻》納也。《禮·樂記》投殷之後於宋。《註》舉徙之詞也。

適也,託也。《後漢·張儉傳》儉得亡命,望門投止。

掩也。《詩·小雅》相彼投兔,尚或先之。《箋》視彼人將掩兔,尚有先驅走之者。

姓。周郇伯之後。桓王伐鄭,投先驅以策。其後氏焉。漢有光祿投調。

《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音豆。句讀之讀通作投。《馬融·長笛賦》聆曲引者,觀法於節奏,察度於句投。

與逗同。止也。

物相逗合也。《杜甫詩》遠投錦江波。

酒再釀曰酘。亦通作投。《字林》重醞也。《梁元帝·樂府》宜城投酒今行熟。

【诸】

諸【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渚平聲。《說文》辯也。《徐曰》別異之辭。《爾雅·釋訓》諸諸,便便,辯也。《註》皆言辭辯給也。

《玉篇》非一也。皆言也。《正韻》凡衆也。《書·舜典》歷試諸艱。《詩·邶風》孌彼諸姬。《史記·賈誼傳》紛亂諸事。

《廣雅》之也,於也。《穀梁傳·莊二十四年》迎者行見諸,舍見諸。《註》諸,之也。《禮·射義》射求正諸己。《註》諸,猶於也。

《韻會》語助辭。《詩·邶風》日居月諸。《疏》居,諸,語助也。《公羊傳·桓六年》其諸以病桓與。《註》其諸,辭也。

《韻會》有諸,疑辭。《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于諸,寘也。《公羊傳·哀六年》乞使人迎陽生,于諸其家。《註》齊人語也。

諸侯,國君也。《易·比卦》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官名。《周禮·夏官》諸子。《註》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或曰庶子。

神名。《淮南子·地形訓》諸稽攝提條風之所生也。

諸比,凉風之所生也。《註》皆天神名。

因諸,齊獄名。《公羊傳·昭二十一年》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諸者然。《註》因諸者,齊故人之地。

諸于,衣名。《前漢·元后傳》政君獨衣絳緣諸于。《師古註》諸于,大掖衣,卽袿衣之類也。

偏諸,衣緣也。《賈誼傳》爲之繡衣絲履偏諸緣。《師古註》若今織成,以爲要襻及褾領者。

《韻會》方諸,鑑名。以取明水於月。

《釋名》諸,儲也。藏以爲儲,待給冬月用之也。《禮·內則》桃諸、梅諸。《疏》王肅云:諸,菹也。謂桃菹、梅菹,卽今之藏桃、藏梅也。

《周禮·天官·六飮疏》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草木名。《爾雅·釋木》諸慮,山櫐。《註》今江東呼櫐爲藤,似葛而麤大。《嵆含·南方草木狀》諸蔗一曰甘蔗,交阯所生者。

獸名。《山海經》單張山有獸,狀如豹,長尾,人首牛耳一目,名曰諸犍。

敖岸山有獸,狀如白鹿,四角,名曰夫諸。

蟲名。《爾雅·釋魚》蟾諸。《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蚥。一作詹諸,互詳詹字註。

山水名。《山海經》諸餘之山,諸餘之水出焉。

邑名。《春秋·莊二十九年》城諸及防。《註》諸、防,皆魯邑。《前漢·地理志》琅琊郡有諸縣。《註》春秋城諸及鄆者。

澤名。《爾雅·釋地》宋有孟諸。《疏》一曰望諸。一曰孟豬。互詳豕部豬字註。

姓。《說苑》越大夫諸發。《唐書》兵部侍郞諸道。

複姓。《漢書》有諸葛豐。《三國志》有諸葛亮。

《廣韻》正奢切《集韻》之奢切,音遮。亦姓也。《風俗通》漢有洛陽令諸於。《何氏姓苑》吳人。

《南唐書·妖賊傳》諸祐,蘄州獨木人。《註》諸音查。《正字通》六麻有諸姓,音查。按本作字註。

《字彙》常如切,音稌。詹諸,蝦蟆也。《六書正譌》別作蟾蜍,非。

【江】

江【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杠。水名。《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書·禹貢》岷山導江。《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

《書·禹貢》三江旣入。《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松江爲三。《前漢·地理志註》三江,謂北江、中江、南江。

九江,在荆州。《書·禹貢》九江孔殷。《正義》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爲江。

州名。春秋時爲吳楚地,秦爲九江郡,晉爲潯陽郡,卽古江州。《地理通釋》漢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謂江州者,實武昌郡之柴桑縣。後以江北之潯陽幷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潯陽之名。後又因潯陽而攺爲江州,實非古江州地也。

姓。本伯益之後,爵封于江,後以國爲氏。

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潢旁江星。江星動,人涉水。

帝江,神鳥。出天山,識歌舞。見《山海經》。

《韻補》叶古紅切,音公。《楚辭·九章》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今滇語呼江爲公。

名江魚爲公魚。

相关诗句
道耕而德猎 操具投诸江 未与回参协 以此待君子 亦乏寸公镊 试令取一毫 伦等安可躐 如今刘与李 此殆天所厌 艺成况穷苦 岂如私斗怯 争也实逆德 拒父乃如辄 冶城子争道 捘侯何啻涉 晋臣抑帝手 韦曜存往牒 扬雄有前言 陶侃惩废业 孟轲恶妨行 此何直劫劫 翻然悟且叹 既夜未交睫 终朝已罢精 悔悞乃批颊 讳输宁断头 报仇方借侠 陷敌未甘虏 或喜如献捷 或惭如告亡 如尸僵血喋 或横溃解散 如黑子著靥 或仅残尺寸 欲并包总摄 或开拓疆境 驱除令远蹀 或粗见形势 鼓行令震叠 或冒突超越 伐事先和燮 或外示闲暇 中断俄连接 垂成忽破坏 或猛出追蹑 或羸行伺击 或觑眼而厌 或撞关以攻 穿腹愁危嶪 趋边耻局缩 斧柯尝烂浥 未快岩谷叟 坚坐高帖帖 微吟静愔愔 徐思捻长鬣 熟视笼两手 闻此更心惵 所矜在得丧 窃议儿女嗫 旁观各技痒 牧奴停晏饁 樵父弛远担 腷膊声出堞 纵横子堕局 便与对匕筴 欢然值手敌 朽筴何足摺 亡羊等残生 但守一经笈 反嗤褦襶子 当热宁忘箑 一枰尝自副 刺擿沟港艓 携持山林屐 侧写棋图贴 坐寻棋势打 棋诀传满箧 棋经看在手 有寓聊自惬 经纶安所施 馈浆非我谍 载醪但彼惑 在冶惟所挟 若金静无求 适志梦中蝶 忘情塞上马 锻堕今跕跕 抟飞欲峨峨 难者口因嗋 听之心凛然 谁敢触其铗 词如太阿锋 可发蒙起魇 开胸出妙义 用汝作舟檝 辟雍海环流 强御莫能慑 飘飘凌云意 肩高未尝胁 心大有所潜 冠盖传累叶 缙云虽穷远 胄出实楚叶 叶侯越著姓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