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衡脉共联

出自:唐代·唐彦谦《登庐山》

拼音:[sōng][héng][mài,mò][gòng,gōng][lián]

平仄:平平仄平平

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
泰华根同峙,嵩衡脉共联。凭虚有仙骨,日月看推迁。

查看原文

注释

【嵩衡】嵩山与衡山的并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嵩】

嵩【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崇《玉篇》思融切。同崧。《說文》中嶽嵩高山也,从山高,指事。《白虎通》中嶽獨加高字,中央在四方之中可高,故曰嵩高。《後漢·郡國志》穎川陽城有嵩高山。《註》禹貢有外方山,卽嵩也。《前漢·武帝紀》翌日親登嵩高,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咸聞呼萬歲者三。

姓。《正譌》嵩古作崇。《韋昭國語註》通用崈。《正字通》按崇崈音義同,不當合崇嵩爲一。互見前崧字註。

【衡】

衡【申集下】【行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音行。《書·舜典》同律度量衡。《前漢·律歷志》衡,平也。所以任權而均物,平輕重也。《荀子·禮論》衡誠懸矣,則不可欺以輕重。

《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傳》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漢書註》衡謂渾天儀也。

樓殿邊欄楯也。《前漢·袁盎傳》百金之子不騎衡。

勺柄,龍頭也。《周禮·冬官·玉人》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衡四寸。

眉目之閒也。《蔡邕·釋誨》揚衡含笑。《左思·魏都賦》盱衡而誥。

斗之中央也。《前漢·天文志》衡殷南斗。

橫也。《前漢·法志》合縱連衡。《師古曰》戰國時,齊楚韓魏燕趙爲縱,秦國爲衡。秦地形東西橫長,故爲衡也。

楅衡,所以楅持牛,使不得抵觸也。《周禮·地官》凡祭祀,飾其牛牲,設其楅衡。

《小爾雅》斤十謂之衡,衡有半謂之秤。

維持冠者曰衡。《左傳·桓二年》衡紞紘綖。

掌山林者謂之衡。《周禮·天官·太宰》虞衡作山澤之材。

阿衡,官名。《書·太甲》惟嗣王不惠于阿衡。

地名。《周語》以諸侯朝于衡雝。《註》衡雝,鄭地,在今河內。

山名。《爾雅·釋山》江南衡。《註》南岳衡山也。

水名。《水經注》衡水東經阜城縣故城。

姓。《通志·氏族略》伊尹爲湯阿衡,子孫因以爲氏。一云魯公子衡之後,以王父字爲氏。漢有衡威、衡驃卿。

與蘅通,杜衡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其東則有蕙圃、衡蘭。

《集韻》胡盲切。與橫通。《詩·齊風》衡從其畝。《疏》衡,古通橫。

《詩·陳風》衡門之下,可以棲遲。《註》衡木爲門也。

《毛詩古音攷》音杭。《小雅》:約軧錯衡,八鸞瑲瑲。《史記·自序》:維契作商,爰及成湯,太甲居桐,德盛阿衡。,非。

【脉】

脉【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正字通》俗脈字。《韻會》毛氏曰:字从月从音麥。《說文》血理分袤行體者。《玉篇》血理也。《正字通》五臟六府之氣分流四支也。《釋名》脈,幕也,幕絡一體也。《左傳·僖十五年》慶鄭曰:張脈僨興。《註》血脈必周身而作。《史記·樂書》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流通精神。《前漢·藝文志》醫經者,原人血脈,經落,骨髓隂陽表裏。

地脈。《周禮·天官·瘍醫》以鹹養脈。《註》鹹,水味。水之流行地中,似脈。

【共】

共【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渠用切,蛩去聲。《說文》同也。从廿卄。《徐曰》廿音入,二十共也,會意。《玉篇》同也,衆也。《廣韻》皆也。《增韻》合也,公也。《禮·王制》爵人于朝,與士共之。《史記·張釋之傳》法者,所與天下共也。

《唐韻》九容切《集韻》《韻會》居容切,音恭。《前漢·王褒傳》共惟秋法,五始之要。《註》服虔曰:共,敬也。師古曰:共,讀曰恭。

姓。《氏族略》以國爲氏。

地名。《詩·大雅》侵阮徂共。《韻會》阮國之地,在河內共城。

《集韻》古勇切《正韻》居竦切,恭上聲。《前漢·百官公卿表》垂作共工,利器用。《註》應劭曰:垂,臣名也。爲共工,理百工之事。共讀曰龔。

向也。《論語》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姓。《前漢·匈奴傳》太守共友。《註》師古曰:共友,太守姓名也。共讀曰龔。

《集韻》《正韻》居用切,恭去聲。《左傳·僖四年》敢不共給。《前漢·成帝紀》無共張繇役之勞。《註》師古曰:共音居用反,謂共具張設。

《律歷志》共養三德爲善。◎按,共給,共養,有平、去二音,音別義同,故《正韻》東、送二韻共供兩存之。

《正韻》忌遇切,音具。《周禮·天官·內饔》掌共羞修膴胖骨鱐,以待共膳。《註》掌共,共當爲具。

《集韻》胡公切,音洪。共池,地名。《字彙》本作卄,象兩手合持之形。今作共。

【联】

聯【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力延切《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賦》繽聯翩兮紛暗曖。《陸機·文賦》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雲之峻。

官聯。《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三曰官聯,以會官治。《註》聯,讀爲連。謂連事通職相佐助也。

合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本俗六安萬民,三曰聯兄弟。《註》聯,猶合也。

《周禮·地官·族師》五家爲比,十家爲聯。五人爲伍,十人爲聯。四閭爲族,八閭爲聯。

《集韻》連彥切,音。不絕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