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门老稚三百指

出自:元代·乃贤《颍州老翁歌》

拼音:[hé][mén][lǎo][zhì][sān][bǎi][zhǐ]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颍州老翁病且羸,萧萧短发秋霜垂。
手扶枯筇行复却,操瓢丐食河之湄。
我哀其贫为顾问,欲语哽咽吞声悲。
自言城东昔大户,腴田十顷桑阴围。
阖门老稚三百指,衣食尽足常悬锥。
河南年来数亢旱,赤地千里黄尘飞。
麦禾槁死粟不熟,长镵挂壁犁生衣。
黄堂太守足宴寝,鞭扑百姓穷膏脂。
聒天丝竹夜酣饮,阳阳不问民啼饥。
市中斗粟价十千,饥人煮蕨供晨炊。
木皮剥尽草根死,妻子相对愁双眉。
鹄形累累口生燄,脔割饿莩无完肌。
奸民乘隙作大盗,腰弓跨马纷驱驰。
啸呼深林聚凶恶,狎弄剑槊摇旌旗。
去年三月入州治,踞坐堂上如熊罴。
长官邀迎吏再拜,馈送牛酒罗阶墀。
城中豪家尽剽掠,况在村落人烟稀。
裂囊剖筐取金帛,煮鸡杀狗施鞭笞。
今年灾虐及陈颍,疫毒四起民流离。
连村比屋相枕藉,纵有药石难扶治。
一家十口不三日,藁束席卷埋荒陂。
死生谁复顾骨肉,性命喘息悬毫釐。
大孙十岁卖五千,小孙三岁投清漪。
至今平政桥下水,髑髅白骨如山崖。
绣衣使者肃风纪,下车访察民疮痍。
绿章陈辞达九陛,彻乐减膳心忧危。
朝堂杂议会元老,恤荒讨贼劳深机。
山东建节开大府,便宜斩?扬天威。
亲军四出贼奔溃,渠魁枭首乾坤夷。
拜官纳粟循旧典,战士踊跃皆欢怡。
淮南私廪久红腐,转输岂惜千金资。
遣官巡行勤抚慰,赈粟给币苏民疲。
获存衰朽见今日,病骨尚尔难撑持。
向非圣人念赤子,填委沟壑应无疑。
老翁仰天泪如雨,我亦感激愁歔欷。
安得四海康且阜,五风十雨斯应期。
长官廉平县令好,生民击壤歌清时。
愿言观风采诗者,慎勿废我颍州老翁哀苦辞。

查看原文

注释

【阖门】1.关闭门户。 2.全家。
【老稚】老幼。老人和小孩。
【三百】《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百指】犹言十口;十个人。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阖】

闔【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胡音合。《說文》門扇也。《爾雅·釋宮》闔謂之扉。《疏》闔扇也。《禮·月令》仲春之月,乃修闔扇。《註》用木曰闔。《左傳·襄十八年》以枚數闔。《註》闔,門扇也。《史記·宋微子世家》牧齒著門闔。《註》闔,門扇。

《韻會》雙曰闔,闔門也。單曰扇,扇戸也。

《說文》閉也。《易·繫辭》闔戸謂之坤。《疏》謂閉藏萬物,若室之閉闔其戸。《左傳·襄十七年》吾儕小人,皆有闔廬,以辟燥濕寒暑。《註》闔,謂門戸閉塞。

苫也。《周禮·夏官·圉師》茨牆則翦闔。《註》闔,苫也。

《正韻》摠合也。《後漢·張儉傳》儉見曹氏世德已萌,乃闔門懸車,不與政事。《前漢·武帝紀》今或至闔郡,而不荐一人。《註》總一郡之中,故曰闔郡。

《廣韻》閶闔。《前漢·禮樂志》游閶闔。《註》閶闔,天門。《淮南子·原道訓》排閶闔,鑰天門。《註》閶闔,始升天之門也。

風。亦名閶闔。《史記·律書》閶闔風,居西方。

助語詞。《莊子·列禦》闔胡嘗視其良,旣爲秋栢之實矣。《註》闔,語助也。

《則陽篇》日與物化者,一不化者也,闔嘗舍之。《註》言何不試舍其所爲乎。

國名。《前漢·湯傳》又遣使責闔蘇大宛諸國歲遺。《註》闔蘇,國名。在康居北一千里。

人名。《莊子·人閒世註》顏闔,魯之賢人隱者。

【门】

門【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莫奔切《集韻》《正韻》謨奔切《韻會》謨昆切,。《傳》四門,四方之門。《禮·月令》孟秋之月,其祀門。《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註》王行止食息,張帷爲宮,樹旌以表門。《又》設車宮轅門。《註》王止宿險阻之處,車以爲藩,則仰車以其轅表門。今慕府亦稱轅門,牙門。《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註》天子九門:關門、遠郊門、近郊門、城門、臯門、雉門、應門、路門、寢門,亦曰庫門。

譙門,城上爲高樓以望者。《前漢·勝傳》獨守丞與戰譙門中。

橋門,國學門也。《後漢·儒林傳》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師門。《後漢·桓榮傳》上則通達經旨,下則去家慕鄕,求謝師門。

《通鑑》唐狄人傑,嘗薦姚元崇等數十人。或謂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

《正字通》世族盛著曰門望。韓顯宗疏,言門望者祖父之遺烈。

凡物關鍵處,皆謂之門。《易·繫辭》道義之門。《疏》物之得宜,從此易而來,故云道義之門,謂與道義爲門戸也。

《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

期門,勇士也。《後漢·譙傳》帝始作期門,數爲微行。《註》前書,武帝微行,常與侍中常侍武騎,及待詔,北地良家子能騎射者,期諸殿門,故有期門之號,自此始也。成帝微行亦然,故言始也。《班固·西部賦》期門佽飛,列刃攢鍭。

官名。《周禮·地官》司門,祭祀之牛牲繫焉,監門養之。《後漢·百官志》黃門侍郞六百石,掌侍從左右給事中。《又》門大夫六百石。《註》漢官曰:門大夫二人,選四府掾屬。

《周禮·春官·小宗伯》其正室,皆謂之門子。《註》將代父當門者也。《左傳·襄十一年》大夫諸司門子勿順。

地名。《左傳·襄二十七年》託於木門。《註》木門,晉地《史記·項羽紀》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孟康註》在新豐東十七里。

《秦本紀》敗三晉之師於石門。《一統志》在平陽府解州東南白徑嶺,踰中條山,通陝州道,山嶺參天,左右壁立,閒不容軌,名曰石門。

鴈門,郡名。見《前漢·地理志》。

山名。《書·禹貢》浮于積石,至于龍門。《傳》龍門山在河東之西界。《後漢·逸民傳》龎公攜其妻子,登鹿門山。

《正字通》北方北極之山曰寒門。漢光武紀寒門註,師古曰:今冶谷去甘泉八十里,盛夏凜然。

星名。《史記·天官書》其南北兩大星曰南門。《註》南門二星,在庫樓南天之外門,明則氏羌貢。《天文志》大微星南四星執法,中端門,左右掖門。

姓氏也。公卿之子,敎以六藝,謂之門子。後因以爲氏,後魏門文愛。

東門、西門、雍門、木門,俱複姓。《左傳·宣十八年註》襄仲居東門,故曰東門氏。

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敎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註》此周所存六代之樂。黃帝曰雲門。

人名。《史記·秦始皇紀》使盧生求羨門高誓。《註》羨門,古仙人。《前漢·藝文志》逢門射法二篇。《註》卽逢蒙。《荀子·正論篇》羿蠭門者,天下之善射者也。

《正字通》僧曰沙門桑門。《前漢·郊祀志》沙門,漢言息心削髮,絕情欲,歸於無爲也。

《韻補》叶民堅切,音眠。《楚辭·遠遊》虛以待之兮,無爲之先。庶類有成兮,此德之門。

叶眉貧切,音珉。《詩·邶風》出自北門,憂心殷殷。叶下貧。《荀卿·雲賦》往來惽憊,通於大神。出入甚亟,莫知其門。

【老】

老【未集中】【老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

《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

《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

《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

《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

《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

《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昭三年》三老凍餒。《註》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左傳·隱三年》桓公立,乃老。《註》老,致仕也。

《列子·天瑞篇》老,耄也。

姓。《廣韻》宋有老佐。

《韻補》叶朗口切。《釋名》老,朽也。《史記·律書》酉者,萬物之老也。

《韻補》叶滿補切,姥當以此得聲。《班固·西都賦》若臣者,徒觀迹於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舉也。

【稚】

稚【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直利切,音治。幼稚,亦小也,晚也。同稺。《穀梁傳·僖十年》驪姬有二子,長曰奚齊,稚曰卓子。

姓。《史記·商本紀贊》契爲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稚氏。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百】

百【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博陌切,音伯。《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眾多也。《易·繫辭》百官以治。《書·堯典》平章百姓。《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

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

百鷯。鳥名。見《大戴禮》。

百足,蟲名。《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

百合,草名。《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

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

國名。《北史·百濟傳》百濟國,馬韓之屬,在遼東之東。

姓。百豐,列子弟子。

複姓。《風俗通》秦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韻會》《正韻》莫白切,音陌。勵也。《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曲踴三百。《註》言每跳皆勉力爲之。

唐謂行杖人曰五百。《後漢·曹節傳註》五百字,本爲伍佰。伍,當也。佰,道也。使之導引,當道陌中,以驅除也。《續志》五百赤幘絳褠,卽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

叶伯各切,音博。《前漢·季布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易林》營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歷年八百。

叶畢吉切,音必。《歐陽修·潭園詩》一華聊一醉,盡醉猶須百。而我病不㱃,對花空嘆息。

【指】

指【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旨。《說文》手指也。《易·說卦》艮爲指。《疏》取其執止物也。《左傳·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動。《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將指,四無名指,五小指。

《定十四年》以戈擊闔廬傷將指。《註》足,大指也。言其將領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爲長。故足以大指爲將,手以中指爲將。

《廣韻》斥也。《易·繫辭》辭也者,各指其所之。《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適也。

示也。《禮·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前漢·蕭何傳》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註》指示者,以手指示之。

《增韻》指麾也。《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註》指事使人也。《前漢·賈誼傳》頤指如意。《註》但動頤指麾,則所欲皆如意。

直指,官名。《前漢·武帝紀》遣直指使者暴勝之等,衣繡衣,杖斧,分部,逐捕羣盜。

與旨恉通。意向也。《書·盤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前漢·孔光傳》不希指苟合。《註》希望天子之旨意也。

歸趣也。《孟子》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前漢·河閒獻王傳》文約指明。《註》指,謂義之所趨,若人以手指物也。

美也。《荀子·大略篇》不時宜,不敬交,不驩欣,雖指非禮也。《集韻》或从月作脂。

相关诗句
慎勿废我颍州老翁哀苦辞 愿言观风采诗者 生民击壤歌清时 长官廉平县令好 五风十雨斯应期 安得四海康且阜 我亦感激愁歔欷 老翁仰天泪如雨 填委沟壑应无疑 向非圣人念赤子 病骨尚尔难撑持 获存衰朽见今日 赈粟给币苏民疲 遣官巡行勤抚慰 转输岂惜千金资 淮南私廪久红腐 战士踊跃皆欢怡 拜官纳粟循旧典 渠魁枭首乾坤夷 亲军四出贼奔溃 便宜斩?扬天威 山东建节开大府 恤荒讨贼劳深机 朝堂杂议会元老 彻乐减膳心忧危 绿章陈辞达九陛 下车访察民疮痍 绣衣使者肃风纪 髑髅白骨如山崖 至今平政桥下水 小孙三岁投清漪 大孙十岁卖五千 性命喘息悬毫釐 死生谁复顾骨肉 藁束席卷埋荒陂 一家十口不三日 纵有药石难扶治 连村比屋相枕藉 疫毒四起民流离 今年灾虐及陈颍 煮鸡杀狗施鞭笞 裂囊剖筐取金帛 况在村落人烟稀 城中豪家尽剽掠 馈送牛酒罗阶墀 长官邀迎吏再拜 踞坐堂上如熊罴 去年三月入州治 狎弄剑槊摇旌旗 啸呼深林聚凶恶 腰弓跨马纷驱驰 奸民乘隙作大盗 脔割饿莩无完肌 鹄形累累口生燄 妻子相对愁双眉 木皮剥尽草根死 饥人煮蕨供晨炊 市中斗粟价十千 阳阳不问民啼饥 聒天丝竹夜酣饮 鞭扑百姓穷膏脂 黄堂太守足宴寝 长镵挂壁犁生衣 麦禾槁死粟不熟 赤地千里黄尘飞 河南年来数亢旱 衣食尽足常悬锥 阖门老稚三百指 腴田十顷桑阴围 自言城东昔大户 欲语哽咽吞声悲 我哀其贫为顾问 操瓢丐食河之湄 手扶枯筇行复却 萧萧短发秋霜垂 颍州老翁病且羸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