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色下城闉

出自:明代·郑岳《宿弘慈寺》

拼音:[míng][sè][xià][chéng][yīn]

平仄:平仄仄平平

暝色下城闉,禅关隔素尘。
竹枯含旧冻,梅放漏先春。
臧否从时论,行藏识古人。
羁栖犹未定,瞑坐养吾真。

查看原文

注释

【暝色】暮色;夜色。
【城闉】城内重门。亦泛指城郭。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暝】

暝【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莫經切《集韻》忙經切,音明。冥或从日。幽也。《前漢·五行志》晦暝也。

《類篇》亦姓。

《集韻》《韻會》莫定切,音䒌。《玉篇》夜也。

【色】

色【未集下】【色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嗇。《說文》顏氣也。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禮·玉藻》色容莊。《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註》以形貌求之也。

采色。《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色慾。《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傳》色,女色。《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

物景亦曰色。《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潘岳·關中詩》重圍克解,危城載色。豈曰無過,功亦不測。《註》載色,猶言有生氣起色也。

《公羊傳·哀六年》色然而駭。《註》驚貌。

《詩·魯頌》載色載笑。《傳》色,溫潤也。

《戰國策》怒於室者色於市。《註》色,作色也。

祕色。《高齋漫錄》世言祕色,磁器。錢氏有國時,越州燒進爲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祕色。

《博雅》色,縫也。

【下】

下【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丅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說文》底也。《玉篇》後也。

賤也。

《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

《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

《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叶。《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第·古音考》與吳同。

叶胡佐切,音賀。《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城】

城【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姓。城渾。

司城,複姓。

叶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闉】

闉【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於眞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眞切,音因。《說文》城內重門也。《正韻》城內曲重門也。《詩·鄭風》出其闉闍。《傳》闉,曲城也。《前漢·揚雄傳》欃槍爲闉。《註》障蔽如城門外女垣也。

塞也。《周禮·地官》掌蜃掌斂互物蜃物,以共闉壙之蜃。《註》闉,猶塞也。《淮南子·兵略訓》獵者逐禽,車馳人趨,各盡其力,無罰之威,而相爲斥闉要遮者,同所利也。《註》塞也。

《易·屯卦註》窮困闉厄。

姓。《左傳·定五年》吳子乃歸,囚闉與罷。《莊子·德充符》闉跂支離無脤。《註》闉跂支離,言脚常曲,行體不正卷縮也。無脤,名也。

《集韻》因蓮切,音煙。曲也。《莊子·德充符》闉跂,司馬彪讀。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