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疠已消麰麦润

出自:宋代·綦崇礼《喜雪呈已懋使君兼简德升尚书国佐侍郎》

拼音:[yì][lì,lài][yǐ][xiāo][móu][mài][rùn]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忧民太守致精祈,爱物天公意不违。
要及岁元彰瑞应,故先春至作花飞。
梅藏疏蕊馀芬馥,山压群峰失翠微。
疫疠已消麰麦润,更随晴色探芳菲。

查看原文

注释

【疫疠】瘟疫。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疫】

疫【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營隻切《正韻》越逼切,音役。《說文》民皆疾也。《釋名》疫,役也。言有鬼行役也。《周禮·春官·占夢》遂令始難毆疫。《注》疫,癘鬼也。《史記·歷書》茂氣至民無夭疫。

《集韻》以醉切,遺去聲。義同。

【疠】

癘【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例。惡瘡疾也。《禮·月令》仲冬行春令,民多疥癘。《史記·曹相國世家》時病癘歸國。

《玉篇》疫氣也。與㾐同。《左傳·昭四年》癘疾不降。《註》癘,惡氣也。《後漢·順帝紀》上干和氣,疫癘爲災。

《韻會》通作厲。《史記·豫讓傳》桼身爲厲。《註》人體著桼,多生瘡。

《嚴安傳》民不夭厲。《註》病也。

《字彙補》借作勵。《漢衡方》癘我以仁。

《管子·五行篇》不癘雛轂。《註》癘,殺也。

《管子·問篇》戈戟之緊,其癘何若。《註》其淬癘可用如何。

《集韻》《韻會》《正韻》落蓋切,音賴。義同。今作癩。

【已】

已【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

《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

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

《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

《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

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

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前漢·張良傳》殷事以畢。

《廣韻》《集韻》羊吏切,音異。義同。

【消】

消【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㴅《唐韻》相幺切《集韻》《韻會》思邀切《正韻》先彫切,音宵。《說文》盡也。

滅也。《易·泰卦》小人道消。

釋也。《禮·月令》冰凍消釋。

消耗。《揚子·太經》九事,七爲消。《註》消,意放散也。

消消,敝也。《詩·豳風》予尾翛翛。《疏》亦作消消。

地名。《詩·鄭風》淸人在消。《傳》消,河上地。

疾名,與痟通。《後漢·李通傳》通素有消疾。《註》消消中之疾也。

消石,藥名。

通逍。《禮·檀弓》消搖于門。《註》消搖,又作逍遙。

《韻補》叶新於切,音須。《崔駰·反都賦》幹弱枝彊,末大本消。叶下臾。

叶思留切,音脩。《司馬相如·大人賦》煥然霧除。霍然雲消。邪絕少陽而登太隂兮,與眞人乎相求。

【麰】

麰【亥集下】【麥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正韻》莫侯切,音謀。《說文》來麰,麥也。《玉篇》春麥也。《廣韻》大麥也。《吳普本草》大麥。一名穗麥。五穀之長也。《爾雅翼》大麥宜爲飯,又可爲酢,其蘖可爲飴。

短粒麥。

《倉頡解詁》麰,煑麥也。《釋名》煑麥曰麰。麰,齲也。煑熟亦齲壞也。

《廣雅》麰,麴也。

通作牟。《詩·周頌》貽我來牟。

【麦】

麦【亥集下】【麥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0画

《正字通》俗麥字。(麥)《唐韻》《集韻》莫獲切《韻會》《正韻》莫白切,音脈。《說文》麥,芒穀,秋種厚薶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禮·月令》孟夏麥秋至。《蔡邕曰》百穀各以初生爲春,熟爲秋。麥以初夏熟,故四月於麥爲秋。

《前漢·武帝紀》勸民種宿麥。《註》師古曰:歲冬種之,經歲乃熟,故云宿麥。

一種蕎麥,一名烏麥。南北皆種之,亦名荍麥。

《爾雅·釋草》蘥雀麥。《註》卽燕麥也。

《爾雅·釋草》大菊蘧麥。《註》大菊,一名麥句薑,卽瞿麥。

姓。《隋書》有麥鐵杖。

《集韻》訖力切,音極。《詩·鄘風》爰采麥矣,沫之北矣。

《豳風》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叶莫故切,音暮。《晉太和末童謠》白門種小麥,叶上路。○按麥从來不从夾,从夊不从夕。來象其實,夊象其根。俗作麥,非。

楊愼謂麥有昧音。引范文正公安撫江淮,進民閒所食烏昧草,謂卽今燕麥也。淮南謂麥爲昧,故史從音爲文,殊不知燕麥卽野稷也。升庵失考,乃引范文正所進烏昧草當之,蓋鳥昧草實蕨也。附辨於此。麥作夾下夂。

【润】

潤【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如順切《集韻》《韻會》《正韻》儒順切,音閏。澤也,滋也,益也。《易·說卦》雨以潤之。

水名。《水經》淮水,又東北左會潤水。

水名,出金城。《水經注》潤水,出令居縣西。

州名。《韻會》漢丹陽郡,隋置潤州。

黃潤,蜀布名。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