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却嗟呀

出自:明代·高濂《青衫湿 忆旧》

拼音:[shèng][què][jiē][yā,ya]

平仄:仄仄平平

花边记得相逢处,依旧夕阳斜。
空怜一段,青山流水,剩却嗟呀
恍然人在,湘裙拂柳,宫袖飞花。
别离天远,寒烟红树,暮雨朝霞。

查看原文

注释

【嗟呀】惊叹;叹息。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剩】

剩【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食證切,音乘。長也。《玉篇》不啻也。《高適贈杜二拾遺詩》聽法還應難,尋經剩欲翻。

【却】

卻【子集下】【卩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

《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

《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

訛作㕁。

【嗟】

嗟【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也。《釋名》嗟,佐也。言不足以盡意,故發此聲以自佐也。《書·甘誓》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詩·周南》嗟我懷人。

《齊風》猗嗟昌兮。《疏》猗是心內不平,嗟是口之喑咀,皆傷歎之聲。《禮·檀弓》嗟來食。《廣韻》同。

《集韻》遭哥切,音䦈。《易·離卦》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音義》王肅讀遭哥切《阮籍·詠懷詩》李公悲東門,蘇子狹三河。求仁自得仁,豈復歎咨嗟。

《韻會補》子夜切,音借。同唶。《三蒼詁》咄嗟,易度也。猶言呼吸之閒。字本作唶。古有咄唶歌。世說石崇作豆粥,咄嗟而辦。

【呀】

呀【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許加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加切,音岈。《說文》張口貌。《韓愈·月蝕詩》如口開呀呀。

谽呀,谷空貌。《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谽呀豁閜。《註》㵎谷之形容也。呀,呼加反。

《玉篇》大空貌。《班固·西都賦》呀周池而成淵。

《廣韻》五加切《正韻》牛加切,非重韻。《集韻》《類篇》刪五加切一音,非。

叶虎何切,音呵。《韓愈·東方朔雜事詩》王母聞以笑,衞官助呀呀。不知萬萬人,生身埋泥沙。沙叶音娑。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