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不拥阏

出自:明代·杨起元《送沈观瀛先生之湖州》

拼音:[qiān][lǐ][bù,fǒu][yōng][è]

平仄:平仄仄平仄

夫子剖符出,湖郡势雄豁。
今乘五马车,昨秉三尺法。
久闻西曹彦,出守必超越。
信道况有馀,利用必不括。
州人苦昏垫,机杼未休歇。
贡赋五十万,蠲除那能活。
复恐宽政施,骄纵生轇轕。
仲尼见行事,春秋书正月。
子今牧名州,千里不拥阏
堪怜绝学后,儒效久疏阔。
诵诗三百篇,授政无不达。
道术江湖宽,无为呴以沫。
赖子馀光辉,吾将歇嘲聒。

查看原文

注释

【千里】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拥阏】壅塞;阻滞。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千】

千【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

《廣韻》漢複姓。

《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里】

里【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

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

百里、相里,複姓。

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山名。《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註》沒里者,河也。

古夫稱妻曰鄕里。《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釋文》里,音以。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拥】

擁【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於隴切《集韻》《韻會》委勇切,。抱也。《禮·玉藻》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疏》肆餘也,謂束帶之餘組及帶之垂者。收謂斂持在手,擁謂抱之於懷也。《前漢·夏侯嬰傳面雍樹馳註》南方謂抱小兒爲雍樹,面偝也,雍抱持之,令面背己而抱之以馳。雍讀曰擁。

持也。《前漢·高帝紀》太公擁彗。《註》如今卒持帚也。

衞也,羣從也。

《爾雅·釋言邕支載也疏》邕,又作擁。擁護支持,皆載任之義。

《集韻》於容切,音雍。遮也。《禮·內則》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註》擁,猶障也。或作。

【阏】

閼【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烏割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音遏。

《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太歲在卯曰單閼。《釋文》閼,烏割切。《淮南子·天文訓》寅在甲曰閼蓬。《註》言萬物鋒芒欲出,擁遏未通,故曰閼蓬也。

星名。《前漢·律歷志》大火,閼伯之星也。

城名。《史記·秦本紀》攻趙閼與。《註》儀州和順縣,卽古閼與城。《郡縣誌》閼與,在磁州武安縣。今屬彰德府。

《後漢·郡國志》上黨涅縣有閼與聚。

人名。《左傳·襄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

《隱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註》公孫閼,鄭大夫。《釋文》於葛反。《前漢·景帝紀》閼爲臨江王。《註》閼,一曷反。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歇切,音謁。義同。

《集韻》或作堨。詳堨字註。

《五音集韻》依倨切,音飫。閼與,容暇貌。《前漢·揚雄傳》窮宂閼與。《註》晉灼曰:閼與,容貌也。師古曰:閼與,容暇之貌也。

《廣韻》烏前切《集韻》因蓮切,音煙。閼氏,單于適妻也。《前漢·韓王信傳》乃使人厚遺閼氏。《註》閼,於連反。《史記·匈奴傳》後有所愛閼氏。《索隱註》閼氏,匈奴皇后號也。習鑿齒與燕王書曰:山下有紅藍,北方人採取其花染緋黃,捋取其上英鮮者作臙脂,婦人採捋用爲顏色,因名妻作閼氏。

《史記·歷書》年名焉逢。《註》甲歲雄也。漢書作閼逢。閼亦音焉。

《廣韻》於乾切《集韻》尤虔切,音焉。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