歊云吐景镇溟渤

出自:清代·弘历《玉瓮歌》

拼音:[xiāo][yún][tǔ,tù][jǐng,yǐng][zhèn][míng][b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昔夏有德声教讫,九牧贡金来魏阙。
铸鼎象物备神奸,山泽遍逮遗海物。
化工为鉴敷土心,蓝田日暖露山骨。
工倕缩手不敢斫,乃借刚斧来月窟。
含形内虚象海德,葆苞元气洞芒芴。
骇波涾?回迤涎,惊澜灙漭涌瀄汩。
习坎有孚坤厚载,魄渊朝夕输出没。
浮黍几粒见三山,泰华安能诩昂屹。
何奇不有怪不储,汤汤漻㵧郁呵㗵。
驾山之鳌横海鲸,天吴罔象纷恍欻。
元螭紫贝朱鳖鼍,肥遗蟕蠵蟛蜞蚺。
赤龙焚蕴修鼋浮,苍虬揵鳍海马突。
鳙鮨?魜鲲鲕鳀,魱䲛魼鳎鲿鲨鳜。
珊瑚玳瑁鲛人珠,孕珍产瑰宏泱郁。
用协上下承天庥,重逾九鼎光朝黼。
千秋法物昭灵奇,歊云吐景镇溟渤
匪同器宝乃待人,方周大训楚《梼杌》。
琼斝绣筤吁奇淫,商彝晋铎蓬蔚。
琼岛春阴万景全,广寒高殿青云拂。
倒茄下垂红狎猎,沈香横泥气蓬勃。
从臣敬南山颂,樽拟白兽颁章韨。
存亡蜃市阅荆凡,谷陵秦项纷遗仡。
金露秋风忆桂香,凄傍山人煨榾柮。
五陵年少重金刀,谁从兰若寻荒碣。
惜乎古器就湮灭,有如献璧连遭刖。
刮苔涤垢露光晶,天然岂用施劘劂。
波臣水族群躨跜,夏奡秦丁难挠抇。
承光相望接堆云,安得如汝寿,汉京铜仙应愧艴。

查看原文

注释

【溟渤】1.亦作"溟■"。 2.溟海和渤海。多泛指大海。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歊】

歊【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許嬌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嬌切,音囂。《說文》歊歊,氣出貌。《班固·寶鼎詩》吐金景兮歊浮雲。《註》歊,氣上出貌。《左思·吳都賦》歊霧漨浡。《註》言水霧之氣如雲蒸,昏暗不明也。

氣盛貌。《前漢·敘傳》曲陽歊歊,亦朱其堂。

熱氣也。《前漢·揚雄傳》浡滃雲而散歊烝。

凌歊,臺名。《廣輿記》凌歊臺,在太平府黃山顚,劉宋建離宮於此。

《廣韻》火酷切《集韻》呼酷切,音熇。

《集韻》《正韻》同。

囂也。《集韻》从喬作。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吐】

吐【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正韻》他魯切《集韻》《韻會》統五切,音土。《說文》寫也。《玉篇》口吐也。《詩·大雅》柔則茹之,剛則吐之。《左傳·僖六年》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史記·魯世家》周公一飯三吐哺。

《增韻》出也,舒也。《前漢·劉向傳》發明詔,吐德音。《唐書·房琯傳》辭吐華暢。

姓。《正字通》隋將軍吐萬緒。

複姓,後魏有吐奚、吐難、吐萬氏。

《廣韻》湯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土故切,音兔。《廣韻》歐也。

【景】

景【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正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音警。《說文》光也。《釋文》景,境也。明所照處有境限也。

《爾雅·釋詁》景,大也。《詩·小雅》以介景福。《箋》受大福也。

《詩·小雅》景行行止。《箋》景,明也。

《詩·小雅》景行。《朱傳》大道也。

《博雅》景景,白也。《篇海》韶也。

像也,慕也,仰也。

《詩·鄘風》景山與京。《傳》景山,大山。

山名。《詩·商頌》景員維河。《朱傳》景,山名,商所都也。

衣也。《儀禮·士昏禮》婦乗以几,姆加景。《註》景之制如明衣,加之以爲行道禦塵,令衣鮮明也。景亦明也。

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晴而見景星。景星者,德星也。

風名。《史記·律書》景風居南方。景者,言陽氣道竟。

姓。景差,見《史記·屈原傳》。

《廣韻》《正韻》於丙切《集韻》於境切,音影。物之隂影也。《詩·邶風》汎汎其景。《疏》汎汎然見其影之去往而不辨。《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灋測土深,正日景。《釋文》景本或作影。《佩觽》形景爲影,本乎稚川。

《韻補》叶舉兩切。《夏侯湛·抵疑》黎苗之樂函夏,若遊形之招惠景。叶上響。

【镇】

鎮【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0画

《字彙》俗鎭字。

【溟】

溟【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並音冥。《說文》小雨溟溟也。《揚子·太經》密雨溟沐。《註》溟沐,漸漬潤澤之意。

海也。《十洲記》東王所居處,山外有員海。員海水色正黑,謂之溟海。通作冥。《莊子·逍遙遊》北溟有魚。

瀴溟,水勢絕遠杳冥之貌。《木華·海賦》經途瀴溟。

巊溟,山氣暗昧之狀。《左思·吳都賦》巊溟鬱。

杳溟,水勢渺深激蕩也。《郭璞·江賦》雷註杳溟。

《廣韻》《正韻》莫迥切《集韻》《韻會》母迥切,音茗。與瀴同。

《集韻》莫逖切,音覓。亦小雨也。

【渤】

渤【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沒切,音孛。渤澥海別支名。《司馬相如·子虛賦》浮渤澥。亦作勃。《史記·高祖本紀》北有勃海之利。《索隱》勃,旁跌也。旁跌出者,橫在濟北,故齊都賦云:海旁出爲勃,名曰勃海郡。

滃渤,霧出貌。《郭璞·江賦》氣滃渤以霧杳。

漰渤,水聲。《郭璞·江賦》鼓㕉窟以漰渤。《集韻》或从勃作渤。通作浡。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