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天魔

出自:宋代·王安石《诉衷情》

拼音:[yī][qiē,qiè][tiān][mó]

平仄:平平平平

营巢燕子逞翱翔。微志在雕梁。碧云举翮千里,其奈有鸾皇。临济处,德山行。果承当。自时降住,一切天魔,扫地焚香。

查看原文

注释

【一切】1.权宜;临时。 2.副词。一概;一律。 3.全部,所有。 4.泛指全部事物。 5.一般的;普通的。
【天魔】1.佛教语。天子魔之略称。为欲界第六天主。常为修道设置障碍。 2.道教指天上的魔怪。 3.泛指魔鬼。 4.乐舞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切】

切【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千結切,音竊。《說文》刌也。从刀,七聲。《廣韻》割也,刻也。《爾雅·釋器》骨謂之切。《註》治骨器。《禮·內則》聶而切之爲膾。

迫也,急也。《禮·禮器疏》祭祀之事,必以積漸敬愼,不敢偪切也。

愨實也。《後漢·馮衍傳》明君不惡切愨之言。

《揚雄·長楊賦》請略舉凡,而客自覽其切。《註》師古曰:切,要也。

《史記·扁鵲傳》不待切脈。《註》切,按也。

《韻會》譏切也,剴切也。

《韻會》反切。一音展轉相呼謂之反,亦作翻,以子呼母,以母呼子也。切謂一韻之字相摩以成聲謂之切。

《前漢·外戚傳》切皆銅沓,冒黃金塗。《註》師古曰:切,門限也。音千結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計切,音砌。衆也。

一切,大凡也。《前漢·平帝紀》一切滿秩如眞。《註》師古曰:一切者,權時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齊,不顧長短縱橫,故言一切。

《韻補》砌或作切。《張衡·西京賦》設切厓隒。李善註:古字通。

叶音刺,與刺通。《儀禮註》采時世之詩爲樂歌,所以通情相風切也。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魔】

魔【亥集上】【鬼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莫波切《集韻》《韻會》眉波切,音摩。《說文》鬼也。《楞嚴經》降服諸魔。

天魔舞。《王建宮詞》子大夫魔舞袖長。《正字通》譯經論曰:魔,古从石作磨,䃺省也。梁武帝攺从鬼。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